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混元功法 > 第八章:禁食与辟谷

第八章:禁食与辟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一节辟谷的意义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这里却要谈辟谷与禁食,它对人身健康有何益处呢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中去寻求答案。本书非营养学专著,故不多谈,仅作一简略介绍,目的在于说明入身进行辟谷锻炼,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有益的。

    现代医学科学,经过对人身所摄取营养成份及数量的研究,认为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并不决定你每天吃些什么营养物和吃的越多越好,而在于你能够吸收多少营养。换言之,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关键在于他对营养的吸收能力。

    原来,一个人每天吸收多少营养,是和其体重与劳动量、活动量有关的,并不是越多越好。因而不能无节制地足吃足喝,而是应当有所节制,做到恰到好处。

    但是,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不是一件易事,实际上许多人很难做到。往往是,吃着可口的食物,便尽情地吞嘻,而不顾肠胃的承受能力和身体的实际需要了。如果你到医院查一下病历,就会发现因吃饭过量而致病的,是大有人在。这些消化不了的食物残存在体内,如同大观园里那块宝石一样,因为无才补天,便会到处游玩,久而久之,便会在肠胃里发酵,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因而引起肚涨;这种气体从口中泄出时,又会引起口臭。同时,胃肠内蓄有大量的食物,又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反而影响对营养的吸收,从而造成营养过剩,脂肪增多。其结果,对人身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然而,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气功中的辟谷之法,便可以解决食多的问题,使人们恢复健康。人们通过辟谷,就可以吸收体内储存的营养,清洁人体内部的通道,恢复和增强胃的消化功能,滤清血液,将体内的毒素排泄出去,从而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对于辟谷,有人会担心挨饿,影响体质的增强,妨碍身体健康。其实,这完全是出于对辟谷的方法不了解而产生的多虑。诚然,在辟谷其间,人体便不会再从体外摄取营养,但也绝不会把你饿坏,因为你体内储存的剩余营养足够辟谷期间消化的;同时,练功者在辟谷期间,将会提高自己的功夫,使体内真气大量增加,以供人体的受用。这种真气的存在和增加,便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物质,它比任何食物中的营养,不知高出多少倍。由此可见,人体进行辟谷锻炼,不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会排除体内的毒素,增强消化功能,使人体达到体健身轻、更为健康的目的。

    第二节辟谷和禁食的关系

    禁食,是主动采取清洁皮肤和身心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本乎自然,不论练功与否,都可采用。也有人把禁食称为人为的辟谷,可见禁食与辟谷,是有其相同之处的。

    辟谷与禁食的区别,在于辟谷是自发的,是气功锻炼过程中的一种气化反应,是练功者的一种特异现象。这种特异反应,练任何气功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并不是奇怪现象。仅练鹤翔庄气功的,近几年来就出现了许多辟谷者。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出现辟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对于辟谷和禁食的认识,在众多的气功流派中并不一致。有的气功流派把辟谷称为禁食。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两者的涵义是有区别的。何谓“辟谷”古人认为:“不食人间烟火食,为辟谷”。“谷”,指五谷。这里泛指各种粮食;烟火食,包括五谷、肉类在内的一切用火做熟的食品。而“禁食”的“食”字,在这里做动词用,是吃的意思。禁食,意谓要禁止吃一切食物,这是一种含混不清的词语,盲目的“禁食”,容易导致伤身,请练功者注意。实际上,人们进行辟谷锻炼,只是不吃粮食类和肉类,并不拒绝吃些水果。目前,许多练辟谷者的实际情况,已经证实了这个问题,今后还会继续证实这个问题。

    第三节辟谷

    前面讲过,练气功者出现辟谷,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只要练功练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辟谷。下面谈一下辟谷前的反应:

    一、辟谷首先是身体的需要

    我国人们吃饭的习惯,是“每日三餐”,这完全是后天意识养成的。因为成了习惯,一到吃饭的时间,肚子就饿了,于是乎,便大吃起来,狼吞虎咽,非来个酒足饭饱不肯罢休。其实,人体的需要并不如此。人们吃下去的东西,体内只吸收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浪费了。不但如此,浪费掉的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去,长期留在体内,这叫做“宿便”,对人体反而是有害的。因为这种多余的食物,一方面会削弱胃的消化功能,一方面又会产生毒素,腐蚀人的肌体。人们为了达到身体健康,采取辟谷锻炼是完全必要的。

    再者,炼气功者出现辟谷,是与清心寡欲、返本还原有关的。从事气功锻炼者,要求做到清心寡欲清净无为当练到一定程度时,既要净化意识,又要净化形体。而通过辟谷锻炼,就会把平时滞留在体内的毒素逐步去掉,使本来纯洁的形体,还其本来面貌。即恢复如来之体。这是炼功进入了新的阶段,是返本还原。所以,炼功入定之后,可以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炼功上升到这个层次,将要进入高级境界,“神离于体,游走空间”,以摄取宇宙之精华来养生。这就是一种永生的生命体。人的“慧灵”实质上是一团真气,也叫生命能,生命光。这种生命光是储存在宇宙之中的。人与宇宙和合,这种精、气、神既可以入体(身内身),也可以离体(身外身)。入身之后,由于人体常年积食而滞涩、玷污之慧灵,需要通过辟谷来净化。这既是人体的需要,又是炼功进入高层次的必由之路。

