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偶遇陶渊明
牛毛般的细雨从天空飘落,树叶在雨水的冲洗下更显葱翠,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摆,像一个个欢快的孩子。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而卧龙山的几位当家人却坐在聚义厅里发愁。臧熹见大家愁眉苦脸的都不言语,突然站起来,
“现在三座山上有七千多兄弟,人吃马喂,有出无进,再这样下去,不超三个月就要挨饿了。我说抢官府、杀贪官你们又不同意,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臧兄弟别急,你的心情大家都理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檀凭之劝道。
“这几个月来,我把三山周边都转了一下,发现卧龙山和金鸡寨的周边有上千亩田地,这些田地已经荒芜,无人耕种,我们是否可以开荒种田,自给自足?咱们的喽兵大都是农民,种田是他们的老本行,几位意下如何?”向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表示赞同。
在上千亩的田地上,有的在垦荒,有的在犁地,有的在插秧几千人忙得热火朝天。站在田埂上的刘寄奴等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爹爹,爹爹,”
一个娇娇滴滴的声音传来,刘寄奴回头观瞧,臧爱亲抱着刘兴弟和一群妇女给兄弟们送饭来了。
几天后,刘寄奴夫妇正在哄女儿玩耍,忽然喽兵来报,
“寨主爷,据种田的兄弟说,这两天一直有几个人在田间地头转来转去,看着贼目鼠眼的。”
待喽兵走后,臧爱亲说:“不会是其他山头的土匪要来打咱们得主意吧?”
“应该不会,在这方圆百里,只有咱们三座山,即使有也未必敢打咱们的主意。”夫妻二人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继续哄女儿玩耍。
三天后,刘寄奴刚刚吃过早饭,山下的喽兵慌张来报,
“报寨主,山下来了一队官军,让您前去答话。”
刘寄奴心中纳闷,怎么会有官军找到这里来?刘寄奴穿戴整齐,拍马下山。只见山脚下有五百官兵,当中马上一人,顶盔掼甲,长长的驴脸上,额头和下巴很短,感觉像被鼻子撑开了一般。他见刘寄奴前来,用枪点指,
“你是刘寄奴吗?”
刘寄奴见他用枪点指自己,心中微有不悦,但还是微笑着,
“正是在下。不知上官寻我有何事?”
“何事?你们私自耕种别人的农田,还问我何事?”
“这土地已多年无人耕种,于是我们才开荒种田。”
“无人耕种你就可以随便种吗?别人放在钱袋里的钱没有花,你就可以拿来花吗?”
面对这咄咄逼人的话语,再好脾气的人也无法忍受,
“你这是强词夺理!难道这田地是你的不成?”
“这可是辅国将军王国宝王大人的夫人的舅舅的家产,你们卧龙山平时做些为非作歹的事,我们睁只眼闭只眼,不予理会,哪知你们却蹬鼻子上脸,竟然连王大人亲眷的田地都敢私占,你们真是目无王法,嚣张至极!”
刘寄奴哪受过这种气,他破口大骂,
“你这该死的奴才,权贵之家的荒芜田地你们都如此放在心上,而路边的冻饿之人你们却视而不见!”
“好你个刘寄奴,竟敢对本官如此无礼,来人呐,给我拿下!”
呼啦一下,十多名官兵亮出了兵刃,准备来拿刘寄奴,山上的喽兵一见,也各个抽刀在手,随时等候刘寄奴的命令。刘寄奴微微一笑,
“大驴脸,我不想多伤人命,既然你想替主子卖命,那不妨放马过来。”
“你敢辱骂本官,我要你的狗命!”
大驴脸拍马舞枪直奔刘寄奴,刘寄奴不慌不忙的拔出随身佩戴的七星龙渊剑,见枪已到面前,轻轻用剑一挡,紧接着,反手一剑直奔大驴脸的咽喉,大驴脸急忙立起枪杆,刘寄奴趁机身子前探,一把抓住了大驴脸的勒甲绦,左臂一用力,直接把大驴脸摔于马下。山上的喽兵一拥而上,将大驴脸绑了个结结实实。其他官兵见主将被抓,撒腿就跑。刘寄奴下马来到大驴脸面前,大驴脸还想硬充好汉,立而不跪,两个喽兵用力踹向他的腿窝,“噗通”一声,大驴脸双膝着地。刘寄奴一笑,
“你这般的狗奴才也想充好汉,今天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说着,拔剑在手,唰的一下,在大驴脸的眼前一晃,大驴脸只感觉脸上一阵轻松,“吧唧”,大驴脸那顶天立地的鼻子被削了下来,鲜血喷涌而出。这时,大驴脸才反应过来,他像杀猪一样在地上翻滚嚎叫,早已没了刚刚的威风。刘寄奴大声说,
“回去告诉你的主子,这千亩良田是我卧龙山众兄弟开的荒,种的地,以后这田就是卧龙山的。如果再敢前来生事,我定斩不饶!”
