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苦难挣扎 > 第七十二章 迁徙

第七十二章 迁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贩运竹子的事决定后,大家就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明天要起早,得早点休息。

    戚彩莲跟着小两口来到房里,问小娟道:“这次出门,你怎么没叫三叔一起去?”

    “姆妈,不是我小心眼,跟三叔合伙,即便有钱赚也可能遭来是非;若是亏本,他经济上虽然没有损失,人工是肯定要搭上的,这对三婶来说就是亏本。既然横竖落不到好,又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成本都是我们的,为何利润平分?”

    “不出意外的话,这趟买卖肯定稳赚不赔。二叔、二婶仁厚,我们无以为报;小妹一家日子艰难,帮他们一把也是应该的。姆妈该不会怪我自作主张吧?”

    戚彩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只是考考你。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二叔这么好,我们自然得记在心里。“戚彩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难为你想得周全,我先替巧珠和松年谢谢你。”

    “自己人言什么谢呀!说着说着,姆妈倒见外了?”

    “我就你这么个儿媳,怎么会见外呢?但愿这次出门能赚些钱回来,只是路途遥远,山高水凶,我心里免不了有些担心。”

    “二叔做事老到,那边又有熟人接应,你就放心吧。”小娟一边安慰婆婆,一边叮嘱丈夫道:“福安,你要听二叔的话,不要自作主张由着自己性子来。出去一定要注意安全,遇事要细心再细心,可不能再有闪失。”

    天色微明,亲戚们就离开了南阳。

    张法等人赶到海塘,太阳才刚刚升起,但以李江司为首的沙民已在路口等候,他们筚路蓝缕、携老带幼,身边的箩筐里装着抢出来的一点点的家当。

    张法问道:“李江司,去江东沙地的昨天就走了,可是你怎么还没动身?”

    “我想跟你和苏家去北沙。他们的想法和我一样,觉得跟着你和苏家吃不了亏。可苏家人怎么没一起来?”年近五十的李江司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失望地说:“想必改变主意去城里经商了。有这么多现大洋,又有经商头脑,换作我也不肯去北沙吃苦。”

    张法道:“苏家并没有去城里经商。渔船太小,装不下水牛和大件家俱,苏家媳妇赶着牛车去渡口了。对了,去北沙后最好是六、七户人家抱成一团,集中力量造起一间够大家居住的草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最短的时间结束风餐露宿,老人和孩子才不会生病,商人也不会因我们抢购材料哄抬价格。”

    一位姓徐的男子说道:“如果各家自扫门前雪,得多少天才能把草舍造起来啊。我娘身体不好,我正愁她等不到住新草舍的那一天呢。张法叔,你的办法可是救了我娘的命了!”

    李江司道:“收割茅草、芦苇,晒干后编成草片,还要填地基、买材料、搭灶头,这么多事做下来至少得十来天,遇到下雨就更慢了。张法叔,你这主意好!”

    “我的脑子可想不出这个的办法。告诉你,这又是小娟的主意。人家心里一直想着大家呢。”

    洪水的流速终于慢了下来,坍江到古海塘边也停住了。塘下埋有荆条、树枝和木桩,这些材料对防范坍江非常有效。

    一场几十年未遇的洪涝灾害虽然结束,但它对沙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以至于有的家庭好多年后才缓过气来。但这是后话。

    海塘边停泊了几十条渔船,在船主的催促下,沙民们正在陆续登船。张法清楚,即便有这么多船,至少也得几天才能把人渡完。

    这天,江北的沙民发现,东南方六千多亩的沙地上忽然出现了一批外来人员,和原沙民相比,他们脸色更黑,身体更瘦弱,衣衫更破旧。这些语言和本地人一模一样的外来者通常三四十人一群结伴而行,当行进到一处地势较高,四周尚无开垦的地块时,便放缓脚步。这时,通常有位带头的男人说,这地方不错,就这里吧。于是,男人们放下肩上的担子,女人们有的放下手中的孩子,然后伸展发酸的手臂;有的则走到一旁,撩起衣襟给孩子喂奶。而江边的滩涂上,更多的人正在走来。

    只一天时间,江北忽然多了几千人,荒凉的沙地顿时热闹了许多。

    那头叫大象的水牛拉着木轮牛车缓慢地行进在石塘上,临近申时,它走过七堡,又往北行进了几里路,在一个右转的路口翻过鱼鳞石塘,悠然地向东走去。

    沙地到了!平坦而宽畅土路,散乱的草舍,荒凉而广袤的土地。这里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熟悉,前面就是合兴街,张法告诉小娟,街上有饭店、茶馆、杂货铺,虽然商店都是草舍,其繁华程度也远逊昌盛街,但人们想要的日常用品这里都能买到。

    合兴街还不是目的地,附近也无土地可开垦,他们得去一个叫二格的地方。

    终于,在合兴街西北的沙地上,小娟看到一块鲜艳的红布在竹杆上迎风招展,竹杆的旁边,人们正在忘我地劳作。

    小娟清楚,目的地快到了!

    分别时,张法对她说,看到红布做的旗帜,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