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武攸决因夜间搜山找武思月,旧疾复发,卧病在床。武思月主动请缨帮忙燃灯大典的安防工作。
武攸决说要给她找个帮手,于是找到了百里弘毅。
百里弘毅顺势问起了他兄长的事情。
武攸决说他与百里宽仁、还有赵王,曾是同窗好友,相交甚笃。但他坚决地告诉百里弘毅,百里宽仁已经死了。棺材空了,是尸体被盗了。
“武攸决在说谎,”嘉乐道,“盗尸有可能,但谁盗走尸体还往里放石头啊?还给整整齐齐地把棺封好?”
百里弘毅:“对。我只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我说谎。他是我兄长的好友,我兄长的事情他不该告诉我这个做弟弟的吗?还拿一个右手有六指的殓尸报告糊弄我。”
“半月之内忧惧而死,怎么可能?但奉御郎说医工是这么说的,那医工现在也已经死了,无处查证。”
“他知道你兄长还活着,却不告诉你,还不想让你往下查,还把能查的路都堵得死死的……那他一定知道你兄长加入了春秋道。”
“哎呀,”嘉乐道,“我看我还是陪你进宫,跟圣人说一声的好。这个武攸决,总让人感觉不舒服。说实话,我觉得他有点像你兄长。”
百里弘毅看她一眼。
“你看哈,”嘉乐道,“告密者一案他早就扔下了吧?垂柳行出事,他匆匆忙忙给你阿爷扣了个贪墨的案子就草草结案了。他跟你兄长关系这么好,你大婚他去了吗?”
百里弘毅打断她,“我没成婚。”
嘉乐一摆手,“我知道,就说这个意思。你看,百里府婚宴他不去,给你阿爷定罪倒是很积极。还说被贪墨的铜矿都收缴在宋凉的京畿大营了。那才有多少?不过是那天晚上高秉烛碰见的那一批。”
“之后柳襄、宋凉的案子,武攸决积极过吗?不但自己不查,还不让武思月查。铜矿去向也不查,在他眼里,铜矿一案已经结了。内卫出了内鬼他也不着急。好不容易抓了个戴舟,就借机得了个英国公的爵位,还是人家高秉烛和白浪抓的。春秋道是圣人心头大忌,他就捂着不让掀开。”
“知道他想粉饰太平、息事宁人,但的确有点过了。很容易被反噬,但他似乎一点儿都不担心。”
“总之,在我还以为你兄长是卧底的时候,我觉得这俩人实在太像了,对待春秋道的态度如出一辙,纵容放任,甚至有种想帮忙掩盖、让春秋道尽快达成所愿的意思。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但现在你兄长是春秋道的人,那就可以理解了。”
“至于武攸决,不是他被宋凉设计刺杀过,我真怀疑他也是春秋道。”
百里弘毅:“宋凉听命于掌秋使,也许不是掌春使的意思。”
嘉乐:“但刺杀内卫奉御郎,这么大的事,掌春使不会不知道啊。知道了但不阻止……哎,好像掌春使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
两人面面相觑。
他阿爷被刺杀,掌春使也是一样的德行。知情,但不阻止。杀了便杀了,没杀成,他也不会多此一举去补上一刀。
就……无所谓。
果然掌春使要做“大事”。
两日后便是燃灯大典。武思月开始担纲起守卫之职,检查各处防务工作。
然后就发现本该在大典前禁止入神都的流民,一下子进来了十几个。
“到底怎么回事?!”
下属支支吾吾,“要不等北斗君回来,你亲自问他。”
“这与李北七有什么关系?!”
勘合上清清楚楚印着“内卫北斗”的印章,果然是李北七放进来的。
然后武思月发现,李北七失踪,十几个流民亦不知所踪,报备的地址统统都是假地址。
“请问月华君,如果遇到北斗君,他拘捕的话,是抓捕还是格杀?”
武思月顿了顿,“把人给我带回来。”
众人应是,但心里如何想就不得而知了。
但很快武思月就知道了。几人在背后议论纷纷。恰好被她听到了,“李北七不过一日不见,你们就编排他!他日你们若有事,谁还会帮你们?”
遂罚众人背诵内卫刻训一百遍。
就……怎么说呢?现在是你罚人的时候吗?哪怕你押后到燃灯大典之后关一百天呢!都比这时候占用人手一刻钟强。
然而,武思月就能罔顾公务,也要当场把这口气给李北七出了。
武攸决很快发现李北七失踪,质问武思月。
“现在是我们自己的人出了问题……”
武攸决话未完,就被武思月打断,“李北七没有问题!”
“没问题?你拿什么保证?”
“我绝对信任他。一定有内情,等他回来把事情说清楚不就好了?”
