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草屋议事
诏书写得简单, 大抵就是张举、张纯乌桓人在幽州造反称帝,命平难将军、平难中郎将帅众,从辽东长史公孙瓒讨逆。
至于旁的,钱粮车马, 兵器补给, 升官发财, 啥都没说。
荀柔捏着诏书, 怀疑刘宏就是在骗傻子,至于被骗之人是不是傻,会不会上当, 他也就那么一试, 反正...朝廷也没别的兵可派了。
这个屹立东方的东汉王朝,终于走向失控,无可挽回向着崩溃的失控。
他望着诏书上鲜红的印章, 刘宏如今,仍然还能一如当初,高高在上, 自以为悠闲自得的掌控一切吗?
“这大冬天的, 幽州比咱这更冷, 还打什么仗啊?”
“能打的都走了,谁看家啊,现在土匪那么多。”
“哪去打仗哦,好不容易过两年安生日子。”
各位县长七嘴八舌, 都两个字“不行”。
他们都是此地百姓推举出, 也都是老实人, 让他们带头下田, 帮孤寡劳作, 送个温暖啥的,没二话说,但说起打仗,那就是——不要,不要。
“大丈夫行事,当为国效力,岂能畏难。”
“说不定还能再封几个官当当。”
说这话的两人,则负责山上部队的小帅,都很豪气,大冷天穿着布衫,看上去就彪形体壮,单衣下绷出两膀腱子肉来。
这世上,安于温饱,苟命求安是大多数。
但同样,任何时候都不缺雄心勃勃之辈 ,向往着光荣、义气、鲜血、功勋,对着广阔世界跃跃欲试,要在历史之中留下一脚。
荀柔很早提醒波才,将愿意横刀跃马的狂徒和想要安稳度日之百姓分开。
今日议会争执,正是应此而来。
吵嚷了一刻钟也没结果,张牛角眉头皱紧,难以决断,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波连。
波连也是满脸茫然。
“要是不打,天子会将大帅的将军收去吗?”这是角度别出一格的狗头军师。
屋中于是一静,众人目光不由自主看向荀柔。
“公子,”张牛角转过头来,眼角皱纹聚拢,露出一个恭敬恳切的表情,“不知公子以为,我们该不该去啊?”
荀柔抬眸,看了他一眼。
张牛角实在是个容貌朴实,气质朴实的老猎人,不过他第一次见对方的时候,还是惊了一跳。
毕竟谁曾经在梦里看到陌生人被穿心,然后又见到真人,发现对方真实存在,都会觉得惊悚。
他扫过众人。
这些日子常打交道的各位县令,看过来的神色都很诚恳,带兵的两个小帅,却露出些许不以为意的轻视。
“诸君可知,如今幽州作乱的,到底是什么人?”
“这还用说,刚才都说明了嘛,就是二张——张纯、张举。”名叫罗季的小帅道。
荀柔摇摇头,“这二人看似为首领,其率下却并无汉人军队,而是辽东乌桓人。即使这二人为官时,乌桓人仍然要么随匈奴人,要么随鲜卑人,寇我国之边境,诸君以为,乌桓人会听从此二人命令吗?”
无论是叫嚣着要报国恩的小帅,还是求稳的县令们,都露出愤怒之色。
两汉之时,人民血性沸腾,许多人听着“虽远必诛”、“燕山石勒”长大,听到连年劫掠的北方少数民族,就情绪高涨。
“乌桓人性格凶悍,好勇斗狠,如今与其说二张与之勾连,不如说其族借二张汉族之名,对中原心怀不轨。”
鲜卑、匈奴、乌桓,没有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毫无野心。
听说这道诏书之时,荀柔头脑中瞬间浮现出四个字“五胡乱华”。
那是整个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固然,到一百年后的五胡乱华,乌桓族不复存在,已经成为历史,但其族却深深渗入其中——乌桓本是鲜卑同族,由春秋战国之时的东胡,一分为二,不过几百年分开,其语言甚至都同鲜卑没有分别。
曹操在柳城大败乌桓,其后,乌桓一部分内迁中原,一部分融入鲜卑,一部分融入匈奴,而后二者,尤其是鲜卑,正是五胡乱华的主角。
学者称那一时段为——中原陆沉。
荀柔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中原大势,分分合合,王朝替换,如浮云遥过,但这段被铁蹄践踏的屈辱历史,却始终铭记。
屋中众人相互对视。
只是叛乱不太想出征的人,此时也变了神色。
“与二张联合之人,是乌桓首领丘力居,其族人称之为乌丸大人,那才是乌桓真正的首领。”
荀柔不记得历史上二张的结局,想来不会是什么善终,毕竟后来和袁绍联姻结盟,又被曹操击破的只有乌桓而已。
“如今虽然其人还只在幽州,但其所谓在肥如屯兵,其实是正在召集各个部族集中,待其整备齐全,极可能南下。冀州与幽州毗邻只有水阻,但冬日天寒水冻,就会结冰,如此河流便无法再阻挡乌桓人的铁蹄。”
“既然如此,我等当举义,与公孙长史一同对抗乌桓人。”小帅黄邵忍不住大声道。
“既然如此,我等便响应征招,从六城选拔勇武之民,北上协助公孙长史。”张牛角望了一眼众人道,“公子以为如何?”
“那今年年末与南匈奴人的互市,怎么办?”有人提出问题。
“互市是什么时候?”荀柔问道。
“便是十五日后,”波连回答,“不过翻过太行山需要七八日,如果要去,现在就要做准备才行。”
“与他们交换的是马匹与牛羊?”荀柔问。
“是,是附近士族送来的盐,还有我们自己织的布还有一些粮食和他们交换。”波连道。
荀柔端坐着,指尖在袖中摩挲。
他记得就这几年,南匈奴也要造反了...
“记得对方部族的位置吗?”
波连点头。
“听说南匈奴也常在并州劫掠,还曾想要抢劫?”
波连重重,重重点头。
“若非兄弟们勇武用命,对方根本不想交换,只想抢劫。”
嗯,理由真是很充分了。
“此次出征与你们先前这些战斗不同,需要准备各种东西,另外,天子既然征招,亦可以此为理由,在附近常山、中山以及赵国招募勇士,一同北上。”
“南匈奴人既然能劫我们,我们自然亦可反劫之,”荀柔虽只坐偏席,却语气铿锵,锋芒乍出,“便以一月为期,山上二部以精锐五千,随行翻越太行,先以互市,放松对方精神,再趁其不备,劫一笔军费,为此次出征所用。”
刘宏不给钱,那就另外找办法。
他不等众人惊叹完,继续道,“剩余人等,在周围郡县招募兵勇,明言同往北上抗敌,如此,有此补充,也不必惧怕山匪趁防备空虚前来劫寨。”
“而北上之时,亦可留些后防,也不必担心兵员不足了。”
他竟还记得安排营寨后续,众人终于叹服。
“另外,最好先写信给公孙瓒,改上平难将军和中郎将印章,告诉他你们会代为募集冀州兵勇,让他可以少花功夫,只用派人往青州、徐州去就是。这件事,需要一名勇武且机变之士,”荀柔对着面露难色的张牛角道,“我可以提供一个人选。”
“如此安排,诸君可有异议?若没有,便照此安排,如何?”
...
“将至互市之期,我们...”
“如雄鹰威壮的须卜骨都单于,必不像羌渠一般,为汉人的走狗,他将带领我们草原的勇士,踏过汉人的尸骨,铁蹄所致处,都是我们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