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长安的风比起晋阳更为暖一些,它寡言地穿过寂静的庭院,就在半个时辰前,这里仍是灯火通明、沸反盈天。
肃穆的军卫们将那些尸体全都用木担架抬了,停放在侧院里,最靠左边的,是柴府四口。
将最后一位惊慌失措的大人送上马车,邢少东拿着宾客名册清点一番,勾去最后的几个名字,他抬头朝马车夫挥了挥手,示意后者可以出发去别院。
自己则独自一人踏入柴府向李昌硕汇报,一旁的下手殷勤地为他推开那扇雕花大门。
半只脚已经踏进了门槛,邢少东突然侧身看向屋檐下挂着的大红灯笼。
里头红烛燃完落下的蜡泪,冷冷地顺着黄色的穗子凝固。
“这些东西,”
他虚虚地指了一手,“不合时宜,换了。”
黑压压的军卫们沉默地继续将柴府团团围住,周边人家听见动静探头出来看,见状也不由得把脑袋缩了回去。
看来明天的菜又要卖不出去了。
李昌硕被夜风吹得有些头疼,许是方才喝下去的酒也有些上头。
他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用力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三娘,我只问你一件事。”
李仪光神态自然地走到李昌硕身后,给他轻轻按着:“叔父请问。”
“你父亲造反这事可是真的?”
他也不去问那信到底是谁写的,既然字迹相仿到令自己都察觉不出破绽,李昌硕想,兴许一直以来他们都太小巧这个小娘子了。
“父亲派来的信使其实就跟在我的送嫁队伍里,只是早已被我命人拿下了。”
若不是想起了那部话本,李仪光还真不知道那信使竟然就藏在轿夫当中,可惜书中这整支送亲队伍都没能被柴老公爷父子放过。
信使自然也没能把他们真正的死因传回晋阳。
李昌硕更加不解:“那为何?”
李仪光只用了平平淡淡几个字便化解了他的疑惑。
“钜鹿郡公是左相的人。”
既然如此,夫家与娘家自然没有比较的意义,更何况那柴绍也非良人。
解了疑惑,看着李仪光持剑而来的利落身影,李昌硕还是有些不甘心被小丫头给戏弄。
他捻着长须呵呵笑道:“翩若惊鸿、矫若惊龙,三娘的身手倒是不错,令我想起你阿娘当年也曾跃跃欲试同大哥去剿匪,不知你接下来可有所打算?”
李仪光老实交代:“那自然是有的。”
“哦?”
李昌硕眼睛一亮,他还真不放心让李仪光独身一人回去晋阳,长安业已失守,李黎明日再起兵,怕是李氏的族谱都要被呈上金銮殿被挨个怒骂。
再加上这长安与晋阳之间还隔着一个冲州,而冲州边上的遂原也还有占山为王的绿林军,为首的鲁多帼胆大妄为,先前便不断骚扰前来长安的行商。
可他又抽不开空,只能暂且先把李仪光留在自己府中,却又怕她一人待着无聊。
谈到这个她可就不困了啊!
李仪光身形雀跃地跳到李昌硕面前来,板着指头数:“先去长安坊见见世面,听表弟在心中所说,那儿的琵琶是全长安一绝。”
长安坊,顾名思义,全长安最大的坊市,但李昌硕可不知道那怎么可能跟琵琶有什么关系。
闹市吆喝声中弹琵琶,乐者和听众定然有一个是傻的。
只是这人堆里小娘子总归有点不方便,若是去雅集,又怕有人不长眼睛妨碍到李仪光面前来。
李昌硕虽然不太管小辈们的交友,也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年岁与李仪光相仿的儿子李茂林。
但长安这里风气向来注重外表,看重身份多于内在,这个年纪的小丫头们又都喜欢招朋引伴搞小团体,操着老父亲心的李昌硕开始担忧自己的宝贝侄女被排挤。
李仪光还在继续扳手指:“然后再把长安最大的书坊承包了,”
“通通给我写话本去!”
李昌硕眉头一跳,被这急转直下打了个猝不及防。
他在长安做太守十年了,哪怕只是三十有五,也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选择性倾听的耳聋毛病。
“长安坊确实挺热闹的。”
城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明日注定会更加戒备森严,好在虽然与晋阳大本营还隔着一个冲州,仍然插着朝廷的旗,但冲州太守他了解。
那是个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老油条。
如若朝廷不来个十二道金牌催促,史老匹夫充耳不闻的本事只会愈发长进。
兵变易主的事情发生,最担心的自然是军营里的士兵是否会哗变。
只是如今虎符到手,长安大营里的兵油子们也没那个血性和胆识去闹哗变,那么最担心的仍然是城中百姓是否会发生骚乱。
这些事,李昌硕不欲拿去让侄女烦心。
他神情温和,看待三侄女的眼神就想看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羊羔,浑然忘记随从所说的小姐亲手宰了那负心汉的话。
“李家教女向来与子类同,待会儿会让下人去账房支月例来给你作零花用,一切待遇与你茂林表弟是一样的。”
李仪光苦脸,李茂林都不知道在信中朝他这个表姐吐过几回苦水了,说什么长安四大公子里,就属他最穷,一个月才十两月例,想买个有名人题字的扇子都不够。
她讨好地凑到李昌硕身边,仰着脸看他:“好叔父,那我的长安书局怎么办呢?”
“嗯?你说什么?”
温和慈善的长安太守低头看她,暖热的大掌轻抚着李仪光的脑袋,“明日写信给兄长的时候,你说我该怎么写?”
饱受胁迫的李三小姐苦涩地眨去眼里的泪水和心头的话本。
“是极是极,昨儿还与茂林表弟约了明日下午出去玩儿呢。”
柴府不是能休息的地方,见该吩咐的都已经到位,李仪光一行人便仍旧回太守府就寝。
再三询问贴身婢女关于“我嫁了但没完全嫁后能不能把嫁妆放进自己的小金库当零花”,并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李仪光诗兴大发。
永安七年五月十二日夜,踏夜而归,荷包空空,愤然起行。
念无与为怒者,遂至隔壁院寻李茂林。
茂林亦未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