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隋唐五代后续
孙思邈在 《摄养枕中方》中,对练功过程的“五时” 和 “ 七候 ” 的 练 功 境 界 , 也 进 行 了 全 面 描 述 。 所 谓 “ 五 明 ” , 即练 功过程 中的五个层次,从 “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 到心动静 相等,再到“心一向纯静”,便逐步进入到“七候” 境界。所谓 “七候”,已属练功中的高层状境界,可以达到 “身轻心畅”、 “ 通 灵 彻视 ” 、“ 延 年 千载 ” ,常听 “ 玉 女歌 扬 ” ,进 而 达 到 “ 高 超 物外”、“物无不达” 的板乐境界。
盛唐时期的道士司承祯,字孑微,河内温人,乃名气功 师潘师正的高徒,“传其符录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旧 唐书 隐逸列传:)为陶弘景之一脉,对气功有较深的研究。著有《天隐子养生术》,《导 引论》、《疗病论》《 服气精义论》和《 坐 忘论》‘,并奉命为唐玄宗以楷、箓、等各种宇体写了 《老子经》。 他在以上的气功著作中,对于调心、服气导引等气功,从理论 到功法,都进行 了系统的阐述。在探讨服气导引时,和祖国的 医学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论证了进行气功锻炼和人体脏腑之间 的关系。如,他指出了肺为气之本,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肾为 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 之根,左为于肾,右为命 ,通过气功锻炼,使真气停 于肺,人于胃,主于肾,使 “ 五 气和而生津液,气液相感,神乃自生” 。由引可,司氏的气 功 著 作 , 把 我 国 的 气 功 又 向 前 推 进 了 一步 。
在 唐 朝 的 道 士 中 , 号称 八 仙 之 一 的 吕 洞 宾 , 是 练 功 卓 有 成 效 的 一 个 人 。 他 是 晚 唐 时 期 河 中 府 永 乐 县 人 , 生 于唐 德 宗 贞 元 四年。他 一生著有大量的气功著作,对内丹功法的发展有较大 的 贡 献 。他 讲 述 气 功 知 识 , 多 用 诗 词 的 形 式 , 读起 来 很 是 顺 口 , 但其中多隐语,实难读懂。其中的代表作有 “《黄鹤赋》、 《修身 诀 三段》、《 三字诀》 《百字碑》、《百 句章〉、 〈行火候〉、〈谷神歌》等,实为气功内丹法的经典著作,在道学中有极高的地位, 受到了历代气功家的重视,被视为练气功的必读之 书。
儒家的气功,在唐代也大有发展,其中的代表人物,以白 居易为首。他的练功成就,反映在其新写的诗赋中。他在《 味 道》诗中说:
叩晨兴秋院静,焚香冥坐晚窗深。
七篇真浩论仙事,一卷坛经说佛心。
此日尽和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自嫌可性犹残处,爱吟闲诗好听琴。「白居易集第)下同)
又 如 《咏怀 》 诗 中 , 他 也 谈 到 了 自 己 的 练 功 体 会 :
尽日松 下坐,有时池畔行。 站 立与坐卧 , 中怀 淡 无 营。 不觉流年过,來
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
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儒、佛、道三教功法,在大和元年,唐 文宗召三教人士入麟德殿内道场,谈论 三教功法,互相难对。白 居易遂向道士请教说:“ 《庭经》中有养气存神,生久视之 道,请陈大略”。又说:“敢问 “” 者何义 存” 者何物
“气” 养何气“神” 存何神道士也一一作了回答。
白居易练功体会最深的,莫过于 “动静交相养赋、 求玄 殊赋)和 《八渐偈》。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白居易对气功基 础理论及内丹气功和佛家气功,都有很深的研究,有切身的体会。因为这几篇气功著作为儒家气功的重要著作,它既反映了 儒家的气功思想,又说明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功法的内在联系,故抄录于 下,以供读者参阅。
动静交相养賦
居易常見令之立寿从亭者,有失于动,有失于静,斯由动 静俱不得其时与理也。因述其实所以然,用自做 导,名曰《动静 交相养赋〉云。
天地有常道,万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终静,济之以动;性不可终动 ,济 艺之以 静 。养 之而 两 全 交 利 ,不 养 之则两 伤 而 交 病 ,故 圣人取诸 《震》以发身,受诸 《复》而知命。所以 《庄手》曰 〝智养恬”。《 易》 日:“蒙养正”。吾观天文,其中有程:日明則 月晦,。 明脢 交养,昼夜乃威。 吾观岁功,其中有 信:阳进则阴退,阳退则阴进。进退交养,寒署乃顺。且燥者, 本于静也。斯則躁为,静为君;以养君,教化之根:則动 养静之道斯存。且有者,生于无也。斯則无为母,有为子,以 母养 子 , 生 成之理 : 則 静 养 动 之理 明 矣 。所 以 动 之为 用 , 在 气 为春,在为飞,在舟为揖,在弩为机。不有动也,静将畴派 所以於之为用,在虫为蜇。在水为止,在为键,在轮为桩。不 有静也,动奚資始則知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吾何以知交养之然哉以此。有以见人之生于世,出处相济,必有时而行, 非艳瓜不可以系。人之善其身,枉 直相循,必有时而屈。故尺變不可以伸。嗟 夫!今之人,和动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时,动必为凶。知静之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静 亦为贼。大 矣哉!动静 之际,至人其难之。先之則过时,后之則不没时,交 养之间,不容毫厘。故 老氏观妙,颜氏知几。噫,非二君子,吾 谁 与归
白氏此赋 ,虽然不是 专为练气功者而作,却将气功理论中 的阴阳、动静等问题,进行 了深入的阐述,对理解气功知识是 有益的。
现在社会已经远离气功很久啦,但是还是有很多隐士之人是练习气功的!我们应该多看看一些隐士之人的练习方法、但我个人见识比较少,肯定还是有很多看过书或者没有看过书的兄弟知道一些大师,我们得要分辨一些假大师,多发现一些真大师的存在。当然现在“大师”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的词,有嘲讽的味道在。但是在那个年代“大师”是含金量很高的存在,希望在这个平安喜乐的年代还是有喜欢气功的人在,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和练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