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北沙头
车一停稳,小娟把老人和孩子搀扶下来,然后抓起一把土,用手指揉搓着。“姆妈,和以前的泥土一模一样,柔软、松散,爽快。”
“一把泥土,又不是人,何来的爽快?”做婆婆的笑道。
“和讨厌的粘土相比,沙土就是爽快!”
“在沙地吃了这么多苦,你还那么喜欢它。”
“苦难是水灾造成的,和沙地可没有关系。”
“但愿这块土地能给我们带来好运,但愿儿孙们不再颠沛流离。”戚彩莲仰望天空,小声说道。
人们已经在给自家的宅基地填土了,看到苏家的牛车,阿土第一个放下手中的活迎了上来。
张法指着广袤的沙地说:“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四千多亩土地,从稀疏的杂草可以看出,沙地形成时间不长,当地人也说,这片沙地涨上来才三年时间,不然,早就被人开垦了。这里土质好,杂草少,离合兴街近,去杭州城里也方便。”
戚彩莲点头说:“看上去是不错。”
小娟道:“鱼鳞石塘过了乌龙庙后就一路向东,到了七堡再次转弯向北。倘若上游发大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容易坍塌。要是再往北退几里路就好了。”
张法道:“这个我倒是想到了,但我觉得石塘在前,这片地在后,应该能挡住上游的洪水。”
“您说的不无道理。但沙地涨上来容易,坍下去也容易。我想,这也是无人耕种的原因吧。”
“但除了这里,没有更好的土地了。往里走三里倒还有一片地,但面积不大,又长满荒草,开垦起来非常麻烦。”说着,张法抓起一把土。“这地多好啊,放弃太可惜了。”
小娟道:“如果在这里种地,去荒地里搭草舍,岂不两全齐美?”
大龙道:“那多不方便呀!一趟要多走三里地,一天就是十二里,把粪肥挑出去、地里的东西搬回来,一年下来得多花多少人工?”
金龙接过大哥的话:“要是家里有牛车倒还好些,但照看孩子,看管地里的瓜果同样不方便。”
龟年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是草舍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好,箍桶舍造价便宜,冲走了也不可惜。”
“二哥说得对。要是连地也没了,一间箍桶舍又有什么好可惜的呢。”鹤年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听大家这么一说,小娟便不再坚持。每天增加这么多路,还有十来亩地的物产要搬运,这对没有车辆的家庭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她忽然发现婆婆站在一旁默默流泪,问道:“姆妈,你没事吧?”
戚彩莲抹去眼泪,抱起孙子,道:“小娟,二十多年前,你公公召集大家挖河道、筑堤坝,还有了令城里人刮目相看的昌盛街。如今,他的子孙背井离乡,来到北沙头,重走他的老路,重复他当年的艰辛和不易。想起这些,怎让我不黯然神伤?”
“你也不要太难过。我想,以后我们不要请长工了。你给我们看孩子,我和福安种上五六亩地。只要能维持生计把孩子养育好,让他们平平安安地长大,也就心满意足了。”小娟看着婆婆。“姆妈,不晓得我的想法对不对?”
戚彩莲这才点头道:“你公公苦了一辈子,也要强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什么也没留下。这些天我也想明白了,钱财是强求不来的,顺其自然便好。”
张法道:“亲家母,你把地基选好,我们才好帮着把东西卸下来。”
“就卸这里吧,反正要草舍造好才能搬进去。”
待人们将满满一牛车的日常用品卸到地上,小娟指着远处一片芦苇地说:“我觉得,现在还不是填宅基的时候,得先集中力量割茅草和芦苇,不然就会被人抢了先去。割回来的茅草至少得晒两天,填宅基的事就留到这两天去做。”
张法驼着背,用昏花的老眼望着天空。“是啊,这天怕是晴不长呢。”
小娟说道:“所以,我们得抱成一团,同吃同住,不分你我,用最快的速度造起一栋能容纳三十多人的大草舍,以解决风露宿问题。各位觉得如何?”
