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来到庐州制造武器
集贤关一战后,李宗羲回到了太平县。休养了几个月伤后,他又被一纸调令,调到了庐州清军大营,被委任为制造局总办,督造各类军械。
李宗羲走马上任后,首先查看了各类武器装备的储存库。他发现,清军严重缺乏攻城的重型武器装备,比如说床弩、云梯、壕桥、抛石机、红夷大炮等。没有这些攻城武器,清军要想攻克城高池深的庐州,只能是一句空话。
他去找和春:“和大人,卑职请求调拨一笔款项,来制作攻城武器。”
“你要多少钱?”和春直截了当地问。
“大略需要十万两银子。”李宗羲说。
“这个……”和春面露难色。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耗费银两的事情。平心而论,十万两银子并不算多,可几万大军驻扎在庐州城外,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草饷银,早就入不敷出了,和春每天都在为这件事愁眉苦脸,烧香拜佛祈求各地协饷早日运来。然而,如果不制造出必需的攻城武器,攻克庐州必然会功败垂成。届时,皇上怪罪下来,恐怕许多官员都会顶戴不保,甚至很有可能人头掉地。
和春稍作沉吟后说:“老弟,我这几天囊中羞涩,确实拿不出钱来。这样吧,过几天,等各省的协饷运来后,第一个发放给你。”
“谢过和大人。”李宗羲说,“卑职还有一个请求。”
“老弟但说无妨,只要我力所能及,一定尽量满足。”和春不像其他满人官员一样,打心眼瞧不起汉人官员。他多年与汉人官员打交道,很佩服后者的实干精神,也很难体谅他们的难处。因此,与许多汉人官员都成了朋友。
“卑职请求在军营里挑选一批能工巧匠,专事武器装备制作。”李宗羲说。
这又是一道难题。毕竟,当前正是用人之际,哪一个环节都极度缺人。不过,这道难题比缺钱用又好多了。对于一名主帅来说,缺钱用是真的伤脑筋。人手缺乏的话,还可以到村子里去抓壮丁。
“你要多少人?”和春问。
“300人足矣。”李宗羲也不敢多报人数。
“300人太多了,我给你200人的名额,自己去军营里挑选。”和春说。他说办就办,当场写下一道手谕,递给李宗羲。
李宗羲在心里盘算过了,200人勉强够用。李宗羲谢了和春后,出了营帐。接下来的几天,李宗羲拿着和春的手谕,到各军营去挑选能工巧匠。在后方制作武器装备,不用去前线冲锋陷阵,没有生命危险,简直就是一道美差,因此许多士兵都踊跃报名,甚至掏钱贿赂上司,请求他们将自己的名字报上去。
三天不到,李宗羲就凑够了200名能工巧匠。随后,他带着200名能工巧匠组成了制造局,每天不停制造武器装备。
和春说到做到,很快,随着第一批协饷运到,李宗羲需要的十万两银子也及时划拨给他。有了钱好办事,李宗羲拿着这笔银子,购买了制造武器装备的原材料,制造出了第一批产品床弩。这时,距他走马上任才短短一个多月。
“老弟办事果然雷厉风行,这批武器做得又快又好!”和春亲自带队来制造局,检查制造出的第一批武器装备,对李宗羲赞不绝口,“以后,等老哥我攻克庐州后,算你首功!到时候,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多谢和大人,都是和大人指挥有方。”李宗羲谦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