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利息吃到岁岁年年
等周永正离婚的刘芳不干了,挺着大肚子走过来,“三千,你爱要不要。”
“好,成交。”
江小小愉快地笑了笑。
刘芳心道不好,这是出高了呀。
周永正脸色更是难看,握着拳头,“三千,你把两个孩子的户口迁走。以后没有任何关系。”
“好。一手交钱,一手签字。”
江小小笑嘻嘻,三千块啊,在这个年代,能好吃好喝好长一段时间了。
三天之后,周永正揣着三千,换走了一张轻飘飘的离婚证。
离异后的江小小,离开民政局的时候,天空中还飘着雨。
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身上,真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江沐川一手撑伞,一手拉着小小的囡囡站在民政局对面的树下等她。
一看见她出来,两个小家伙眼睛都瞬间亮了不少。
“妈,办好了吗?”
“妈妈,哥哥带我喝牛奶了。”
囡囡激动的小脸红扑扑的,往江小小怀里钻。
江小小抱起小家伙,她很轻,又瘦又小。身上是淡淡的奶香味。
江沐川很娴熟地抬高胳膊,把伞撑在江小小头顶,“要去银行么?”
“好,给你们存点钱。”
江小小美滋滋的,即便江沐川不说,她也准备拿出两千八存起来,两个小家伙一人一个账户,每个人账户里存一千二,剩下的存在她名下,拿回家给江母。
她没啥具体的规划,只想存着钱吃吃利息,给俩小家伙找个学上。
听说县城有直机关幼儿园,三岁的小孩就能上幼儿园。
他们一路到了银行,办事流程很长,囡囡贴在银行的的大玻璃前,往外看,路对面就是一个小学,小学门口空空如也,一眼便能看见学校院子里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朝气蓬勃,每个人身上都穿着统一的校服。
江小小办完三个看见的就是囡囡那张渴望的脸。
临回村之前,江小小扯了好多各式各样的布。
虽然没有布票价格有点贵,但架不住她就是个月光族,大手大脚惯了,一次挥霍而已。
再一次大包小包出现在村口的时候。
江小小脸上都泛着光。
即便明知道村里人一定快将她的脊梁骨戳穿,她也还是乐得自在,回家。
江母两耳不闻窗外事,赶工做着手里的针线活。
听到大门打开的声音,才扭头往门外望了一眼。
看见江小小的一刹那,她悬了多日的心总算是落停了。
忙不迭穿鞋下炕,给两个走了许久的小家伙倒了两杯绿豆汤。
“妈,你怎么还煲绿豆汤了?”
江小小接过其中一杯,咕咚咕咚灌进肚子里,反手又去舀了一杯才递给囡囡,“快喝,你姥放了糖,可甜了。”
熬得起沙的绿豆,配上这年代挺贵重的白糖,比现代吃的各种雪糕都过瘾。
江沐晴接过杯子,小口喝了两口,抬眼就见江小小已经丢开大包小包,躺炕上了,“妈,可累死我了。我要躺一天。不,躺两天。”
江母将摊放在炕上的活计往旁边挪了挪,笑盈盈地嗔她,“懒丫头。”
江沐川在屋里待不住,没一会儿就回西屋去了。
等他走了,江母才问,“小川你也要过来了?”
“不是我要,是周家不要。”
江小小撇撇嘴,挪了挪屁股,跟江母面对面,“小川以后就是我儿子了,妈,你也别太外道了,小川是个好孩子。”
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按剧情走,最后会不会走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就现在来看,江沐川只是心思重一点的小孩子而已。
不能因为他想的全面,面面俱到就认准他是天生坏种。
她还在因为奶粉的事愧疚。
不问缘由就认准了江沐川做坏事的是她自己。
“妈不是说小川不好,你自己什么德行自己不清楚么?又懒,又没什么远见。按理来说,小川跟着他爸要比跟着你有前途。”
“孩子那么聪明,跟着你埋没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吗?你知道城市户口多难得吗?说回村就回村,一声不响的迁了户口,你知道将来要面临什么吗?”
江母一顿数落,江小小其实没什么切实的感受。因为在现代,城市户口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一视同仁很久了。
是了,书中江沐川在十三岁上了户口,然后顺利上了附近有名的农大附中,在那里,他一展拳脚。
而她显然没有那样的能力,不足以让这两个小家伙入起点高一点的学府。
是她没想到自己的做法会对江沐川造成的影响。
江沐川回到房间,坐了一会儿还是换了一身更旧的衣裳,想去捡废铁。
要道别的时候,就听到了堂屋江母和江小小的对话。
江母满嘴的埋怨,埋怨江小小胸无大志,没有远见。
他站着听了几句,终于还是掀起门帘走了进去。
“外婆。”
他低低叫了一声,走到炕沿边上,掏出口袋里剩下的钱,“这是剩下的钱。”
“乖。”
江母尴尬一瞬,很快从一堆零钱里拿出五块钱给江沐川,“怎么就换了衣服了?今儿天热,就别出去了。我炒了花生,帮你妈做点花生酥吧。”
江沐川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走到门口突然被江小小叫住,“小川,你先烧一锅水,我好累,要先休息休息。”
那天的事他们心照不宣的没有再提起,它像埋在江小小心里的一根刺,扎的她坐立难安。
江沐川应了声便出去了。
在家的日子过的舒心又惬意,没怎么忙就到了晚上,一家人吃完饭,江沐川主动接过洗碗的活儿。
江小小手一甩,搬了俩凳子在沙地上教囡囡识字。
她也是闲的,黑灯瞎火的在院子里作,被江母一通骂。
睡觉前,江小小终于想起来存折的事,献宝似的把存折双手奉上。
江母白她一眼,“这还差不多,这件事做得还算靠谱。”
她却不知道江小小的小心思,她可是想着吃利息吃到岁岁年年的。
转眼到了秋天,江母手巧,挑灯给俩外孙赶出两身新衣裳,又撵着江小小去买了二斤毛线,催着撵着让她学打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