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一章
“‘即将倾覆的世界’,”嘉乐被禁足,外面的热闹看不到,只好坐在花园里摇扇子喝茶,“神都会有大地动?”
扶风:“也许,指的是朝廷……动荡?”扶风的声音压得低得不能再低。
嘉乐摇头,“朝廷换天,也不至于影响到高秉烛、百里弘毅之流。他们怎么可能成‘将死之人’?”
这些人,在柳襄眼里,是蝼蚁,在新朝旧朝都是蝼蚁。谁会去碾一群蝼蚁?
弄月:“郡主,地动不地动,那是天意。柳襄他们如何操控?”
嘉乐:“地动也可以人为制造嘛。埋个火药炸个楼……”嘉乐手中扇子一顿!
扶风、弄月汗毛倒竖!
“神都哪个建筑最高?”嘉乐问道。
“……天,天堂大佛?”
高秉烛私下去质问柳襄,导致柳襄自尽而死。此事引起了三人小团体之间的信任危机。
百里弘毅和武思月也许还不知道,柳襄的确是被逼死的,但逼死他的另有其人。
但不管怎么说,三人或许能从柳襄口中问出更多东西,就这么被高秉烛破坏了。
“莫非这天下的仇,只有你一个人的仇是仇吗?”百里弘毅道,“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也再不会帮你了!”
武思月更是痛心,“高秉烛,你是不是从未信过我?”
高秉烛沉默半晌,“我连自己的影子都不相信。对不起。”
柳七娘痛失亲人,抱着百里弘毅哭得不可抑止。
“二郎是不是在查我叔父?查到什么了?你不要瞒我。”
“你叔父,”百里弘毅字斟句酌,“与我阿爷的死有关。”
柳七娘如遭雷击。
柳襄此罪,原该抄没家产,所有宗族亲眷贬为庶民,不得入仕。但因柳家望族,宗族亲眷多为世家子弟,贬谪恐引起朝廷动荡,最后仅判了抄没一些家产,就将此重大铜矿贪墨案了结了。
圣人竟然也同意了。
嘉乐听闻,叹道:“我错了。百里尚书确实是找了个靠山。”
换个人家,能如此轻拿轻放?百里公没错,错在没带眼识人。柳襄若是个好的,这条大腿的确该抱稳。
试想一个柳家,不是李家,不是武家,果真就能引起朝廷动荡?哪个皇帝能容许这样的家族坐大?趁机砍了才是正经。没有机会也要制造机会砍,何况罪名确凿呢!
说起来还是人家柳家面子大。当然,也有可能是圣人年纪大了,越来越求安稳了。
不然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一会儿要严惩,世家高门求情也无用;一会儿又挠痒痒似地罚没一点家产,重罪轻罚。贪墨成本这么低,大家都去贪墨好了。
嘉乐很想说圣人昏聩了。但也只敢腹诽。
柳家家大业大,抄了明面上的些许产业,私下里产业还不知有多少。连巽山公的府邸都好好地在那儿。
但柳七娘就在百里府住下了。
可如今,百里府也不好住了。她的叔父害死了二郎的阿爷。
“铜钱?柳襄偷了铜矿去炼铜钱?”嘉乐奇道。
“是,郡主。月华君带着内卫都收缴回来了。”扶风道。
“缴了多少?”
“三万三千贯。”
嘉乐摇头,“大半个奁山铜矿让他吞了,就炼这么点钱?纯铜制的也不止这些啊!对了,我看看他炼的铜钱。”
南市街上。
看到小摊上的胡辣汤,百里弘毅不由想起七娘给他做的胡辣汤来。
愣怔间,看到摊主正拿着一杆小秤称铜钱。
“现在啊,市面上不知多少恶钱□□,分量不知少多少。我要不称一称,早就赔个底朝天了。”店家道。
百里弘毅一激灵,“你这秤我要了!”
高秉烛去跟公子楚交差。
公子楚对他很满意,给了他一条木炭的线索,他就把巽山公给掀翻了。
“三万三千贯?”高秉烛道,“那么大的制铜工坊,一天就能制五万钱,怎么可能只有三万三千贯?”
