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 章 帝启一战定乾坤
有扈氏因不满夏后启违规操作,登上天子位,就没有参加夏后帝启的登基大典。有扈氏的家臣曾提醒有扈氏说:帝启的登基大典,君侯还是应该去的。对帝启的不满要放在心里,面子上要过得去。如果君侯不去参加帝启的登基大典,你就站到了帝启的对立面,给他找到打击你的口实。君侯一定要三思。
有扈氏是个犟脾气,没有听进去家臣的苦苦相劝,一意孤行的要为天子继承人益,的不受诸侯拥戴鸣不平。有扈氏以为,象他这样对帝启不满的绝不会仅仅他一家,其他诸侯也一定会有不满情绪,只要有几家诸侯站在他这边,他就可以与帝启抗衡。家臣说:这是家国大事,可不能凭猜想做决定。有不满情绪的诸侯肯定存在,但多数会装在心里,不会表现出来。
有扈氏说:就算我不参加帝启的登基大典,帝启也未必敢来讨伐我,因为他刚登上天子之位,江山还没坐稳,人民还在猜疑帝启的能力会把国家治理好吗?另外我的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是真来讨伐我,他也不可能攻下我的山门。
家臣还在苦苦相劝说:君侯,看来你对帝启了解的不多,帝启与他父亲一样,有着刚毅果敢,坚韧不拔的性格。做事不服输,再说还有涂山氏部落的支持,朝廷也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比较起来朝廷是占了优势的。家臣的劝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扈氏没有参加帝启的登基大典。家臣是智者,见有扈氏没有听自己的劝说,知道有扈氏将大祸临头,趁夜带着家人,逃到别处去了。
帝启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天下诸侯都来祝贺,一连热闹了几天。帝启的加冕大典热闹非凡,非常成功。大典结束,帝启令执掌礼仪的官员,统计一下,天下诸侯来了多少家,有多少家没有来。数字很快统计出来,接受分封的诸侯共有十多家没有来朝。执掌礼仪的官员汇报说:没有来朝的诸侯,多是分封地偏远的诸侯,没有赶到,以后会陆续来朝。正如执掌礼仪的官员所说,加冕大典结束后,又有十多个诸侯前来祝贺,唯有箕山分封诸侯有扈氏没有来朝。
帝启继承天子之位以来,政务没有荒废,主要政务都由六卿处理。帝启时常召开政务会议,由六位上卿轮流汇报,帝启也是通过听汇报,来了解朝中政务。帝启勉励六卿要勤政为民,要让百姓看到希望。帝启执政以来,提出第一个议案,便是如何处理有扈氏不来朝贡之事。六位上卿讨论了几天,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两种建议谁也说服不了谁。一种建议是讨伐,理由是:有扈氏不来朝贡是藐视天朝,犯上作乱,如果不去讨伐,就会有诸侯效仿,会导致天下大乱。一种理由是:天子刚登基不久,政局不稳,打仗就会有输赢,万一败了,后果不堪设想。还是用怀柔的政策稳妥些。
帝启刚毅果敢,自然支持主战派,一场征服大战慢慢的拉开序幕。帝启决定讨伐有扈氏,这是帝启登基以来第一战,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帝启御驾亲征,临行前,把六位上卿召集来做战前盟誓:因有扈氏蔑视天朝,违抗帝命,不尊五常,背离了天地人的正道,为上天所不容。今天我要遵从上天的旨意,灭掉有扈氏。接着训诫三军说:三军战车必须按规定的位置排列,车左及车右的武士也要站在规定的位置上,奋力攻击敌人。有令则行,无令则止。对听从命令者,会在祖宗面前赏赐你们。对不服从命令,不奋勇杀敌者,会在神社里杀掉他,并把他的一家老小,全部收为奴婢。帝启的盟誓,使三军势气大增,在帝启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杀向有扈氏。
有扈氏看到朝廷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都城,一时慌了手脚,叫人去喊家臣,但家臣在几天前就已经离开都城,到外地去了。有扈氏紧急调动军队,打开武器库叫士兵挑选武器。准备战车,决定迎战朝廷的征讨大军。有扈氏仓促上阵,列队相迎,两军在甘地相遇,双方战车扎住阵角,帝启指责:有扈氏犯上作乱,不知悔改,还不下车跪地请罪饶你不死。
有扈氏也不示弱说:你谋权篡位,令人不耻,有什么脸面立于天地之间。这一句话杵痛了帝启心窝子,帝启不再废话,指挥大军冲杀过去,有扈氏也指挥战车列队迎战。双方真的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