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豪杰成长计划 > 第18章 休养生息

第18章 休养生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到军营后李整第一时间为李仪安排了住所。

    由于史阿不愿身背官职,李仪便让史阿作为自己的私人护卫留在军中。

    至于王观,李整也惊叹其天赋,但由于本营校尉以下属官已满,李仪的正式任命还未下达,只得暂时让王观以白身参谋军事。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整在指挥大帐中摊开竹卷,为李仪详细介绍了本营的现状:

    “濮阳一战损失惨重,加上新招募的士兵,我们麾下总计不过六百人,还有大约三成士兵没有正规武器。好在这些老兵跟着父亲久经沙场,训练有素,对付一般贼众、流寇绰绰有余。”

    李仪从腰间拔出金剑,眼眸中反射出琉璃般的光芒:“那对付吕布呢?”

    李整双手按在桌上地图的两端,坦然道:“那就要看指挥官的水平了。”

    说罢看着李仪欣慰一笑:“你打败过吕布,不是更有发言权吗?你对吕布军队怎么看。”

    李仪看着李整的眼睛,斩钉截铁说出了八个字:“军纪涣散、残暴不仁。”

    李整垂下眼眸,咀嚼着李仪的话语,喃喃道:

    “残暴吗……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李仪没有听到李整的话,他撩起军帐,看着帐外士兵往来忙碌的身影,手在剑柄上来回摩挲。

    李整走到李仪身后,端详着弟弟的背影,突然问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小弟,如果你我二人同时陷入生命危险,你会怎么做?”

    李仪头也不回:“当然是舍命救你。”

    李整把手放在李仪的脑袋上,笑道:“如果我让你舍我而去呢?”

    李仪摇晃着脑袋:“我做不到。”

    “嗯……”

    ……

    李仪跟着李整体验过十天军营生活后逐渐开始适应军队的程式化与纪律性。

    李整营与其他部队最大的不同点,他允许士兵主动向自己提出建议,无论在什么方面。

    同时李整也乐于接收各种信息,这能帮助他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当然这么做必须有个前提——李整能随时拿出钱财来奖励那些士兵。

    短短十天,王观就从李整手上收了一万钱。

    李仪暂时无法插手指挥工作,于是干脆发挥特长,开始督导士兵每日训练。

    李整见李仪热衷武艺,便亲自从营中挑选出一百名最为精壮的士兵交给李仪,还令史阿作为总教头,传授士兵刀剑等短兵武艺。

    “不就是「陷阵营」吗,我自己也能建一个!”

    王观不止一次找到李仪,恳求他多练习一些长柄武器,在战争中长柄比短兵更有优势。

    李仪的观点却完全相反:“长柄适合大规模部队集体进军时所用,你给我一万人,我自然会让这一万人都持长柄。但是我现在只有一百人,不如完全发挥人少的优势,采用迅捷武器。”

    旬日后李仪手下的这一屯百人队伍技艺大涨。与此同时,满宠送出的探子也探查到了吕布的动向。

    鄄城府衙内曹操召集了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集体商议下一步的行动,会议开始前荀彧还将天子诏书交付至李仪:

    “以后你就是大汉的「神锋校尉」了。”

    “神锋校尉?”

    李仪只听说过「步兵校尉」「屯骑校尉」,从没听说过什么「神锋校尉」。

    要不是诏书盖有天子印,李仪还以为荀彧在诓自己。

    一旁的程昱解释道:“这乱世之中将军、校尉名号繁杂。国家和平的时候将军都不常置,这仗一打,人人都是将军。”

    荀彧示意李仪收好诏书,并从木盒内取出铜制印绶交付李仪:“天子蒙尘,朝不保夕,这任命诏书能送到你手上已是难事,还望你感恩。礼节之类,不必在意。”

    曹操撑着脑袋斜视李仪,说到了最核心的关键:“什么名号无所谓,只要你能打赢别人,地位自然随之而来。”

    李仪举着印绶向众人鞠了一躬,随即坐在李整、李典中间。

    这二人同时探过头来小声道:“今晚去你大帐吃饭。”

    荀彧看到了三人的动静,和李仪对视一眼示意不要出声后,将满宠带回的消息告知了诸校:“吕布现在山阳。”

    长期负责兖州政务的治中毛玠为众人分析道:“现在兖州全境中,东郡被黄河分开,河北部分由袁绍管理。济阴郡治所在定陶,背靠陈留,那济阴太守吴资早就和张邈沆瀣一气,投靠了吕布。因此除了鄄城外,整个济阴郡内恐怕只有乘氏一处是向着我们的。”

    夏侯惇点头沉思道:“我军若要越过整个济阴郡去攻打山阳郡,那乘氏便成为了进攻山阳的桥头堡。”

    荀彧看过地图后,对乘氏这一突出目标继续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

    “如果我军从乘氏直扑山阳,那么尚在吕布控制下的定陶和钜野很可能出兵从两面对乘氏进行夹攻,直接切断我军后路。”

    李典则表示乘氏尚有部曲,足以抵挡吕布攻城。

    曹操否定道:“乘氏部曲毕竟不是正规军队,之前击退吕布算是侥幸,如果吕布有充裕时间组织攻城,乘氏断然无法抵挡。”

    既然曹操作出决定,那么现在曹军面临的问题就来到了是先打定陶还是先打巨野。

    定陶城是济阴郡治所,也是前朝王国国都,城墙非一般县城可比。

    钜野县远在大野泽边,四周地形堪忧,民风彪悍,又有李封统领,可以看做另一个乘氏。

    曹军若无十全准备,进攻钜野很有可能演变成吕布进攻乘氏的翻版。

    此下两难的抉择正是曹操每天都要面临的困境。

    一般人选错,死的是自己。曹操选错,所有人都得死。

    夏侯惇最后稳定住了众人:

    “天气日渐变冷,灾情以后的粮食接济愈发困难。不如趁这段时间招抚流民,扩充士兵、囤积粮草,战事可适当延后。”

    程昱也补充道:

    “吕布的状况不会比我们好到哪去。他们就是因为缺粮才在乘氏吃了败仗,所以短时间内无法再动干戈。进攻城池或者铤而走险,都不应该成为行军常态。”

    曹操只觉得头疼欲裂,无法安定心神,暂时同意了二人的建议。

    另外要求荀彧作书飞报夏侯渊,让他在颖川尽量多筹集粮食,兖州战事不必操心。

    战事再开之前,东郡以内军国大事全权交于夏侯惇,包括鄄城在内的济阴部分则由荀彧负责。二人必要时无需再向曹操汇报,自行处理即可。

    散会前,夏侯惇为来年开春劝课农桑做打算,派遣李典先行前往东阿,与曹洪、枣祗汇合,赶在入冬前做好准备工作。

    而李整、李仪也有新的任务——回乘氏待到来年春天。

    一方面继续招募壮丁充军,同时为部队采集粮食。另一方面则是监视定陶、钜野方向动静。

    众人各自领命而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