说完,让喽兵给他解开绑绳,放他离开。
当天下午,刘寄奴派人找来了檀凭之等人,把上午发生的事详述了一遍,最后说,
“今天虽然打走了官军,但恐怕以后将永无宁日。我们虽然种了田地,但这只够温饱,若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有足够的银钱。”
“是啊,而且打架劫舍都是小毛贼干的事情,如今咱们兵多将广,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向弥说道。
“古语有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三分天下,如今,我们虽兵多将广,但却缺乏有谋略之人。之前我们虽然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但那是我们遇到的都是些一勇之夫。那稍有谋略的沈万山就差点让我们吃了大亏。”檀凭之道。
“檀叔父说得对,刘备未得诸葛之前,虽有关、张这等猛将,仍无立锥之地,得了诸葛之后,取荆州,下汉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既然如此,我们就分头寻访有谋之士,让其为我卧龙山所用。”刘寄奴说道。
大家齐声说:“寨主说得对!”于是开始分头寻找。
大家寻访了几日,也没有半点头绪。这一天,心情烦闷的刘寄奴独自一人出去闲逛,他忽然想起说书的曾经说过,高人、隐士多隐于山中。于是,他沿着小路信马由缰的走上一座山,山中林木茂盛,各种鸟儿在枝头鸣叫。走了一段后,山路难行,刘寄奴只好牵着马走,约走了半个时辰,林木渐渐稀少,道路变得宽阔起来。刘寄奴骑上马继续前行,不久后,前方影影绰绰出现一个村庄,刘寄奴快马加鞭向前赶去。村子并不大,只有十多户人家,木制的房屋,木制的栅栏,虽不奢华,但很整洁。有的人在房前收拾农具,有的在哄孩子玩耍。刘寄奴下马步行,他不想打扰乡村的这份宁静。一条小溪从村中缓缓流过,有几个顽皮的孩子正在水中嬉戏。小溪对面有一棵粗大的桑树,像一把巨大的伞为人们遮荫。树下躺着一个年轻人,这人虽穿着一身粗布衣裳,但眉宇间却透着书生气。刘寄奴牵马过桥,来到桑树下,一拱手,
“有劳小哥,请问这里是何地?”
那青年忙站起还礼,
“壮士有礼,这里是桃花源。”
刘寄奴一听来了精神,心想,听这名字就是一个不俗之地。于是问,
“敢问此处可有世外高人?”
那青年哈哈大笑,
“此处都是普通农家,因避战乱而隐居于此,哪有什么高人。”
正在这时,旁边的木屋内传出吟诵之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刘寄奴虽不太明白诗的意思,但猜想能吟出此等诗句的应该是位高人,于是问青年,
“屋中何人?”
“那是我兄长陶潜,陶渊明,因我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
“能否劳烦小哥给引荐一下?”
“这有何难,请随我来。”
那青年推开柴门,请刘寄奴进来。
“兄长,有客人来拜访。”
简单、雅致的客厅内放着几把竹椅,角落处错落有致的放着几盆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那青年给刘寄奴端来茶水,这时,门帘一挑,一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这人眉清目秀,鼻梁高耸,微有须。
“这是我兄长陶渊明。”
刘寄奴见他风姿绰约,温文尔雅,认定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世外高人,于是赶忙上前行礼,
“在下彭城刘寄奴,冒昧叨扰,请先生恕罪!”
陶渊明还礼,
“壮士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先生动问,不敢隐瞒,在下本为北府兵司马,因酒后失言,惹怒了元帅,被赶出军营,不得以在卧龙山落草为寇。如今我卧龙山兵强马壮,但却缺少一位智谋超群的军师,我四处走访世外高人,误入此地。偶然听到您吟诗,觉得您就是我要找寻的世外高人。”
陶渊明兄弟二人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
“我哪是什么世外高人,将军要找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而我等只是会吟诗作对的躬耕之人罢了。”
刘寄奴还待再劝,陶渊明挥手说,
“刘壮士,我等已厌倦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只想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我今日相见也是缘分,不如留下喝杯水酒。”
刘寄奴本也无事,就点头答应。不一会儿,陶渊明的弟弟端上来几盘家常菜,陶渊明与刘寄奴相对而饮。陶渊明生性嗜酒,杯杯见底,而刘寄奴由于近来求贤未得,心情郁闷,所以,也是来者不拒。两个人推杯换盏,喝了几坛女儿红。弟弟见陶渊明已酩酊大醉,赶忙扶他休息。刘寄奴也有七、八分醉意,陶弟本欲让他留宿在此,但刘寄奴执意要骑马回山,陶弟无奈,只好把他送到路口,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