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清贫亦想济天下
三婶看到扔在屋子中间的大袋子,吓了一跳。又看了看瘫在沙发的哥俩,指着袋子说道:“这都是衣服?”
金荣看了看井亭,井亭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童姐拿来我就没打开看,直接拿回来了,你拆开看看呗。”
三婶抽出木棍,打开了袋子,满满当当的一大袋都是衣服。三婶拿出一捆看了一下,包装精美,衣服的牌子上印着“云想”。
看到这两个字,三婶脑海中就浮现出“云想”的广告,“云想服饰,冷暖共知”。在西北是一个比较大的品牌,当然价格听说也很贵。
三婶将捆在外面的绳子解开,里面是一套女士服装,包含一件暗红色短款风衣和一条黑色长裤。三婶一眼就喜欢上了,新款式,样子很好,颜色搭配也合适。想去试试,又看看硕大的袋子,如果这一袋都是这一个牌子的,得多少钱啊?
“亭子,都是小童送的?”看到井亭点头,三婶才恋恋不舍的将那套打开的衣服又放回袋子里。“这太贵重了,咱给人送回去吧!”
井亭看到三婶的眼神,知道对这衣服很满意。心想,童姐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三婶,童姐说这衣服就是他们生产的,没多少钱。你觉得行,咱就留着穿呗。”
“是吗?就是地摊上买,这一袋也得不少钱吧!何况是牌子货呢?”三婶疑惑的看着井亭,满脸的不相信。
“您放心,我不会让童姐吃亏的。”井亭信誓旦旦的说。
“怎么不让人吃亏?给明月看病不收钱?你那才多少钱啊?能买这里的一件衣服吗?”三婶平时看到井亭收村民的钱都是几块,几十块的,所以对井亭医术的价值一无所知。
“妈,让你穿就穿,有亭子呢,没事。”金荣凑到三婶旁边,打开袋子,手伸进去,就往外拽。一边拽,一边嘴里念叨着:“我看看有没有我能穿的?”
三婶一把将金荣扒拉到一边。“有你什么事?”
金荣这一打岔,三婶果然不再说什么,拿起刚才看到的那套衣服,去了里屋。
“亭子,你说这都是给你三叔三婶的,你说你三叔的衣服我能穿不?”金荣头埋在袋子里,一边往外刨,一边说道。
这时候三叔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屋子里满地的衣服,又看到像个地鼠一样的金荣,气不打一处来:“你刨啥呢?”
金荣抬起头,看到父亲瞪着眼睛,忙从袋子里拿出一捆衣服,看着像男式的,狗腿般递给父亲:“给你找衣服呢,你看这身怎么样?”
三叔没有接,“哼”了一声,没有搭理金荣。
井亭躺在沙发上,笑的一耸一耸的。
“亭子,帮我看看,这衣服合适吗?”三婶换好衣服从里屋走了出来。
三叔看到焕然一新的三婶,眼前一亮:“好,很漂亮。”三婶身材虽然有点走样,但童蕾选的衣服完美的掩盖了这一点,款式又很新颖,看着人也年轻了好多。
三婶腾地脸就红了。三叔本就沉默寡言,不是有什么大事,一般很少开口,更遑论夸她。
这突然夸了一句,让三婶又想起了当年那激情四射的岁月,自从金荣生病后,很久都没这种心情了。
金荣和井亭两个人肚子早就饿了,只能不停的喝水。可是看着三婶的表情,谁也没敢开口。
两个小时后,三婶才在三叔的帮助下,将那一袋衣服整理完 。柜子里塞满了,床上还放着一大堆。不过有两个孩子在,谁也不好意思再试。否则,再有两个小时也整理不完。
“三婶,明天你和三叔都挨个试一下,不合适给童姐让换。”井亭揉了揉肚子,刚才因为饿了,吃的有点多了。
“亭子,那你明天帮婶谢谢小童,人家用心了。”三婶也饿了,一边吃饭一边说。不过有些不好意思去见童蕾。虽然那个误会只有自己知道。
金荣也放下了筷子,抹了一把嘴:“妈,我霞姐现在干嘛呢?”