武思月与李北七从小一起长大,李北七又对她情深意重,让她怀疑李北七,简直比登天还难。
康金之死,换了一个人,无论是换了武思月还是换了李北七,内奸早揪出来了。但武思月却只顾安慰李北七,让他写一份事情经过文书就好了。
所以嘉乐一番推理分析,一是自娱自乐,二是点到为止。
实在是没人信她。百里延不信,高秉烛不信,武思月不信。唯一肯听她扯的,是扶风和弄月。后来还加了个百里弘毅。
没人信她其实挺好,因为她现在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了。春秋道让她颠覆了一切逻辑和理念。
春秋道用费尽心机得到的奁山铜去做了铜箱子,百里宽仁能无视自己阿爷的死……如果退回去,不问她掌春使,问她百里宽仁,她一定认为百里宽仁与春秋道无关。因为春秋道刺杀了他阿爷。
弄月看她兴致缺缺,连逍遥子唱的小曲儿都不分析了,关切道:“郡主,不讲一讲春秋道的老巢在哪儿了吗?”
嘉乐:“高秉烛不是来找白浪了吗?还有百里弘毅,还有联昉,这么多能人,不差我一个。”
忽然又笑了一声,“再也想不到是这个意思。唉,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
神都西北有大椿树的地方。这就是“古有大椿者,西北生”的意思。
嘉乐给想到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愣是分析幕后之人分析了这许久。
弄月安慰道:“郡主,‘牝鸡司晨’说对了,他们要推翻圣人;‘烈火焚之’也对了,他们要用伏火雷霆;就是‘归藏凤’是什么,咱们还不知道。”
嘉乐道:“得,不猜了。这个世间不是靠我分析就能改变的。燃灯大典在即,祸事也在即,告诉全府上下,严加防卫。囤五日粮食蔬果和净水,府内有家人走亲访友的都回家闭户。”
“别的人咱们管不了,我只护着我在乎的人就好了。让扶风去跟着百里弘毅,踏雪跟着东川王。然后郡主府落锁闭户,无事不得出府。”
弄月哭笑不得,“郡主,郡马来找怎么办?”
嘉乐:“落锁闭户又不是没有门房。郡马、东川王随时进,其余人等先禀报。”
白浪没进联昉,进了郡主府。郡主府好吃好喝好住,白浪过得很舒服。老房子偶尔去看看,成了一个歇脚点和联络点。
白浪祖上乃连山堂舆水支,高秉烛于是来找他。两人将逍遥子的小曲儿一通分析和商议,锁定了神都西北某处山林,高秉烛便出发了。
掌春使当年加入春秋道,在逍遥子面前立誓。
“弟子百里宽仁,今日入春秋神道,自此以后,无父无母,无亲无故。凡神道之人,尽是我兄弟姐妹;非我神道之人,尽皆杂草。”
“杂草漫野,明火焚之。”
何意?要除掉所有的非信徒呗。这样的道,自然不会拥护什么李家、武家、什么当朝圣人、什么前朝余孽。他们要自己统治这个国家。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疑点出现,武思月还是不肯相信,“我知道你们要说什么。但是我要看证据。走,去他房间看看。”
换成别人,第一时间就去房间看看了吧?
毕竟一查房间,就成了嫌疑人。对待李北七,武思月就多了份谨慎和耐心。
在她对李北七一幕又一幕的回忆中,手下在地下暗格里,找到了一个小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张小纸条。纸条上有四个人的名字:康瞻彼,康金,李济,戴舟。
其中前三人名字被划掉,只剩下“戴舟”这个名字。
康金、李济之死不奇怪,居然连康瞻彼之死都是李北七所为。这说明李北七拥有沙迟蛇毒。那么,曾经陪武思月参加百里府婚宴的李北七,也很有可能就是杀害百里延的凶手。
手下紧接着找到了一包马蜂针。康金正是被毒针所刺,中的是马蜂毒。
康金之死,让很多人锁定了李北七。嘉乐,百里弘毅,高秉烛……但武思月执拗地不肯相信。
她要看证据。现在证据终于摆在她面前了。
话说她现在不应该是加强神都巡查和防卫吗?这又让人找李北七的,又让人查案的,不耽误事吗?这要一时半会儿查不出来怎么办?燃灯大典不管了?
大事在即,不是让人背刻训,就是让人帮着找青梅竹马,哪怕你派人去各处关键所在挨个地方巡查一番呢!你的青梅竹马如果在那里干坏事,正好就能抓到了。
没有证据,百里弘毅没有进宫。嘉乐自己去晃了一圈。
“噢?百里家的大郎没有死?”
“回圣人,只是猜测,不敢作数。二郎前几日不是被云萃观的天通道人给抓了吗?亏得月华君和烛光君带人救了他。”
“被关押的时候,二郎偶然发现了一些字迹,看着有些眼熟。细想起来竟是他兄长的字迹。但他兄长离世之时,二郎毕竟还小,记忆并不清晰。但此事牵扯到春秋道,孙女还是来向圣人禀报一声。”
“他自己为何不来?”
