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在头面功
第一节九种通法
1眼通法
(1)点鱼尾穴
两臂悬虚,两手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十指张开、伸直。以食指指甲背尖点两眼外侧鱼尾穴,稍停。食指尖(不离开眼角)沿鱼尾穴上推(推至鱼尾穴上约一厘米处,即达到眼角皮肤弹性的最大限度),稍停。食指尖(不离开眼角)经鱼尾穴下拉(拉至鱼尾穴下约一厘米处,即达到眼角皮肤弹性的最大限度),稍停。以上三个动作为一次点穴(共约需30秒钟),如此连续点穴三次,最后一次仍还原到鱼尾穴上 。[注)鱼尾穴位于眼外眦外方约一分处,左右计二穴。
(2)点光明、晴明、颛髎穴。
两手翻掌心向内,指尖相对,两中指点两睛明穴,两食指上移至光明穴,两拇指点两颧髎穴。两手对应,分别在所点穴位上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 。光明<头)[注]光明(头)穴位于额部,赇孔正视时直上方眉毛之上缘左右计二六。睛明穴位于眼内眦之内上方陷中,左右计二穴。颧髎穴位于外眼角直下,颧骨下缘陷处,左右计二穴。(3)按压眼球两手拇指松开,食指和中指仍点在光明、睛明二穴上,中指中节同时按压眼球下部。压紧后分别向左、右横向外拉(拉到皮肤弹性的最大限度),稍停;再反向内推(推至两中指尖相接),稍停。此为按压一次(每次约需20秒钟),如此连续按压三次 。(做此法后会自然产生闭目休息之要求,可待自感复原后再往下做)。(4)挤按睛明穴右手拇指、食指挤按两眼睛明穴,两指对应,分别在穴位上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两指经睛明穴内拉,将山根部位之肌肉捏起,向百会方向上提,随之松手。
2耳通法
(1)点听宫穴
两臂悬虚,两手掌心向前,指尖相对,两中指点按左、右听宫穴,对应反转按摩三周,再正转按摩三周,此为一次,如此连续点穴三次 。←-听言 [注]听宫穴位于耳屏正中与下颌关节之 间,微张口陷中,左右计二穴。
(2)掩耳拔气
两手掌心掩住两耳孔(指尖向后),向前、后各转三周,然后压紧耳孔,骤然用力拔开,此为一次;如此连续转动、拔气三次 。
(3)塞耳拔气
两手食指插入耳孔,转动三周,再反向转动三周,将耳孔塞紧,然后骤然拔出,此为一次;如此连续转动、拔气三次 。
(4)点耳交感、聋穴
两臂悬虚,两手掌心向后,食指点耳轮上方交感穴,中指点聋穴,两手对应同时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此为一次;如此连续点按三周(注)耳交感穴位于耳廓三角窝下缘正对的耳轮上,左右计二穴。聋穴位于耳前,耳屏前方与耳屏上切迹前方之间处;左右计二穴。
(5)捏压耳垂、耳屏
两手拇指与食指分别捏住两耳耳垂的“面颊区”,摩擦三次,然后连同耳屏外三穴,挤压一次。如此反复作三次。(此法兼有美容作用) 。[注)耳垂“面颊区”位于耳廓下角(即耳垂)凹陷部位。左右计二处。耳屏外三六 耳屏处三穴位于耳廓之耳舟面颊区一 中,左右计六穴
(7)点巨阙穴
两手中指尖点压巨阙穴(其余四指翘起)后放松,此为一次;如此点压三次 。脐上六寸。[注}巨阙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六寸。3鼻通法
(1)点鼻环、目飞、太阳穴
两手掌心向前,拇指托鼻环穴,中指点目飞穴,弯曲的食指内侧贴紧太阳穴;同时上、下推拉按摩,一上、一下再还原为一次,连续推拉三次 (注)鼻环穴位于鼻翼向左右最隆出之点与面部相接之纹中间;左右计二穴。
目飞穴位于头额部,入前发际约二分。正对瞳孔;左右计二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之中点,向后约一寸处凹陷中;左右计二穴,
(2)点鼻环、鼻流、率谷穴
两手拇指同时压住鼻环穴和鼻流穴,中指点率谷穴,两手同时上下推拉按摩,一上、一下再还原为一次,连续推拉三次 。
[注]鼻环穴位置
鼻流穴位于鼻底前鼻孔部,鼻中隔与鼻翼之间点;左右计二穴。率谷穴位于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左右计二穴。
(1)搅舌
紧闭双唇,舌尖自左向上、下方向搅转三周,再反向搅转三周,然后复原略停,此为一次;如此连续搅转三次 。
(2)吞津搅舌后,如津液很多,可即行吞津;如津液尚不够多,则可放松面肌,似笑非笑地意守廉泉穴 。
(注)廉泉穴位于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左右计二穴。
津液满口后,先鼓漱(犹如含水漱口)三次,再分三小口吞下:第一口用意念直接送入下丹田,第二口用意念从左侧画弧送入下丹田,第三口用意念从右侧画弧送入下丹田,吞津时,如咽硬物,吞三口为一次,如此连续吞咽三次。
