第26章 诗会叁
读书为何,听到这个问题后,在场的包括崔开山在内的所有人都面容一怔,他们作为读书人,还真的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读书的初衷貌似就是家里长辈拿着大棒逼出来的,不念书就挨揍,但凡是稍微聪慧一些的孩子,就都知道该怎么做。哪怕是崔开山的兄弟崔弄海和崔虎,在发现有武学天赋之前,也是被家里长辈逼着念书的。
就在众人冥思苦想的时候,一个士子站了起来,高声说道“读书就是为了能做官,多读书就是为了做更大的官。”听到这话,众人的目光顿时聚了过去,这话虽然很是露骨,一点也不含蓄,但是确实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真实想法。
听到这个回答后,青竹先生呵呵一笑,道“这位小友说的不错,想要为官确实需要读很多的书才行,但是,光会读书可做不了大官。”
崔开山点了点头,青竹先生的这句话他是很认可的,官员除了要饱读诗书外,还需要很多其他的能力,比如他这个青州刺史,就得懂得如何处理政务,如何调解民生,有时候还要懂一些兵事,不然山下那些维持治安驻防兵士,他一个也调不动。
见青竹先生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士子们又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又有一个士子站起来说“读书是为了明礼,看那些不读书的市井之徒,言行举止都毫无礼仪,甚是腌臜。”众人听了也不觉表示同意,他们这些世家公子,确实最看不起那些毫无礼仪可言的平头百姓。
青竹先生还是呵呵一笑,道“这位小友说的也不错,明礼确实是我等读书人应该的,但是,小友的答案还是太过于狭隘了些。”
这时一个士子嬉皮笑脸的站起来说“读书是为了玩女人的,春馨阁的那些姐儿们最喜欢我给他们吟诗作赋了,你说是吧,灵儿姑娘。”
崔开山强忍着想把这个家伙给就地打死的冲动,目光扫了一眼那个水灵灵的少女,只见那少女虽然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一双小手却紧紧的抓住衣角,眼里的怒喷薄欲出,仿佛要用眼神把那轻薄子给杀死。
然而纵使听到这样荒诞的回答,青竹先生也还是呵呵的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友说的也不能算错,只不过还是和上一位小友一样,太过于狭隘了些。”
听到这里,崔定之不由得佩服起青竹先生的涵养来,他可是看到自己父亲那杀人一样的眼神,如果不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估计他父亲早就亲自动手了。不过这也令他很是苦恼,到底是什么样的答案才能让青竹先生满意呢。
就读书而言,崔定之其实和在场的众人没什么区别,都是从小在父亲的一声声呵斥中养成的一种习惯,要说到底为何而读书,他是真的没有想过。
“只要把自己的心中所想说出来即可。”
心中的想法,自己心中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崔定之不由得问自己,自己生于世家大族,从没有受过什么苦,后来跟随父亲进京,所见所学都是如何在这官场上营生,所以自己的想法应该是和那第一人一样,读书是为了做官吗?
崔定之当即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如果他真的只是想要做个官的话何必要来这里拜会青竹先生呢,直接让自己父亲上报朝廷不就得了,以父亲在朝中的声望,让当今陛下赏赐一个官职还不是轻轻松松。崔定之思索着,突然想起了那本《梁山英雄传》的第一卷第一回,正是那官员隐瞒实情,隐瞒放走妖魔一事,才引出了后面的故事。而那书里的官员,大都尸位素餐,奸佞昏聩,不顾百姓死活,这才把那几位好汉逼上了绝路。想着想着,崔定之的眼界似乎逐渐开阔起来,是啊,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在书里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
崔定之躬身上前,郑重的向着自家父亲和青竹先生拜了一礼,然后道“先生,刺史大人,小生认为,读书当为天地立心,当为百姓立命。”
听到崔定之的回答,青竹先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好,崔小友所言甚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寻一条共同遵循的大道,崔小友当真是不同凡响。”说罢又转身对着崔开山说道“令公子竟有如此志向,老朽恭喜崔大人了。”
其他士子听到崔定之又受到了青竹先生的青睐,也都跟着附和起来,但其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就很难说了。
见无人再应答,青竹先生发话道“众位,这青竹诗会的三局已经全部结束,老朽再次多谢各位的抬爱。灵儿,去把准备给各位公子的礼物那出来吧。”只见那灵儿快步跑进屋里,不一会儿就抱着一大摞书走出来。
“众位公子,老朽这里也没什么东西送给大家,这里有几本老朽亲笔署名的《梁山英雄传》,就当是赠予各位的谢礼了”。说罢,就让灵儿把那些书分发了下去。众人接过书一看,只见书面上果然写着“青竹先生”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当下拜谢“多谢先生赠书。”
见众人都领到了书,青竹先生道“天色已经不早了,老朽一介乡野村夫,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招待诸位,诸位请回吧。”众人闻言都陆陆续续的离开,唯有崔定之还留在原地,原因无他,因为他的父亲还在那里没有走,他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先行离开。
崔开山看出了自家儿子的心思,便转身对着青竹先生道“先生,既然天色不早,那我我父子二人也就不打扰了,就此告辞。”说罢,便要离开。
就在父子快要二人走出院门时候,却听那青竹先生突然说道“崔公子,今日诗会公子连拔三局头筹,老朽却只赠予公子一本书,确实有些失礼,老朽这里虽没有山珍海味,但是粗茶淡饭还是有一些,不如请公子留下和老朽小酌几杯如何。”
崔定之闻言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听到自己父亲对自己说“既然是先生相邀,那定之你就留下吧,为父自己下山即可。要记得好好聆听先生的教诲,知道吗。”说罢,就转身自顾自的离开。