“这不是没有证据吗?他也不敢在圣人面前妄言。”
“知道了。当朕不知你打的什么算盘。放心吧,百里延就剩百里二郎这一个儿子,又是你未来的郡马,若他兄长真有事,朕不会迁怒于他的。”
嘉乐欢欢喜喜拍了一通马屁,回府了。
她的兄长东川王,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伏火雷霆?”杨焕道,“春秋道研制如此凶器,此前你们联昉竟毫无察觉吗?”
东川王无言以对。
杨焕步步紧逼,“那联昉是否知道,春秋道要把此物用在何处?”
东川王叩首在地,“臣自知失职,臣罪该万死……”
圣人打断了他,“自责的话不必多说。你来见朕,自是有了主意。”
东川王:“因为伏火雷霆的存在,燃灯大典,臣恐危机四伏,臣恳求推迟大典。”
杨焕一惊,“你是说,春秋道要用此凶器破坏燃灯大典,是想制造混乱,还是说……”
“刺杀朕。”圣人淡然道。
武思月手拿一张字条一包毒针,在内卫府徜徉,一点一滴回忆往事。
面临春秋道和伏火雷霆,燃灯大典安防这么重要的事儿,该是紧张有序的忙碌。
但接替兄长负责领导工作的武思月,却能有时间和闲情逸致在这里追忆往昔。这不能怪她,得怪李北七被发现的不是时候。
证据交到了武攸决手里,“你怎么看?”
武思月:“康金和李济死得蹊跷。现在所有的证据似乎都指向了李北七,但我现在更担心北七。他突然失踪,房间内又找到这些证据,会不会是有人故意陷害他。如果是,那么他现在的处境应该十分危险。”
就……果然李北七在武思月的心目中与众不同。直到此刻她也不愿意相信李北七有问题。
没有证据不相信,证据怼到眼前了,还是不相信。反而开始为他担心。
“那流民的勘合印章又怎么解释?”武攸决质问道,“阿月,调查李北七,我要换一个人。”
“兄长是怕我感情用事,偏袒李北七?”
“此事无需再议了。当务之急还有伏火雷霆,我找了百里弘毅来帮你。”
还是武攸决拎得清,直截了当地回到了现在的重中之重。
就听武思月道:“燃灯大典在即,内卫的忠诚尤为重要。即便不为了北七,我也要彻查内卫。”
得,又来了。这时候是你搞内乱的时候吗?彻查要花多少时间不说,你这搞得人心惶惶的,还怎么让他们用心做事?早不查晚不查,偏偏李北七出事了你再查,还说不是为了李北七?
康金出事了,那么多人让你查李北七,你怎么不查?
每逢大事,先查内部,这个内卫府可以不用要了。
然而这回连武攸决也同意了。反正如果他真的是春秋道,安防能拖则拖,能少些人手就少些人手,正合他意。
联昉在不遗余力地为燃灯大典的安防而竭尽全力,内卫却在忙于自查。
连武攸决要用人都找不到人手。都被武思月叫去问话了。
就无语。你怀疑他们要搞事,你把他们关起来得了!燃灯大典之后再审。现在挨个谈心算怎么回事?兄妹俩一个卧病,也不知是真病还是假病,一个分不清轻重缓急拖后腿,所以就安防要不要你兄妹俩指挥,都无所谓呗?
“彻查内卫”,彻查内卫是你一天两天就能查得清楚的吗?是你挨个问话就能问得清楚的吗?他们说的是真是假,你是不是还要调查取证?调查是不是还要耽误工夫?
燃灯大典就这一两天了,你全忙乎李北七去了!
兄妹俩一个老奸巨猾老油条,一个感情用事拎不清,圣人是怎么把内卫交到你们手上的?还不是因为你们姓武?
偏偏圣人宠这兄妹俩,东川王兄妹俩与之比起来不值一提。神都一有事先怪罪联昉办事不力。从来没人指责过内卫,内卫不过抓了个戴舟,武攸决就踩着太子得到了英国公的爵位。
就这武慎行还不满足,还想要个兵部尚书。
嘉乐道:“武攸决不知又在冒什么坏水呢!安防不出面,让他妹妹在那里胡搅蛮缠,还拉百里弘毅去帮忙。干脆让公子楚也装病得了。省得到时出力不讨好。”
百里弘毅性子直,听说内卫在彻查,当即道:“你们内卫府不干净,那我去大理寺找人手。”
内卫又急又怒,“谁说我们内卫府不干净了?”
百里弘毅:“干净还彻查?”
武攸决:“我尽力给你安排些可靠的人手。”
不,你们还是忙着自查吧。干脆让人去别的地方借调得了。武攸决可能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没答应。
内卫这一自查,一整天都看武思月在耀武扬威了。什么燃灯大典,什么安防,早抛到脑后去了。
若不是嘉乐知道这个女人的做派,怕是早暗戳戳地给她扣上春秋道同党的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