百里府。
武思月将已经入库的铜钱提了一袋出来,“希望跟你想的一样。不然我私自提取是要受罚的。”
百里弘毅用小秤称了称,“果然。跟官钱分量一致,有的甚至比官钱还重。”
这不是要赚钱了,这是要倒贴了。
郡主府。
嘉乐:“看吧,查到谁谁死。不是灭口,就是弃车保帅。这炼铜钱就是个幌子。做戏也不做得认真点,柳襄白死了。这事还没完。”
红绡坊。
公子楚:“神都还能有哪个地方瞒过内卫、大理寺?还有我联昉?”
郡主府。
嘉乐:“不良井啊!灯下黑。谁都不会想到不良井。谁也不会去管不良井中人的死活。不良井有事,大不了就封井。谁关心井里究竟发生什么事情?那个地方炼铜最安全。”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她一人。
还有百里弘毅。
他艺不高胆子不小,一个人孤身下了不良井。
然后他摸到了一个……铸兵坊!
百里弘毅偷窥暗查被发现,差点死在那里。好在高秉烛及时赶到救了他。
“不能报官,”高秉烛道,“官府要是知道不良井有铸兵坊,整个不良井的人都跟着完蛋。”
百里弘毅就不明白了。这么大的事,不报官,是他高秉烛一个人能解决的事儿吗?再加上一个现任不良使王登成也不够啊!
他们俩人能拿铸兵坊怎么办?将里面的人统统杀掉?就算守在洞口一个一个都杀完,人铸兵坊上面没人吗?那帮穷凶极恶的人来了,不良井的人还不是要被迁怒?
倒是主动报官,官府不一定会对不良井做什么。又不是他们建的铸兵坊。尤其让不良井的人自己主动报官,怎么说也有举报之功,无赏也不该有罚吧?
比起高秉烛,百里弘毅更信武思月。
高秉烛跟王登成去铸兵坊查看,百里弘毅趁机去找武思月。不过,这也是得了高秉烛的暗示的。
高秉烛看王登成前言不搭后语,心里早已起疑。他一面暗示百里弘毅去搬救兵,一面与王登成虚与委蛇。最后图穷匕首见,原来王登成已经加入了春秋道。
“兵部尚书宋凉,是春秋道的掌夏使?”
“是,郡主。高秉烛落入王登成之手,宋凉想将高秉烛招揽麾下,遂将春秋道的意图和盘托出。他们果然是针对圣人。”
宋凉的原话是,“诛杀弑君杀子、戮尽忠良的妖后!老夫要替天行道!”
鼓动高秉烛的话是,“你的仇人,是造成这一切不公的妖后。同是神都子民,为何不良井的人生活得如此卑贱!”
嘉乐心想,宋凉说得也没错。可惜宋凉这帮人上了位之后,也不见得比“妖后”好多少。
单看现在,已经杀了多少无辜之人了?七个不良人,林仲父女,百里延,黄安……连力夫都要一把火烧死。
无论新朝旧朝,苦的都是百姓。与其动荡,还不如维持现在的安稳与平和。
宋凉怕也是让人忽悠的。
太子这是等不及了,准备动手了?
“宋凉没说怎么动手?”
“高秉烛套了他的话。宋凉说大业将成,联昉是圣人的耳目,内卫是圣人的爪牙,联昉已重创,只要拔除内卫,他便可出兵,诛杀圣人。”
“不过,百里二郎认出了不良井铸兵坊的兵器,是照着兵部的模板打造的,因此怀疑铸兵坊背后是兵部。月华君得知后,拦住了奉御郎。所以宋凉一手布置的对奉御郎的半路劫杀,并未成功。”
嘉乐笑了一声,“杀了一个奉御郎,就算拔除内卫了?内卫又不是联昉,一个奉御郎没那么重要。”
“杀了武攸决,还有武思月;杀了武思月,还有李北七。这几个有名号的都杀完了,大不了再派一个王爷过去。圣人有能耐的子孙,还是有那么一两个的。”
弄月道:“郡主说的是。只是这奉御郎也是他们的目标,那是不是可以从咱们的小本本上剔除了?”
