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混元功法 > 第三节:如何识别偏差

第三节:如何识别偏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练功中出现的一些反应往往与偏差近似,如果将一些正常反应也当作偏差,就会给练功者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对于正与偏的识别,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教功指导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通过多年的教功实线总结,我认为对于练功偏差的识别,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应该弄清以下三个界限:

    (一)练功反应与病理反应的界限

    在练功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些自我感觉和正常反应,比如气感、光感、内景、外景反应等,都是练功过程中的正常效应。

    《童蒙止观》中有所谓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八触的记载。此外、还有抻、猗、冷、热、浮、沉、坚、软八触之说。两者合称为十六触。这些都是正常的,炼功实践也已经证明,远远不止这十六种,如麻、胀、困、串、跳、酸、热、凉等也都属正常的反应,均不属于偏差。

    以上列举的这些练功反应,与病理反应是根本不同的,它在自我感觉,临床症状,健康指标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病态反应。如练功时遍身或局部温热、出汗、唾液分沁增多、胃肠蠕动活跃、功后食欲改善,食量增加,新陈代谢旺盛等等,都是正常的练功效应。

    (二)气冲病灶与病情反复的界限

    根据气通小周天需要通六层(皮、肉、筋、骨、脉、脏)的道理,当气通到二、三层时,仍有气冲病灶的反应。其表现通常是病灶区出现痛、酸、胀、串等不适感觉。其主要特点,虽类似旧病复发,但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减轻,时间也依次缩短,直至痊愈。

    气冲病灶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和一步功的坐标图象基本一致):

    1治病见效阶段,表现气感强,病情好转,练功直线上升。其实,这时通小周天只是触及表皮,病情也仅是好转,或者叫暂时缓解,它离痊愈还相差甚远。

    2相持阶段,表现为两军对峙,相持不下,在坐标图上呈现“马鞍形”的发展。由于通小周天通到里层,触及到“本”,或接近于“本”,所以反应多,时间长,各种不适感觉(症状反应)明显而强烈。这恰好是练功治病的关健时刻。过了这一关,便可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3功能反应阶段。在坐标图上显示稳步上升,这时特异反应,也有治病(即气冲病灶)因素,但主要是长功、出功。

    以上说明,气冲病灶的发展过程,是完全符合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的,即事物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它与病情反复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病情反复,临床表现完全是病态反应,趋势逐步加重,指标升高,一般都不能自我调节。而气冲病灶由于“正气”与“邪气”两气相搏,临床表现时好时坏,有的表现为阵发性,有的如肠炎,便稀而腹不疼或痛而精力充沛;有的指标升高(如高血压),但无病态的不适反应。而且症状逐步减轻,随着不断练功,症状自然消失。

    (三)出功与出偏的界限

    出功反应,一般是练功进入中、高层次,主要是中层次向高层次过渡时出现的。往往有一个异常剧烈的反应过程。反应期一般为三天或三个星期,最长者可达一百天。其表现为,有的在几天之内有规律地、断断续续地发功,但头脑清醒,神态、语言、举止是文明的、善良的、美好的;有的在出功信息发现之前,身体有不适的感觉,如皮肤发热,神态不安,忧虑、全身酸痛、好似感冒一样,一旦接通并明了信息之由来,便随之转为安静;有的有意避人,对信息有选择性等。这与出偏时那种神态失常,完全不能自控,甚至举止粗野,打人骂人等完全不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