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关山月 > 第2章 大宋遗民

第2章 大宋遗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夜间,北风怒号,宋使下榻的四合院馆所里,窗棂被吹得格格摇动,馆卒又来添过了炭火,烧得红红旺旺地,屋里暖和多了。允文坐在炭盆旁边沉思,回想两个月前在临安大内紫宸殿上,听到官家面谕他为贺金正旦使的时候,曾经震惊了一下。因为这是去向金国称臣屈膝的受辱差使。他从小志向高洁,仰慕汉唐盛事,时时为了国家半壁江山沦陷而伤痛,然而君命难违,他还是领了旨。同僚们纷纷向他道贺,因为出使回朝,按例必定升官。回家后,他告诉了二十岁的女儿婉君。女儿心疼爸爸在寒冬腊月出门,路途劳累,而且父亲赋性刚强,万一顶撞了金国皇帝,可能会遭到不测之祸。他安慰女儿,并且笑着对她说,等到出使回来,就替她完婚,女儿腼腆地笑了。自从中年丧偶之后,温柔端庄的女儿便是他晚年的安慰,今晚却相隔千里以外,不知在家中怎么悬念。他每一想到女儿,心头就感到一股暖意,闭上眼,几乎要睡着了。可是毕竟睡不着,女儿秀丽柔婉的容貌模模糊糊地从眼前消失了,脑海中出现了一条条的河道。那时候,还没有经过山东直贯南北的大运河。他是沿着南运河,经镇江至盱眙渡过淮河,到达对岸金境的泗州,再沿着汴河直达汴京开封,然后在汴口进入黄河,通过永济渠、潞水抵达燕京近郊的北通州。那一条条宽荡清秀的河水,一座座峻伟雄拔的山峦,原都是大宋的江山,而今多半沦为金国的疆土了。河道两旁常常看到金国在佥征壮丁,拉去从军,还有装满了盔甲兵器的车辆船只,从各个地方运向中都燕京。他们在北通州上岸换马进燕京的时候,还看到了潞河边上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河岸边挖进了十来条深沟,用闸门拦住河水,那是船坞,许多未完工的平底船,船底朝天躺在船坞里,从各地拘役来的无数工匠,在紧张地造船。或在岸上锯树刨板,或在船坞里拼装船身龙骨,或把一块块船板用榫钉鱼胶铆接起来,钉在龙骨上,或用桐油漆刷。金国官员不断来回巡视,皮鞭在空中挥动,恐吓鞭打匠人,大声呵斥着:

    “别窝工,皇上诏旨严紧,不是儿戏,要快,快,再是这般磨磨蹭蹭地,一概把你们绞死!”允文忽然又想起了馆伴使汉人韩汝嘉,今天散朝后,他到馆所来拜访,言谈之中,似乎对大宋颇为怀念,并且问允文:“何所见而来,何所闻而去”又说:“燕京城的天气时好时坏,这几天倒是个晴朗天气。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事难料啊!”难道这是一个眷恋故国的有心人,在给他作一些重大的暗示吗想到这里,允文矍然惊觉,暗暗叫苦:

    “不好,敌人已在磨刀霍霍,跃跃欲动。可临安上下还在笙歌宴舞,过着太平日子。要赶快回去启奏朝廷,加紧沿边沿海防御,准备战争。”他在室中焦躁地来回蹀躞,喃喃自语:“也许已经来不及了!”

    刚才他还和副使孟思恭争论了一番。副使和他同样亲眼目睹沿路上这一切,可是毫不在意。他认为造船、征兵是国家日常公事,未必便是金兵南侵的预兆。孟思恭尚且如此,千里外的临安城中,君臣上下能相信他的奏本,立刻准备防御金兵的进犯吗他摇摇头,叹了口气,太息道:

    &34;不那末容易啊!”

    他从墙上摘下琴囊,取出从临安带来的桐木凤尾七弦琴,放在窗前案几上,焚一炉檀香,坐定下来,凝神屏气了一会,于是琤琤琮琮弹奏起来。

    初时手指轻跃,涓涓潺潺,叮叮冬冬,如枝头鸟鸣,如泉水喷溅,此儿时在四川隆州仁寿家中欢乐喜悦情景也。

    忽而手指凝重,幽幽寂寂,悲悲切切,如秋风夜啸,如江水呜咽,此父母和贤妻在家乡先后亡故之哀思也。

    忽而手指颤动,昏昏闷闷,低低沉沉,如暑天闷雷,如黑云压城,此忧国忧民,为当前国事危急而焦虑也。

    忽而手指奔放,浩浩荡荡,铿铿锵锵,如高山流水,如十面埋伏,此慷慨激昂,杀敌沙场,还我河山之遐想也。正弹到高昂处,忽然琴弦迸断了一根。允文长叹一声,

    推琴而起,想道:

    “这是不祥之兆。难道上苍不愿我虞允文为国家效力吗”抬眼凝视窗外,“也许是有知音人在隔窗静听吧!”

    窗外漆黑,寒风呼呼地吹动窗纸,看不见人影,却听得有人在外轻轻叩了两下窗格。允文正欲喝问,只见窗缝中塞进了折好的一张纸条。允文取过来,急忙展开,就着烛光观看,那上面是两行汉字:

    天寒地冻,北风劲急,陆上海上,

    望多留意,秋高马肥,切记切记。

    大宋遗民谨叩

    阅后付丙

    允文却待要问屋外是谁,只听见一声细微的叹息,接着是轻而疾促的脚步声,走向南首一排下房,推门进屋去了。允文惊疑半晌,料想下书者必是汉人。方才日间,见有一个年轻的汉人执事,问寒问暖,趋走殷勤,那一双乌黑忧郁的眼睛常在宋使的身上打转。无人时,几次三番似乎有话要说,却又突然止住,用别的话叉开了。对了,必是此人投书。那一双眼睛好象在哪里见过,很熟。他沉思了一下,唷,是了,今日朝见回来,路过大街,见一位老者泪眼盈盈从门内张望,就是这样一双忧伤的眼睛。必是老者知道金国一些消息,忧念故国安危,特地嘱咐儿子深夜来投书示警。接着他又想到前日从北通州来到燕京,有两个中年汉人来到馆所,送上几袋炒熟的板栗,说道:“父亲李和,善于糖炒栗子,往日在汴京开店,他人百计效学,终不能及。靖康之难被掳到这里,今已年迈。特地叫我们将炒栗献与宋使。”允文刚欲答话,他们已含泪转身走了。允文长长地叹息一声。多少大宋子孙,今天都在异国翘首仰望南天,思乡怀土,何等凄怆!决不能让靖康之耻重演了。允文谨慎地把字条放在炭火上烧焦,捣碎,拌入炭灰中。两眼悲哀沉重地望着前方,暗暗对天设誓:

    “决不让金国再占我一寸土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