“好!有了吃饭睡觉的地方,就不怕下雨了。”张法表示赞同。
大龙问:“那么多人,得造多大的草舍啊!”
小娟回答说:“至少得三间横舍吧?”
金龙皱着眉头问道:“大草舍以后给谁啊?我想,一般人家肯定要不起。”
小娟说:“如果都嫌大,就给我家好了。”
大龙问道:“福安和松年去哪儿了?”
“他们俩去山里进竹子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巧珠说道。
春花说道:“大家都得用竹子,这下舅佬妹夫要发财了。”
巧珠冷冷地说:“还不是想给大家省点钱!我们不做这个生意,别人就会漫天要价。也不想想,什么时候苏家在乡亲们身上动过歪脑筋、发过黑心财了?”
被妯娌一顿抢白,春花尴尬了好一会,许久才讪笑道:“造大草舍麻烦得很,要是多出的人工不独自承担,就显得不公平。眼下劳动力实在太紧张了。”
阿土看着周家二儿媳暗自叹了口气。这个没脑子的女人,除了个子大,饭量大,不论气量、干活效率,哪里也比不过苏家二女儿。坐着苏家的牛车去南阳避难的情景还在眼前,人家好菜好饭的招待,欠下的情都是女婿一家在还。才过了几天,难道全忘了?他忍不住说道:“要想绝对公平是不可能了,接下来,买竹子、运茅草和芦苇都得用牛车,它少说也能抵四、五个壮劳力,可除了苏家,谁家还拿得出这样的大家伙?”
明明是一片好心,在汪春花眼里,怎么就变成占小便宜了?小娟连忙改口道:“小娟年少无知,还望各位谅解。合伙搭草舍得大家愿意,刚才的话就当我没说。”
话音未落,只听玉龙和阿土齐声说道:“我愿意合伙!”
“鹤年,你呢?”张法问道。
鹤年本不想合伙,但他不想违背父亲的意愿,便勉强地说:“我也愿意。”
小娟道:“好吧,趁天色还早,得割些芦苇回来。我们不能再在露天里过夜了。”
阿土、巧珠、玉龙和鹤年听了纷纷找来茅刀,跳上牛车。路上,小娟对大伙说:“没有柴火和灶头,晚饭只能去合兴街了。我请客,我们得吃顿饱饭。”
这天夜里,在合兴街南两里外的沙地上出现了五个用芦苇搭成的窝棚。其中一个窝棚里传来两个女人小声的对话。
“原以为今天要在露天里坐等天亮了,想不到还能睡在这么柔软的地方,新鲜的芦苇还带着清香呢。小娟,这个家里里外外都要你操心,你还怀着身孕,辛苦了!”戚彩莲一边说,一边摸着孙子的小腿。窝棚只有两人的宽度,为防止孩子受凉,婆媳俩睡在了门口。
“我年纪轻,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倒并不觉得有多苦。睡在这种地方晴天还好,下雨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得尽快把草舍造起来。明天我就去买材料。”
“要不再等等,过几天自家的货就到了。晚饭前有人背着毛竹从路上经过,我打听了一下,价格比昌盛街贵了两成,而且,听说明天还要涨价。这样算来,造四间横舍至少得多花十五块洋钿。”
小娟道:“我怕自家的货没有运到就变天了。要是阵雨还好,万一下上三四天,把人淋出病来可就麻烦了。”
“是啊,把省下来的钱买药吃就不值得了。”
“在古海塘受了那么多苦,到了这里再吃不好睡不好,谁的身体受得了!八户人家都沾亲带故,本来想着宁可不用自家的毛竹,也要让大家睡在屋里,谁知有人并不领情。”
“你也不用生气,说句良心话,这八户人家除了我们,怕是没有造得起三间横舍的。和箍桶舍相比,横舍费工费时,确实要复杂得多。”
做儿媳的想想也是,就不再说话。
不一会儿,婆媳俩便进入了梦乡,黑箭则守候在门口,寸步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