“怎么会突然问起你霞姐,有事啊?”三婶有些疑惑。
“亭子说他那里人越来越多,忙,想找个打下手的。我就想起我霞姐了。”
金荣一说到“霞姐”,井亭也有点印象。不过印象只停留在小时候。霞姐叫王霞,是金荣的表姐,管三叔叫舅舅。和金荣同岁,生日大几个月。家就住在离杨家垣不远的石河村。小时候经常来三叔家里,井亭也跟着金荣喊“霞姐”。
那时候,霞姐比金荣矮一点,很爱笑,一笑眼睛就像一弯月牙。脑后总是梳着两个小辫,走路一甩一甩的。霞姐也有个当姐的样子,有点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总是分给金荣和井亭。
不过自从金荣生病后,三叔三婶也陷入了悲伤之中,霞姐就很少来了。井亭也只是在过年的时候见过一次。再见时,霞姐已经二十岁了,长得也很好看。不过两人没什么交流。毕竟好多年没有见面,已经变得比较陌生了。井亭也只是叫了一声“霞姐”,也再没有说过什么话。
后来听三婶说,霞姐结婚了,嫁的挺好的。丈夫是县城做生意的,家里很有钱。
“王霞今年过完年后离婚了,现在就在石河村。亭子你别听金荣瞎叨叨,你觉得王霞行吗?”三婶对井亭说道。
“我本来就是想着回来和您商量一下的。霞姐我也认识,小时候经常一块玩。没问题的。”井亭点点头。
金荣眼睛冲井亭一挑,大概意思就是,不相信我?怎么样?
井亭没有搭理他,只是对三婶道:“三婶,你说我一个月给霞姐三千块钱怎么样?”
三婶忙摇摇头:“太多了,我以为是让给你帮一段时间忙呢?我还想着到时候给她买两身衣服就行了。她又什么也不懂,去了还得慢慢学,你能挣多少钱啊?给那么多。”
“这不一样,三婶,虽然我收费不高,但是现在周边的人都到我这里,肯定能挣回来的。有个人帮忙,我也可以专注于治疗,提高自己的水平。最重要的是这其中还有你的面子在里面,您说是吗?”井亭看着三婶缓缓的说。
三婶想了一会,也点了点头:“行吧,你觉得合适就行。王霞那孩子还是挺乖的。”
金荣凑上来:“妈,霞姐为什么要离婚呢?”
井亭突然觉得,金荣消息灵通不是没有原因的。你看他这八卦劲,多像二大妈。
三婶看了一眼三叔,看三叔面无表情,才缓缓说道:“你姑那时候就是觉得人家有钱,才把闺女嫁过去了,到人家家里,刚开始还好,等热乎劲过去了,就开始非打即骂,王霞人老实,也不和家里说,就这么一个人受着。直到结婚第三年了,王霞还没有个孩子,他们家对王霞更差了。今年过年,因为一点小事,王霞被他们一家人打的住院了。初二还在医院躺着,没有回娘家。你姑父这才知道。就到县上把王霞接回来。人家根本没有搭理,没多久又找了一个。就这样,双方都愿意,就离了。”
井亭听完也是唏嘘不已。曾经那个很爱笑,而且笑起来眼睛就像一弯月牙的女孩。生活对她竟如此残酷。
“三婶,那你抽空给霞姐打个电话,看看她的意思。如果觉得行的话,就让她过来吧。”
三婶点了点头。
井亭又把目光投到金荣身上,不过没有说话。
“怎么了,有啥话你就说呗。”金荣被看的心里有些毛。
井亭沉吟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金荣哥,我想让你以后给我背医药箱。”
三叔和三婶两人对视了一眼,眼睛里都闪过一道光。
“亭子,你说这话可得凭良心,我背的少了?咱俩一起哪次不是我给你背着药箱?”金荣瞪着眼睛说道。
“金荣哥,我的意思是以后不管我去哪里,你都给我背着药箱。”井亭很认真的说。
“行啊,我给你背着药箱,你要是去哪我就和你一起去呗,反正你一个人我还不放心呢。”金荣随意的说道。可是他没有想到,就这句随意的话,带给他什么。当然,他根本就没想。
井亭点点头,看向了三叔三婶。
“那是你们哥俩自己的事,别看我,我不管。”三婶笑着说。
三叔也点头表示同意。
井亭坐在床前,一边把着脉,一边看着躺在床上的杨小海。服药后,脸上的肿已经消了,身体里淤血也散了,人也看起来比前天精神多了。再看看他的左腿,肿已经消下去了,绷带松松垮垮的绕在腿上,井亭解开绷带,调整了一下夹板,又将绷带重新缠回去。
杨小海看着忙碌的井亭,说道:“亭子,麻烦你了,让你来回跑的。”
