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过麦(五)
“长夏炎天气郁蒸,火云酷烈烟光凝”,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的热量。他晒软了柏油的马路,晒红了行人的脸膛,晒卷了路边的树叶,晒得庄稼低下了脑袋,晒得花儿躲进叶子里。泼盆水到地上,地面便刺啦啦地响,像干渴的人一下子就喝干了一盆水似的。就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前方的乡间小道上,几个孩子前后左右的错落开来,不时的弯下身子捡拾着什么。有时候遇到路两边的树有空隙的时候,一个加速,从这边树下的阴凉飞奔到下一棵树的阴凉下。走近一瞧,原来是几个农村的孩子在捡拾车上掉落的小麦,几个孩子刚刚捡拾完一袋子然后又呼啦啦的跑了回来。抬起袖子擦一下脸上的汗滴,没有人抱怨拾麦子真累真热,也没有去偷懒说是去没有收割小麦的地里面去拽一把放进自己的袋子里。可是这几个小朋友不会偷懒的,这关系着夏天想吃的冰糕、西瓜、桃子的数量,孩子们又捡拾了一袋子晃晃悠悠的放到了自家的场院里。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地里的麦子都收割完了。这七八天的时间真的把农村的人们累坏了,前几天张贤琰家收割下来的小麦该扬的扬,该晾晒的晾晒,该归仓的已经归仓了。今天家里的小麦还有最后一堆进行扬场,把麦粒筛出来然后晾晒,晾晒完了再进行归仓。
到了快傍晚的时候,一阵风吹过来。张金广手拿一把扬掀(跟平锹差不多,只不过锹把和锹头都是木质的),铲起一掀小麦,往空中一扬,这个也是有技巧的。扬起来的小麦要散成帘子状,不能成一堆。这样才会把小麦里面的麦糠吹出去,而且吹的比较干净。如果成堆的扬出去,里面的麦糠吹不干净,到最后交公粮的时候都会折斤抵扣。风轻轻吹拂这小麦里面的麦糠,让它与小麦脱离开来,很快一堆小麦就扬完了。然后就要把小麦装袋子里,一个人把这袋口,一个人拿着高粱秸秆编织的簸箕装上满满一大簸箕的麦子,端着倒进麻袋里。麻袋是以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麻布制成的产品具有透气清爽,柔软舒适耐洗、耐晒,防腐、抑菌的的特点。那个时候农村的麻袋都是黄麻做成的,一麻袋小麦最少200斤。
等张金广和张广新把所有的小麦装好以后,先拉回家里。然后准备把所有小麦进行晾晒,那么这个农活就不需要那么劳累了。家里的劳力只需要把收的小麦一波拨的拉到场院里,然后由姚清秀和刘秀琴负责把小麦摊开,在太阳底下晾晒。还要时不时的去翻晒一下,防止下面的小麦晒不到,这样持续性的把所有小麦都晒干,一个是方便小麦放到麦囤里。张贤琰家里一共有两种麦囤,一种是柳枝编织成型一个圆柱体,再用带有石灰的泥土糊住,囤里面的泥土一定要抹的光滑,等待晒干后在屯上放一个圆锥形的顶子,这样的麦囤是可以放在院子里,防水的。还有一种麦囤的材料是芦苇或秫秸,高度和密封度也是极为讲究的,可以有效的防止老鼠进入粮食囤里,而且做工极为精细。麦囤一共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半米多高,三个加在一起有一米五,里面有非常大的空间,实用性高,这种麦囤一般放在室内。另外,麦囤下方还有一个孔洞,用东西把它塞住方便放粮。那个时候家里的水果、西瓜、面粉、挂面等一大部分都是用小麦换的,换的时候就在把麦囤下面的洞打开,然后接差不多以后就端着跟大街上叫卖东西的换。
当然张贤琰家里的小麦并不是都要放麦囤了,还有一部分要留着去交公粮。这也是张贤琰痛恨并喜欢的日子,痛恨是因为不仅要早起去,还要把自己家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交出去,给别人吃。
今天就是交公粮的日子,前两天村大队的喇叭就开始吱哇叫着要准备去交公粮了。今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张金广和张广新就起来开始套牛车了,由于家里两头牛、两个车,所以也不需要人拉地排车。小麦是提前一天装好的,等套完车,张金广去屋里把还正在迷糊的张贤琰抱上车,然后顺手放进一个窝里,反正夏天也不凉,农村的孩子也皮实。张广新在前面赶着一辆车,张金广在后面赶着一辆车,车上面的小窝里睡着一个张贤琰,地排车后面张金宝安静的坐在上面,张金宝坐在后面的主要任务就是两个,一个是防止张贤琰滚下来,一个是防止小麦滚下来。交公粮的地点基本上都在镇上,因为附近的很多村子都会过来交,所以,村民们都会起早赶在前面去交公粮,由于交公粮程序繁琐,如果去得太晚很可能排队排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另外,交公粮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农民不能按时交齐公粮,还有一定的处罚,有的地方的村干部直接带人去家里装麦囤的粮食,所以农民都要抓紧时间交公粮。像张广新家里有牛车的还好,如果没有牛车就拉着地排车去,那样就很费劲了。如果家里连地排车都没有的,就要等着有车的人交完了去借车,或者家里人口和地不多的,需要交的公粮也不多,就让有牛车的一起带着去,然后去了还可以帮主家卸粮食,以换取人情关系。
就这样在路上晃晃悠悠的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镇上,虽然天还没有亮而且张广新家里来的也算早,但是前面也排了好长的队伍。张广新安排几个人坐在车上休息,然后看着点粮食,他去前面看看一下情况,算一下大概需要多久才会轮到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