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诡异修仙从种剑开始 > 第27章 登科(中)

第27章 登科(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陆陆续续的学子赶往考场集合,其中有满身罗绮褥绣者,也有衣衫破烂的穷困书生,其中有耋耄老者,也有黄发少年。

    无论年纪大小,无论荣华富贵,此时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考生。通过乡试者名曰“童生”。

    王尧不欲太过张扬,只带着一个书童跟着人群来到考场集合点,书童提着一个花纹简单、但工艺一看就很精致的提篮,篮子里尽是准备的吃食,背上还背着两床被子,王尧前次参加乡试不过走个过场,交上一篇文章了事。

    县试却也不能如此,哪怕你有着背景,也别想搞什么特殊性。

    县试文举时间是三天,为方便同时报名参与武举的考生,中间隔了一天休息,他需要在考场里吃睡,所以只得带好东西。

    等到所有考生来到考场门前,县府衙役拉好隔栏,催促众多考生排好队。

    这时候从考场内走出一个端持托盘的老儒,托盘上是一尊先贤雕像,孔圣人的雕像。

    老儒托起雕像置于考场前搭好的祭台,近千的考生排成十列长队,只见一个容貌清秀,大腹便便的官员威严的出现在祭台上。

    他便是县尊,徐县令,名含沛。

    由衙役清点人数,报知徐县令知晓后,徐县令点头,开始发言讲话,一讲尊师重道,一讲还报君恩,左右不过是些罗圈话。

    最后大致讲完考试流程后,终于到了重头戏,只见徐县令大手一挥,对众学子说道:“拜圣人像,神诡退散。”

    见状,孔圣像放出无限光明,洁白无瑕,让在场考生凭空生出一股威严敬畏的情绪,同时也觉得自己浑身一清,有许多身上带有异样气息的学子纷纷感觉轻松许多。

    考场圣地,万邪不侵。正好诸衙吏开始点名验名正身,同时开始搜身检查有没有人作弊,凡有异样者,在经过孔圣像时,必然浑身颤抖,不得平静,此种人便是书吏重点清查的对象。

    近千人,总有人不死心,不信贤圣威压,存着作弊的心思,此种一被清查出来,旁边衙役立刻押下,先重打二十大棍,待上押枷,游街示众,终生不得再考。

    老吏都是熟手,他们清楚考生作弊的方式,就是带的饼子都掰开看看有没有夹带纸条,如此仔细,从正午弄到快天黑,才把所有考生放进去。

    王尧带着东西慢慢走到自己的考房,甲七号房,此时书童只能在院外候着了,已经不能再进去,他的书童也跑过去与其他贵府的书童扎堆。

    他走过去一看,是用砖石垒砌搭建的,屋里头有一张木头考桌,颜色为淡棕色,桌子后头是差不多高得石头床,用来搭铺休息,也相当于椅子。

    甲七号处于院子正西头,位于后排,不近厕所,不晒太阳,不怕雨淋。

    如此布置足见是有特殊照顾,那些在临时窝棚里考试的考生,考试三天恐怕都只能睡在椅子上,要不就只能打地铺。

    周围还有五个考房,都是如此,他看见来此的考生都是衣着华贵的考生,几人脸上都露出自信的笑容,见到王尧,互相点头示意,走向自己的房间。

    王尧铺好床铺,坐下闭目凝神,等到考场外一声钟响,几个书吏前后拿着题纸和试卷分发。

    等到分发完毕,天色差不多已经尽黑,视物艰难,此时考试正式开始。

    题纸共有十页,是用翠竹制成的竹纸,轻薄便于书写。

    王尧翻看考试试题,大致先过上一遍题目,做到心里有数。

    这时候周围考房同样传来窸窸窣窣的翻书声,还有人已经开始落笔。

    此时又看出家世优渥和寒门学子的差别来,诸如王尧院中的几处贵子,大多兼修武学,再不济也有汤药煅身,夜间视物也很正常,县衙提供到考场的油灯质量奇差,而且只够一夜用度。

    大多数寒门都不敢浪费太多时间,有人已经点起油灯开始答题。

    反倒是诸多贵族学子选择养精蓄锐,休息到天亮才开始答题,王尧自然无所谓,他先默读一遍题目后,在题纸和试卷上书写下名字后,开始休息。

    县试不需糊名,同样是原本交付,所以要是试卷上有墨点或者污渍,毫无疑问是大大的扣分项,秉灯夜书真不算什么好选择。

    县试考题是由县尊大人带领青石县的老学究,研究作出。

    其内分有默写古文经典,解读六经经义,诗词记忆和创作,外加一篇时文撰写,最后是一篇学术文章。

    背诵和古文对于王尧都是小事,修炼以来,不仅是身强体壮,同样因为气血壮大,他的记忆力大大提升,博闻强记不在话下。

    诗词歌赋他并不擅长,只能勉力一试,时文撰写的题目是“论青石县如何开展教化。”

    学术文章也同样如此,需要做到前后关联,行之可用。

    王尧看完所有试题,心头也出现一丝诧异,除却诗词不算精擅,其余都不是什么大的难点,关键是看出县令大人所言引申的意义。

    他在胸中拟好腹稿,随即静静睡去。

    等到天光大亮,王尧取出点心吃过,擦干净手,开始一字一句的作答,光是古文背诵就花费一上午时间,题量还是很大的。

    接下开始经义解析,此题全靠有无好的老师教授,但凡凭借自己理解诵读六经,大概都有错漏处,通读还是需要好的老师辅助,梁府的私塾都是名冠越朝的名师,王尧时常请教,此也不难,很快答完。

    等到下一处,诗词以风月为名,要求作出一首四律八韵的古体诗,抒发情绪,阐述志向。

    苦思冥想一阵,王尧自然觉得写出来并不过关,将之留到最后。

    已经中午,他拿出备好的肉饼开吃,肉饼稍干,可以保存得久一些,口感虽然差上一些,但他并不是生来金贵,完全可以接受。

    吃饱后小憩一下,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看向时文,其中要求编撰可以用来推进青石县教化施行的政策,要以教育为根本,推行利民之策,不可胡乱谋题,不可高屋建瓴,只建造华而不实的楼阁,还是要从实处走,脚踏实地。

    不知怎么的,他心中忽然明白这一理念,股股灵感疯狂涌现。

    立刻想到用“教化之行,兴于学校”的方式,当以施行“富而教之”的理念,作为文中根本,作实用之策。

    腹稿一字一句拟顺,王尧在题纸上落下《富民学校论》几个字,顿时下笔如有神。脸上露出轻松神色,将自己的理念全面阐述清楚。

    等到全部写完,天色已经具黑,纵使他是武者,气血锻炼处还在双臂,但接连四个时辰左右的书写,手臂也同样酸疼,吃过晚饭,也就早早睡下。

    最后的学术文章则是总结自己的读书理念,正可和自己编撰的时文结合,理念是根本,时政是外在表相。

    王尧留在明日再写,题目都已想好,名叫《诸学论》,两天答完文试,还可以提前交卷,多出一天时间用于备战武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