    二、辟谷的现象

    辟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辟谷前的现象

    练功进入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基础时,就会出现一些反常:如饮食习惯有改变。平时喜欢吃的东西,这时不想吃了;平时食量较大,这时饭量减少了;另外,饭后打饱嗝,有时咽喉部位感到有异物,既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是体内气机还不够谐调的原因,它和该部位的病理反应不同,咽喉部位并没有噎食和疼痛感。

    再者,饭后感到不舒服,腹腔内气机活跃。不断出现肠鸣和排气现象。有饥饿感,又不想吃东西。这种饥饿感,实际上并不是真饿,而是精神上的每日三餐在起作用。如果你给一个不吃饭的意念,也就不感到饿了。

    (2)辟谷阶段的现象

    以上情况延续一段时间之后,便进入到辟谷队段,这个时期的辟谷反应是:不思饮食,无饥饿感,或仅吃一些水果,喝点开水或糖水,但身体轻松、精力充沛,仍可进行正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并断断续续地出现自发功,气感特别强。

    辟谷继续一个阶段之后,就会出现睡眠减少,很少睡觉;或总是似睡非睡。大小便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或几天不解大小便。还有的人整天处在气功态中,不断出现美妙的境界有的人随着辟谷的延续,功夫也在不断地长进。在辟谷期间,人的面色红润,有的体重不减,有的虽然减体重,但精神却越来越好。

    (3)辟谷结束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辟谷锻炼之后,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便逐渐恢复饥饿感,有的人一下子饿的很历害,想吃东西。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停止辟谷,恢复正常的饮食生活

    三、关于辟谷的方式和结束辟谷的条件

    辟谷的方式,通常采取如下三种:(一)一天至三天的短期辟谷。(二)五天至十二天的中期辟谷。(三)十二天以上的长期辟谷。

    长期辟谷,是用来医疗疾病的。何时结束辟谷,要看以下四种情况是否出现:

    (一)是否恢复饥饿了(二)舌面是否清晰了

    (三)呼吸气息是否清洁了(四)嘴里是否不出臭气了

    长期辟谷,必须在明师指导下进行,一般的只能练短期辟谷,这样比较稳妥。每个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进行短期辟谷,以进行体内清洁,改善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活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第四节辟谷注意事项

    练功过程中出现辟谷,完全是正常现象,不能惊慌失措,一切任其自然。但也不要抱无所谓的态度,应认真对待,顺其自然。这是首先要注意的。

    其次,在辟谷期间,当你感到身体酸软时,可适当吃些水果、奶水、红糖水。

    第三,要向家属说清楚辟谷的意义,说明这是练功过程中的气化反应,是正常的好现象。以征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辟谷期间,更要加强锻炼,以摄取更好的宇宙之浩然正气,充养自身。

    第五,要执守太和,不急不燥泰然处之,常处于友善和睦之中,不受外界任何情况的干扰。

    第六,在恢复食欲初期,应先喝点少量的流食,再改为半流食,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第七,气功锻炼到一定程度而不思饮食,则说明应当进行辟谷锻炼了。但是,若因为消化不良,或外感等原因而引起的不思饮食,则是病态,而不是辟谷的前兆应当注意鉴别,以免以假乱真,造成不良后果。

    第八,辟谷前,要加强对辟谷的理解。辟谷时,完全处于和常态相反的状态,不是吸收食物营养,而是排除体内毒素。辟谷的前三天和四天以后,排除毒素的速度才加快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对此,既不能有疑心,又不能性急,要顺乎自然。

    总之,在练功过程中自发出现辟谷,是完全正常的,合乎自然规律的从现象上看,不吃食物,似乎是于身体不利,实质上仍在不断地接纳宇宙间某种精微物质。

    在我国,自古就有“辟谷食气”之说。所谓“食气”,就是服食日精月华之气。“先入食味,后人食物”,实际上,精华全在于味。味即对人有益的气。气是以空虚来对待万物的。只有“道”可以把空虚集中起来,这种空虚,就是内心的斋戒(即排除内心的欲念)。古人说:“气中有道,道中有气;气养道,道养气。”故有以此说:“气气神,神神气,处处执吾意,吾无私无欲吾之能量从宇宙中摄取,吾之形体与天同寿。”这就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大小宇宙也就和合了。宇宙中有我,我中有宇宙,宇宙即是我,我即是宇宙。这叫有形形常在,无形随意身。气功到了高级阶段,是非人非我,非有非无。这和混元气的理论是一致的。它是包罗了宇宙间万千的囫囵一体、混沌一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一个庞然大物。但是,那种违背科学的乱加个人意识的禁食,并不是辟谷;而长期禁食的方法,对人体是有害的,是不可取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