嘉乐暗搓搓的小本本上有四个人:巽山公柳襄,永川郡主,积善博坊的窈娘,还有就是这内卫府的奉御郎武攸决。
如今柳襄已殁;窈娘正暗戳戳想杀她,也算暴露了;永川隐藏太深看不清楚;武攸决倒是被摆在明面上了。
武攸决原本是要去巽山公府赴宋凉的约的,只要百里弘毅没有去不良井的铸兵坊,没有认出兵部的兵器,没有从不良井逃脱,没有告知武思月,这众多环节中少了一环,武攸决就死定了。
嘉乐叹一口气,“没想到武攸决是个庸才。”
单看他办的百里延的“贪墨”案,就知道了。如果他不是故意的,不是跟宋凉、柳襄他们是一伙的,那他就是个庸才。不堪大用。
“郡主,宋凉说百里公是他杀的。”
“他杀的也好,柳襄杀的也罢,没什么区别了。百里尚书在他们眼里就是不识时务,挡了他们的路了。”
“郡主不必自责。您不提醒他,百里公自己迟早也会发现的。”
“我就是奇怪啊,他明明发现了为什么还要二郎娶七娘呢?这靠山还没等靠,就已经不结实了,他为什么还非要靠上去?”
“郡主,这婚约最后不是也给取消了吗?”弄月道,“可见百里公想明白了。”
“也许柳襄施了缓兵之计,表面答应了要投案自首、改邪归正?”扶风道,“婚宴那日是最后谈判,结果没谈拢?”
嘉乐摆了摆手。是什么都不重要了。知道这其中细节的人,都已经入土了。如果还有一个宋凉,那他很快也会凉了。
嘉乐觉得窈娘在找机会刺杀她,反正她在禁足,郡主府被她胞兄弄得跟铁桶一般,嘉乐并不担心。
窈娘是真的在伺机刺杀她还是嘉乐疑神疑鬼不知道,反正拿手戟的杀手又出现在了不良井。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高秉烛再次对上他,仍是没有胜算。他几乎要摘掉那杀手脸上的面具,还是被他逃脱了。
李北七出现了。
李北七拿下了高秉烛,是公务也是私心。
他才是阿月的青梅竹马!
李北七犯了个错误,他只顾抓通缉犯了,忘了抓那个带手戟的杀手。
也许他的人手,也只够抓一个高秉烛。
“窈娘也出现在了铸兵坊?”
“郡主,您真认定那个拿手戟的杀手是窈娘啊?”弄月道。
嘉乐一摆手,“权且她是。窈娘出现在了铸兵坊,说明她跟宋凉果然是一伙的。五年前刺杀太子就是一出戏。”
“窈娘和宋凉,一个杀一个救,高秉烛的兄弟们真是死得冤,他们不出现,太子也不会有事。”
弄月一惊,“郡主,这真的是太子的苦肉计?太子跟春秋道是一伙的?”
嘉乐点头,“有可能啊。当年的桐阳王保住了今日的太子之位;宋凉救驾有功,又剿灭了春秋道……不对。”
扶风抬头。弄月立即道:“郡主刚说宋凉是春秋道一伙的,他又剿灭了春秋道。自己剿自己,莫不成剿灭了个假的?”
“剿灭了个假的,然后宋凉借机升了官,成了兵部尚书?”嘉乐接道,“不无可能。演了一出戏,桐阳王保住了太子之位,手下的宋凉立了军功升了官,好处都是他们的。”
“可惜了高秉烛他们了!”嘉乐叹道,“窈娘也是傻,干嘛只留高秉烛一个?那七兄弟就是些凡人,又不会武功,还碍着她什么事了?打伤了留条性命不行吗?这下好了,让高秉烛不依不饶地追了五年。”
“郡主,窈娘真是高秉烛的老相好?”弄月一脸的不忍,“那可太惨了。窈娘打死也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份。”
高秉烛被抓进了内卫府。
高秉烛进了内卫府能有什么好结果?奉御郎武攸决因妹妹之故,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当下就给他扣了个“与宋凉勾结,私铸兵器,伺机谋反”的罪名。这样的罪名坐实,只有死路一条。
东川王去殿前请罪。宋凉谋反,联昉毫无察觉。
圣人没有见他,只让杨焕来传话。
郡主府。
“……圣人让晋王查宋凉谋反一案,让联昉不要插手。”扶风道,“随后晋王又去见了焕相。”
让武家人查,不让李家人插手,连协查都没有……嘉乐沉吟片刻,这是要将幕后主使栽给李家啊。
晋王见焕相,自然是探听圣人的意思了。圣人并不想知道宋凉谋反的真相,她只想要一个让她满意的结果。
圣人一向不喜太子,怕是……要栽给东宫?
这算不算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