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家塾教师何养源
张锳所说的何先生,是张锳为张之洞请的家塾教师何养源。
何养源是本地一名秀才,饱读诗书,却未能在功名之路上更上一层楼,便当了一名私塾老师。何养源教书非常负责,培养了不少人才。张锳久闻大名,聘请他来当家塾教师。何养源从《三字经》教起,每天教20个字。张之洞只念三、四遍,就能够记住这些字。不到一个月时间,张之洞居然将《三字经》倒背如流。
“贵公子真乃神童也!”很少表扬人的何养源忍不住在张锳面前夸张之洞。
“岂敢岂敢,都是何先生教导有方。”张锳连忙说。
魏氏走过来,要抱张之洞。张瑛问:“何先生还没走吧?”
“刚才看到他在收拾文案,看样子是要准备走了。”魏氏说。
张锳把张之洞交给魏氏,转身来到何养源上课的房间,见他正从房间里出来。“何先生请留步。”张锳笑着说,“今晚闲来无事,你我兄弟喝一杯?”
“如此就叨扰了。”何养源是爽快人,一口应承。
掌灯时分,菜肴送上来了。一碟青椒炒腊猪头肉,一碟腊肠,一碟火腿,一碟南皮粉皮,再加上一盆香菇炖腊鸡。酒是遵义当地产的酱酒。张锳清明廉洁,日常用度勤俭节约,有了客人才会做这么多菜肴。这些菜肴大部分也是当地的熏制腊味。贵州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物产不甚丰富,唯有当地人熏制的腊肉远近闻名,实属人间美味。
“小子鲁钝,有劳何先生了。”张锳敬一杯酒。
“贵公子天性聪慧,又刻苦好学,再过几年,我就肚子里没货,教不下去了。哈哈。”何养源说。
张锳说:“何先生过谦了。”
“不过说真的,《论语》教完了,我再教《孟子》,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接下来的《大学》《中庸》,以及后面的《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恐怕我就力有不逮了,您得另聘高明了。”何养源说。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统称为“四书”,《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统称为“五经”,都是经典的儒家书目,属于科举制度规定的教科书。张之洞以后要走科举之路,必须将这“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才行。何养源在《论语》《孟子》两部书上浸淫几十年,颇有心得体会,但在其余书目上就拿不出手,对此他也颇有自知之明。
张锳祖上三代为官,自己年轻时二十多年寒窗苦读,很清楚老师的重要性。一名学生要想在科举考试中过五关斩六将,总是要换上几个老师。他沉吟道:“万一真有这么一天,到时候也要烦请何先生推荐一二。”
“好说,好说。”何养源说。
两人喝完酒,又趁着酒意下了几盘围棋。何养源见夜色已深,不宜久留,耽误主人休息,这才告辞而去。
张锳出门送走何养源,回来时,一名佣人过来问:“老爷,今晚还出去不?”
“凡事贵在恒心,当然要去的。”张锳说,“等我换一身衣服咱们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