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混元功法 > 第二节:偏差分类

第二节:偏差分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外动不止

    在气功锻炼过程中,自发外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应做到想发就发,想收就收,收发自如。而外动不止,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它是在收功后而出现的一种余动,不受本人的控制。初期表现为小动,如不及时纠正,可转化为大动,个别的发展到失去常态,形成严重偏差。

    外动不止,大致分为:一是练功过程中外动不止,收不了功;二是收功后仍有余动,其主要表现有局部动、全身动、偶然动、常发动、乱动、规律动等等,但无论哪一种动,都属于不能自控的偏差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收功意念不强,意念中断或气没有收到丹田内造成的。

    二、内行不止

    内气运转是道教内丹术中提出来的方法,小周天通任督,大周天通八脉。然而,对此种主张,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引证《庄子·养生主》中的一段话:“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说明该项功法的最早起源。但有人指出:“缘督”是指遵循中正道路的意思,并非指督脉经而言,这可能是一个误解。

    这里讲的内气循环,不单单只包括小周天(任督二脉)大周天(奇经八脉),而是指全身内各经的运转的气。它主要表现为:在平时生活中,总觉有气在体内行走,行走到哪里,哪里感到难受,疼痛,肌肉乱跳无序等不适感,有的还感觉真气从前后阴部、涌泉、劳宫等穴跑掉(这里不包括邪气)而造成一些失神,伤气等病症。

    总之,这是一些非正常的练功现象,需要及早调理治疗,引气归元,储存于丹田内。

    三、幻觉(幻视、幻听)

    古人将练功中产生的非正常、非良性的幻觉称谓魔,而对由于追求而产生的幻觉信以为真,不能自拔,不能辨别真伪而造成疾病的人,称作练功入魔。这是较严重的练功偏差,也是不易调治的偏差之一。

    入魔的主要原因是在练功中意识不纯,不正常的欲望,或是练功者意识薄弱,杂念层出不穷,强行入静而造成的结果。

    对魔境,在古人的论著中曾有过不少记载,明朝伍守阳所著的《天仙正理》中说:“或见奇异,或闻奇异,或有可喜事物,或有可惧事物,或有可信事物,或有心生妄念,……或张妖邪魔力”等。在《钟吕传道集》中归纳为十魔:元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思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童蒙止观》中也记有:烦恼魔、阴入界魔、鬼神魔等魔境,并举了一些较为具体的例子说:“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象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着;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狮子、罗刹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作非违非顺境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或作种种好恶之音声,作种种香臭之气,作种种好恶之味,作种种苦乐境界,来触人身,皆是魔事,共相众多,今不俱说。”从以上例举的现象不难看出,一个人平时意识行为必须端正,否则就是入魔的隐患,是炼不出功夫和正果的,甚至会造成痛苦和不愉快之事。

    古人对出现魔境的处理方法,也有记载,《天仙正理》上引了三段古人的话可供参考。《四十九章经》说:“不与群魔竟,来者自返戈。”丁灵阳说:“一切境界前,不得起心憎爱。”俞玉吾说:“任他千变万化,一心不动,万邪自退。”明朝万尚父在其笔记《听心斋客间》中说:“凡有所象,皆是虚妄,乃自己识神所化。心若不乱,见如不见,自然消灭,无魔可魔也。”

    我在本书中编第二章中,对于幻觉、幻视等已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