见自家父亲已经远去,崔定之只好上前前对着青竹先生躬身道“那定之就叨扰先生了。”
敷一进屋,一股书卷的气息扑面而来,崔定之定睛一看,立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不大的竹屋里,满满当当的堆满了书,那些书整整齐齐排在书架上,一本接着一本,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看到崔定之的表情,青竹先生笑着说“老朽这一生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确实让公子见笑了。”崔定之闻言赶紧道“岂敢岂敢,定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书,所以才一时失了神,还请先生不要责怪才是。”
二人又寒暄了一番后,青竹先生吩咐灵儿去准备一些饭菜后,就和崔定之在一张木桌上坐了下来。看着崔定之那局促不安的表情,青竹先生笑着说“崔小友放松些即可,老朽只是请小友小酌几杯,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崔定之喝了一口茶,稳定心神,和青竹先生又攀谈了一会,在攀谈过程中,崔定之发现面前的这位青竹先生仿佛是游历过这天下九州一样,天南海北无所不知,而且谈吐风趣幽默,丝毫没有长者面对小辈时的架子,恍惚间,崔定之甚至觉得坐在面前的不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七旬老者,而是一个和他同龄之人一样。渐渐地,崔定之也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开始和老者畅谈起来。
“不知崔小友对这诗会有何见解。”老者笑着问。
“先生,这诗会在小子看来,恐怕不是仅仅招待我等这么简单吧。”几杯小酒下肚后,崔定之也没了最开始的拘谨,言谈开始畅达起来。
“哈哈,崔小友好心思,老朽确实藏了一些其他的心思在里面。”
崔定之夹了一口饭菜放到嘴里,菜是很平常的农家菜,算不得有什么特色,要说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那独特的咸鲜味了。这咸鲜味崔定之很熟悉,就是那精盐坊的精盐的味道,这青竹先生居然能用得上那精盐坊的精盐,那他的身份自然就很容易猜了。
“先生请恕小子无礼,先生应该就是那精盐坊的幕后之人,不知小子说的可对?”
那老者捻须笑道“崔小友果然心思敏捷,是这才透露了老朽的身份,对吧。”
崔定之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小友猜的对,也不全对,那精盐坊是确是老朽家里的一个小辈所经营,老朽并没有在其中出一点力气,至于这精盐,也只是那些小辈每月送来给老朽换换口味而已。”
老者的话到也在崔定之的预料之内,以青竹先生这样的年龄和身份,自然是不可能亲自参与到那商贾之事中去,他这么说,也算是给自己的唐突留了情面。
“既然说到精盐,老朽想问崔小友,不知小友对这商贾之事怎么看?”
崔定之思索了一会儿,回答道“天下四民,士农工商,商贾最末,最为人所不耻,无他,因为商贾不事生产,逐利而生。但崔某认为,这天下没了这商贾之人,却是万万不可的。”
“哦,崔小友这话,倒是和一般的士人有所不同。”
“先生见笑了,小子认为,这商贾虽不事生产,但是却承担了物资在天下流转的责任,天下九州出产各不相同,这边缺铁,那边少盐,如果朝廷不依靠商贾来调度,那么不知需要多付出多少的人力物力。”崔定之一边喝酒一边连比带划,这是他帮父亲处理府衙的时候后才领悟到的,之前的他也和那些世家子弟一样,认为商贾不过贱籍而已,然而随着自己经手的事务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能感受到这商和其他三民一样,都是一个国家能过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崔小友果然很对老朽的脾气,酒逢知己千杯少,来,还请满饮此杯。”说罢,青竹先生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一个酒逢知己千杯少,先生果真是高人也,小子佩服。”说罢,崔定之端起酒杯也一饮而尽,然后道“先生,对于今天诗会上的三局题目,小子有些疑惑想要问先生,恳请先生为小子解惑。”
“崔小友但说无妨。”
崔定之理了理思路,这酒虽然是给他壮了胆,但是也让他的脑子有点迷迷糊糊的“先生那第一题,看似简单,但实则是为了把小子和那些不学无术之辈区分开,不是小子说的对不对。”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但是崔定之还是希望能得到主人亲口回答,因为这对他来说真的很重要。
“没错,那第一题就是老朽故意设置的,因为只有小友在灵儿倒茶的时候还了一礼,你说对吧,灵儿。”
崔定之闻言看向那个站在老者身后的少女,只见那少女轻轻的点了点头。
“读书是为了知礼,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是今天在场的士子中真正做到礼于待人的,却只有崔小友一人,所以老朽就特地设置了第一局的题目,就是为了把小友与那些人分离开来。”
“先生此举可是害苦了小子,从今天起那些人都将视小子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崔定之苦笑,他这算是把自家父亲的计划全搅乱了吧,不过看父亲的临走时候的表情,貌似也不是很生气的样子,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自己不清楚的隐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朽也是为了小友好,毕竟老朽不想看到小友这么好的胚子,被那群酒囊饭袋所耽搁。”
“不知先生的意思是?”崔定之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崔小友,你第三局说的那些,老朽很是欣赏,不过老朽希望为你加上一句,你看如何。”老者笑眯眯的看着崔定之,就像是一位长辈在看着晚辈一样。
“请先生赐教。”崔定之正襟危坐。
只见老者用着浑厚有力的嗓音说道“吾辈读书人,当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