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九零后爱情故事 > 第40章 毕业

第40章 毕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山州大学法学院的毕业典礼,王哲没有参加,大家穿着租来或者借来的学士服笑容灿烂的站在临时搭建的铁架子上拍摄毕业照。王哲,不在其中。

    怀揣着一张存有25万元人民币的储蓄卡,王哲回到凡城。

    孙云的离开,突然,决绝,好似人间蒸发,空空荡荡。

    父亲王家军本打算通过过去的老交情将王哲安排进一家事业单位,却遭到王哲无情的拒绝,和孙云的远走他乡一样决绝。

    “爸,都什么年代了,谁还去拿死工资。”

    “多少人想进体制还进不来,别觉得赚了几个钱就有本事了,当年我手底下管着几百上千的商户,能开五年的有几家?”王家军又开始忆当年。如果一个人的谈话内容总是聚焦于追忆当年勇,只能说明,他老了。

    “凡城现在的房,新区都快八千一平了,您让去的那个单位,一个月开三千的工资,半平房也买不到。”凡城市的房价随着山州市房价的大涨也应声而涨,从过去的三、四千一平一眨眼涨到五、六千一平,新区的房价更是贵的离谱,大有突破一万一平的趋势。

    “你不去也得去!”王家军这几年的脾气越发大。一个男人,在事业的上升期,正是蛟龙入海的时候,却戛然而止,差点蹲牢房,任凭是谁,也很难走出来。

    王哲没有再和王家军理论。在凡城这个四、五线的小城市,成功上岸,进入体制是大多数人一生的追求,是幸福美满生活的可靠保障。

    可是,王哲无法想象那种一眼望到坟墓的生活。

    从小看惯官场的溜须拍马,蝇营狗苟,他不愿以身饲虎,如果非要活的苟且,倒不如多赚些钱,至少落个自由身。

    从家里出来,王哲的心情郁闷。走在马路上,他漫无目的。

    “咱一中那儿刚开了一个影咖,去看看?”宋夏儿的电话打了进来。

    “影咖?”王哲只知道网咖,影咖还是第一次听说。

    “你真土,就是个看电影的地儿,南门等你。”宋夏儿挂断电话。

    宋夏儿像是自带红外线探头,对新鲜事物有着敏锐的捕捉力。

    她热爱浮光掠影的快餐文化,活力满满,花枝招展。高中的烂漫岁月,王哲也喜欢这些快速唤起多巴胺的东西,可是,父亲的变故让他一夜长大。之前,他与生活中间隔着父亲,现在,他与生活,面对面遭遇。

    “云端影咖”有十五个不同装饰风格的房间,几百部电影可供挑选。王哲喝着苏打水,等待宋夏儿选电影。

    看着墙上挂满的电影海报,王哲犹如神游,萦绕于脑海的问题仍旧是要不要去那个所谓的事业单位了此残生。

    “要不看这个吧?”宋夏儿倒是很开心,一手握着奶茶,一手拿着薯片,一副看电影标配出场。

    “《肖申克的救赎》?”王哲无法相信,宋夏儿会选择这样一部沉闷的电影。

    “怎么?你不是很喜欢这种看起来格调很高的电影吗?”宋夏儿眨了眨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主要是这个电影时间长,笨蛋。”

    王哲并没有听懂宋夏儿的话外音。不就是看个老电影,与电影时长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类影咖,明面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观影的场所,实际不过是为那些欲语还休的情侣提供一个私密场所罢了。

    如果一对情侣刚刚认识,适合去正常的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一对情侣已经发展到你侬我侬的程度,适合直接去酒店。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情侣,既不愿意和一众不相识的人一起在黑漆漆的电影院谈恋爱,又无法接受直接开房,私密性极强的影咖便应运而生,满足了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

    王哲倒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心思全放在与老爹王家军的争执上。

    “吃吗?”宋夏儿将薯片递给王哲。

    “不了,太干。”王哲又喝了口苏打水。

    电影缓缓的播放着,王哲躺在粉色的大沙发里。整部电影的风格和房间墙壁上粉色的hello kitty图案形成巨大反差。

    “你今天怎么了?”宋夏儿的语气里有一丝抱怨。

    “没什么。”王哲盯着屏幕继续神游。

    “没什么是什么?”宋夏儿的抱怨升级为生气。

    “嗯?不是看电影吗?”王哲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你不觉得咱俩需要好好谈谈吗?”宋夏儿的生气再次升级为愤怒。

    “谈什么?”此时,王哲明显在装傻。

    异地的四年,连王哲自己也闹不清,他和宋夏儿到底算什么关系。电话里,他们聊着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喜怒哀乐。在凡城或者山州相见,他们又和高中时一样,和曾微娜、孙云、高彬等一群同学一起胡吃海喝,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后来,王哲忙着搞旅游赚钱,宋夏儿忙着研究奢侈品。如果非要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貌似只有“渐行渐远”比较贴切。

    大学毕业像面镜子,照出了人生百态。毕业后每个人的人生选择几乎完全依凭家庭和出身。

    长在县城或者农村的大学生,大多选择考研、考博或者直接到省会城市打拼。回到家乡,他们的文凭一文不值,他们的生活依然不会比村长的儿子过的好。他们如同没有未来的宫女,向新一线城市这个王宫不断涌入,成为白领,或者有幸成为金领。

    三、四线城市出生的大学生则一半去了北上广深,一半回到家乡。奔赴一线的大多是无法接受再回到小城市的挫败感,他们自命不凡,家里也供得起租房和点外卖的费用,他们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为了成为精英,连过年也不回家看一眼。荣归故里的大多习惯了家里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享受着熟人社会的优越感和舒适感,打算醉生梦死,躺平摆烂。

    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长大的大学生报考大学时便大多选择本地大学,毕业也自然不会离开故土,上一辈人好不容易拖家带口在大城市扎下根,他们的使命就是坚守岗位,开枝散叶,享受胜利果实。

    王哲和宋夏儿便是三、四、五线城市那批返乡的典型代表。不同的是,宋夏儿是为了继续复制老妈的阔太生活,而王哲却再也无法复制老爹当年的样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