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顽劣的福安
亥时初,福安找到了。他并没有走远,而是躲在离家几百步外路边的玉米地里。长工们的呼喊声伴随着急促脚步声反复从旁边经过,但他就是不出声。父亲手握专门用来打他的竹片坐在堂屋的画面一次次地浮现在眼前,他怕被找到后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最终,福安经不住蚊子的叮咬,在阿牛经过时咳嗽了一声。
油灯下,戚彩莲一把抱住被蚊子咬得全身起包的儿子,心疼得直流眼泪。“福安,你为什么不早点出来?你个淘气宝,太不懂事了……,娘都急死了!”
“妈,我怕……。”福安抱着娘的大腿,眼睛却偷偷地观察着父亲。
“别怕,你爹不会打你的。”母亲说道。
福安相信母亲没有骗他。他已经看出父亲并有打人前那种凶神恶煞的表情。
“还不快去洗澡、吃饭!”这是父亲说的唯一一句话,虽然声音很轻,但福安还是感到害怕。
洗澡、吃饭,待男孩上了床,戚彩莲迅速给他掖好蚊帐。
父亲的行为让福安深感意外,他试图破解其中原因,但未等理出头绪,就被周公请去周游列国了。
苏昌之却一夜未眠。思前想后,总觉福安不能缀学,一是不甘心唯一的儿子就这么荒废了学业,二是面子上也过不去。他创办了学堂,又是沙地的头面人物,可儿子居然不想读书,还在学堂多次捣乱,这让他情何以堪!
妻子道,福安和陈先生犯冲,倒不如去他舅舅的村坊上学。换个先生,脾气对头了,说不定就听进去了。
昌之清楚,儿子顽劣的习性不可能轻易改变,陈先生也不是愚腐之人,换个先生说不定更加糟糕。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依了妻子。
第二天,两位长工用轿子抬着戚彩莲来到娘家。向兄长说明了来意,兄长自然同意,当即就带着妹妹去见了先生。
寄读的事确定后,戚彩莲给了兄长一些银元,便返回了沙地。
晚上,戚彩莲一边收拾福安的行囊,一边嘱咐儿子一定要听舅舅和先生的话,和表兄弟们一起好好读书。
小男孩一口答应。对他来说,再也没有比离开父亲更开心的事了。
福安退学后,学堂的秩序好了许多,朗朗的书声替代了学生的嬉笑和先生的叹惜。
在新学堂,福安并没有改变顽劣的本性。久而久之,逃课反而成了先生的企盼,只要他不在,学堂就得以安宁。
舅舅毕竟不是亲生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象征性地惩戒一下,装装样子。这种方法开始还有一点效果,但几天下来便失去了作用。
不出一个月,福安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昌之不死心,想让福安去奶奶身边,在老家学堂读书。为此,他趁雨天有空特地去了趟南阳。
如今,盛之和荣之已经将房子中间隔开,一分为二,而母亲则在两兄弟间轮流居住。作为长子,他很想接母亲去沙地,尽赡养义务,但母亲喝不惯咸水,昌之只好出钱给两位弟弟,让他们代为赡养。
盛之已是三个女儿、两个儿子的父亲,荣之也育有四个子女,九个孩子围着大伯站成一圈,眼睛里露出敬惧的光芒。闲聊间,昌之得知孩子们均未上学,而他们的家长也并无此意。两兄弟异口同声地说,家里负担重,能养活他们已经很吃力了。三弟的女人则接过丈夫的话题,说荣之哪能跟大哥比,别说供孩子上学,跟着他不饿死就恭喜了。
离开时,昌之照例给了母亲和两位弟弟一些银元,但只字未提福安上学的事。倘若儿子来老家,不但上不好学,因为有了玩伴和奶奶的宠爱,必定会更加肆无忌惮。他可不想给大家添乱。
无奈,昌之只好把儿子带回了家。如果缺乏管教,福安读不进书事小,要是道德出了问题事情就大了。如今,他只求儿子如妻子所说:读不进书不等于不孝,不等于不会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