5口通法
(1),点下关下五分、耳神门(或耳交感)穴,两臂悬虚,两手拇指点下关下五分穴,食指点耳廓内的神门穴(或交感穴),按压约五分钟,手放松,稍停,此为一次,如此连续按压三次 。
下关下五分~(注)下关下五分穴位于下关穴(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呈现凹陷处,闭口取穴)之下五分处;闭口取穴,左右计二穴。耳神门穴位于耳廓三角窝的上缘;左右计二穴。耳交感穴位置 。(2)点燕口、太阳穴两臂悬虚,拇指点燕口穴,食指点太阳穴,两手对应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点按燕口穴、太阳穴,此为一次,如此连续点按三次 。
太阳[注]燕口穴位于面部口角之外方,皮肤与粘膜移行部;左右计二穴。太阳穴 。
6齿通法
轻闭双唇,后牙轻叩三下,前牙轻叩三下,此为一次,如此连续叩齿六次 。
7面通法
(1)点面岸、鼻穿穴
两臂悬虚,两手拇指点面岸穴,食指点鼻穿穴,两手同时对应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点穴一下,此为一次;如此连续点按三次 。
(注)面岸穴位于面部,鼻翼之凸出处平行两侧,上直对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点,左右计二穴。
鼻穿穴位于与鼻中点(鼻根至鼻尖的中点)等高的鼻面相交处,左右计二穴。
(2)点攒竹、前发际穴
两掌心相对,拇指点攒竹穴,食指点前发际穴,两手同时对应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点穴一下,此为一次;如此连续点按三次 。
[注)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凹陷处,左右计二穴。前发际穴,又称发际穴,位于直眼外眦之发际处;左右计二六,
(3)点地合、侠承浆、燕口、立命、鼻环穴两臂悬虚,两手合十,以中指内侧与食指指尖点地合穴,向上推按三次。
(注)地合穴位于下颌部,頦之正中向前突出之高点,在承浆穴直下方。两手分开,两中指点左、右侠承浆穴,同时对应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点按侠承浆穴 。(注)侠承浆穴位于颏唇沟中点(承浆穴)两旁各约一寸处,左右计二穴。两手中指上移至燕口穴,同时对应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点按燕口穴 两手中指上移至立命穴,同时对应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点按立命穴 (注]立命穴位于鼻翼之稍外方,高度相当于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左右计二穴两手中指再上移至鼻环穴,同时对应转动按摩三周,再反向转动按摩三周,然后,点按鼻环穴 。
[注]鼻环穴位置 (4)浴面两手保持指尖向上,画弧搓动三周,然后上、下浴面三次 。
8首通法
(1)鸣天鼓
两手掌心掩住两耳孔(指尖向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叩击枕骨三下(叩击时,掌心不离耳孔),此为一次,如此连续鸣天鼓三次 。
(2)按风池、点哑穴
两手掌心继续压紧耳孔,两拇指点在风池穴上不动,食指叠在中指之上,二叠指同时抬起,弹击枕骨处的后哑穴三下,此为一次,如此连续弹击三次 。[注]哑穴颈前后均有,此处取后哑穴。其位在风池穴上四分,脑空穴之直下方;左右计二穴。
风池穴位于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左右计二穴。
9 顶通法
(1)开天门
两手掌心向上,掌指微曲,分别托在两膝之上,两手拇指掐中指,指腹对准十王穴,垂帘,凝神静坐片刻。然后,左手不动,右手从身体右前方缓缓提起,中指尖轻点百会穴,稍停,待右手中指有气冲感后,将右手缓缓上提,放回右膝之上,两手掌心向上,龛穴意守百会,意念上下畅通 。
[注)十王穴位于手指背侧,距爪甲之下端中点约一分处;左右计十穴。
(2)天人合一
在上下畅通的基础上(身体姿势不变),先意想在头顶上方有一光球(直径33厘米),为日、月之合体;再用意念从百会向上放出一个33厘米高的气柱(直径3厘米),与日、月之合体相接;先用气柱擎住日、月之合体,然后用头带动气柱紧绕球体顺时针转动9周,再反向转动9周;然后,用气柱托住日、月之合体,左右晃动三次;头部复正之后,再用意念将日、月之合体经百会穴收进体内,藏入黄庭(中丹田)(擦腮合十之后,方可缓慢睁开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