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他在民国混江湖 > 第四十一章 招牌(3)

第四十一章 招牌(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也许是以前天不亮就得起床挑大粪养成的习惯,梁兴每天是绸缎铺醒得最早的人,当然,今天除外。

    嫖千里几乎和他同一时间拉开房门,脸不洗饭不吃,只是一脸贱兮兮的对他拱拱手,说了一句辛苦梁大掌柜,便自己卸了店铺门板摇头晃脑的走了。

    对于这个死太监,梁兴总有一种自己在被他拉下水的感觉。只不过他的这种拉下水,好像并不是要淹死你,而是想带你一起玩。

    外面有了响动,房里的人也一个个的起了床。一般下人不应该比东家和掌柜的起得晚,所以周婶和于佩山都是一脸惶恐生的站在门口,生怕这个年轻人拿自己出气。

    梁兴没有多说,只是笑着对周婶道:

    “辛苦弄点吃的,我们要出趟门。”

    说完把于佩山叫到一边,后面还在打盹的齐敬春和朱有才也不清楚他在问什么,反正于佩山倒是难得的一番激动。

    ……

    整个灵州大体可分为三个地方,一个法租界,一个英美公共租界,另一个就是华界。而这三个地方,华界最穷,公共租界最富,法租界最乱。

    当然,这只不过是三者之间相比较而来的说法。繁华的地方也有穷人,看似比较安全的地方同样遍布流氓。只不过由于租界的洋人很多,这些人除非特别的情况,一般也不敢当街杀人放火持刀抢劫,毕竟大街上随处可见挂个口哨夹根警棍的巡捕。只不过偷偷给你套个麻袋沉到江里倒是很常见的事。

    绸缎庄位于曾经灵州七十二坊的安乐坊,与华界和法租界都不远。而在离了也就一百多米的地方,有一片类似于集市的空地,里面有各种街摊小吃、耍把式卖艺、有装瞎子给人摸骨算命的,反正各行各色的人都有。

    而灵州城只要人多的地方,就绝对少不了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所以此时人群中,早有两个十一二岁的“抛帽郎”在四处寻找着值得下手的猎物。

    所谓的“抛帽郎”就是抢别人帽子的人,平时许多百姓都喜欢带个毡帽或者礼帽出门,他们就会趁人不注意将它取下,在别人要追的时候就往空中一抛让其他同伴接住,以此来换几个“辛苦钱”。

    只不过这种事情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不仅跑得慢还容易被人当场抓住,帽子也换不了几个钱,所以一般只有找不到活干的小孩子在做。

    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自然知道认识自己的不能抢,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些前呼后拥、结伴而行的也不能抢,就算你把帽子抛开同伴多半也得被抓回来。而最好下手的,就是看着面生最好是刚进灵州,又是独来独往的外乡人。

    眼睛提溜了半圈,最后都把目光落在了一个在面摊前坐着的年轻人身上。

    这个年轻人他们从来没见过,身上的长衫虽然有点旧,却装模作样的在手里拿着一顶极为华丽的帽子,在他们眼里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装小开的白相人。

    两个人隔着七八步远慢慢走了过去,正好那个年轻人已经拿起筷子吃起了葱花面,而帽子就被他随手放在旁边的长凳上。

    “真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

    “抛帽郎”心里一边讥讽着,一把抓起帽子撒腿就跑。

    可能这种事情在灵州城里很常见,有的百姓指着“抛帽郎”的背影就骂,有的却看戏似的在对那个年轻人冷嘲热讽。只不过丢了帽子的人却一点都不着急,依旧和面摊老汉说着手艺不错。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人怕是个呆子时,却见不远处一个光头壮汉一手提溜一个,正憨笑着往这边走。而那两个少年郎好像吃了亏,不仅不吵不闹模样也变得极为乖巧,只等被壮汉拎野猫一样拎到面摊前,才一边举着帽子,一边求饶道:

    “公子爷,您饶了我们这次,往后一定痛改前非,再也不干这种下作勾当……”

    年轻看都没看他们,笑着对卖面老汉道:

    “麻烦您在做三碗。”

    后面的壮汉立马说道:“两碗,我待会去吃肉饼。”

    面摊掌柜看着眼前的壮汉,脑海中忽然想起一个很久没有在灵州露面的人来。一脸恭敬的问道:“敢问您可是韦青山韦大爷?”

    这句话一出,年轻人和壮汉还没作何反应,可旁边的百姓却已经齐齐发出一声惊呼,而那两个跪在地上的“抛帽郎”更是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认错了,我姓齐!”壮汉憨笑道。

    听他那么一说,很多百姓有的面露失望,有的忍不住切了一声,嘀咕道:“我就说怎么可能是他,年纪都对不上。”

    卖面老汉闻言,连忙笑着说了句小兄弟好身板,便开始继续煮自己的面。

    年轻人顺口问道:“您刚才说的韦青山是何人?”

    跪在地上的一个“抛帽郎”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卖弄道:“居然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还怎么在灵州混?”

    可话一说完就有点后悔了,自己还被别人拿在手里,这下不是更得罪了!

    年轻人倒是一点没有生气的意思,示意让他们起来坐到旁边。

    “回答我几个问题,不仅有面吃,说不定还有钱拿。”

    两个“抛帽郎”愣了一下,大着胆子问:

    “真的?”

    “自然是真的。”

    年轻人接过他们手里的帽子,然后手往旁边的凳子上拍了拍。

    两个少年天没亮就在这里折腾,一滴水都没进过肚子早饿了,嘴甜的道了谢,然后拍拍膝盖坐了上去。

    “这个韦青山韦爷,便是灵州城十三太保,一叶罩江山里的山。”

    少年微微回头看了眼后面的人,小声道:

    “江湖上都传他老人家也是个高大威猛的光头,所以就闹了误会。”

    见这小子年纪不大,脑子嘴巴都算不错,应当是在街面上厮混很久的,年轻人不禁从兜里掏出来五毛钱,笑道:

    “安乐坊里以前有个于记绸缎庄知道吗?”

    两个小小“抛帽郎”看见他真的掏出钱来了,兴奋得眼睛直放光。

    连连点头道:

    “知道啊,它前些年不是已经关门大吉了吗?”

    另一个听他这么说,连忙挥手道:“没呢。就是没了招牌,不敢做生意。”

    “没了招牌不就是关张?”少年指着附近的小摊,认真的道:“你看这些摊贩不管摊大摊小都得有个招牌,何况像它那么大的店面!”

    少年坚定的道:

    “没有招牌就是关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