井亭笑了笑,手里没有停下来,说道:“小海叔,太客气了。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再说,咱乡里乡亲的,不都是互相帮忙嘛。就跑这几步路,不是应该的嘛。”
杨小海沉默着,没说话。
直到井亭重新缠好了腿上的绷带,杨小海才说:“亭子,多少钱,叔拿微信发给你。”
“小海叔,不用了,没开药,就算了。你身上的肿都消了,就剩下左腿骨折,这个急不得,不过你可以拄拐去院子里活动活动,晒晒太阳,腿上也好的快点。”
“行,叔听你的。那你慢点啊。”
井亭离开小卖部,向诊所方向去。想起昨天下午金荣哥说的杨小海的遭遇,也是替他难过。
杨小海在家守着小卖部,孩子在县城上初中,媳妇就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小房子,和孩子住在那里,照顾孩子。
这种情况在杨家垣挺普遍的。村里只有小学,孩子上完小学,就只能去镇上或者县城上初中。刚上初中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家长就陪着去上学,称之为“陪读。”杨小海家就是这种情况。
上周末,孩子没有回家,说是学校补课。到周日的时候,突然降温,杨晓海就想起媳妇孩子没有带厚衣服,想着去送一趟,顺便给小卖部进点货。
当他开着自己进货的小货车来到县城租住的房子时,看到孩子一个人在睡觉,还没有醒。孩子说媳妇没在家,昨晚没回来,自己这周也放假了,没有补课。杨小海心里有了怀疑,但也只是怀疑。当即就给媳妇打电话,电话无人接听。
偌大的县城,找都没有地方找。只能让孩子起床,带孩子吃点东西。孩子昨晚就没吃饭。
当带着孩子走出房子的时候,看到了媳妇,也看到媳妇从轿车上下来,更看到媳妇在那个男人脸上亲了一口。
怀疑被证实。杨小海冲上去和那个男人厮打起来。媳妇在旁边手足无措的看着,也许这会她的大脑已经空白了吧。又也许她不知道该帮谁吧。对方人高马大,以前又是个混混,打架经验丰富。杨小海身体本来就不好。结果,就是井亭和金荣看到的结果。
路人帮忙报警,那个混混打完人早就跑了,只有杨小海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媳妇和孩子在旁边哭。
警察到现场之后,救护车也到了,先把杨小海送去了医院。警察了解了情况,判定是互相殴打,而且还是杨小海先动的手。道德上,杨小海是受害者,可是在法律上,他是互相殴打的一个,而且还是因为杨小海伤势严重,才免于追究责任的。
来到医院,杨小海听到警察对案件的判定,恨的牙都咬碎了,可无济于事。当听到医生说要交三千块钱押金的时候,更是窝火。于是给大哥杨大海打了个电话。
杨大海和二虎赶到时,交了救护车的钱,就在杨小海的要求下将他拉回了杨家垣。
媳妇也被赶回了娘家,二虎妈暂时在县上照顾孩子。
金荣讲完后,对井亭说的是,那个破坏人家庭的人是如何可恨,杨小海媳妇如何不正经,孩子如何可怜。
井亭想的却是,如果杨家垣有一所中学,哪怕只有初中。因为到高中,孩子的自理能力强了,可以住校了就好了。村里的父母再也不会因为孩子上学而两地分居。杨小海这种事,就井亭知道的就已经是第二起了。如果不是杨小海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怎么会让一个混混钻了空子。当然,人品方面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有一所中学,孩子们每天就可以回家了,父母即使在学业方面做不了太多,至少可以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井亭望着村里小学方向,在村里都可以看到小学,因为始终有一面高高的国旗在飘扬。
他想把小学改成中学。
想了想,又在心里算了算自己的全部资产,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嘲的笑了一下。谈何容易啊。只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