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陈昆
随着进入初夏,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文人之间的诗酒唱和也频繁起来。沈西序向来喜欢热闹,组织开县的文人骚客到凤凰山上搞了几次雅集聚会。
凤凰山又名盛山,位于开县县城以北三里地,这里山势巍峨、风景秀丽,有大觉寺、藏经楼、白骨塔、东岳庙等古迹。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考功员外郎韦处厚被贬开州(开县古称开州)刺史,在开县为官3年。韦处厚闲来无事,游吟于凤凰山,以山中宿云亭、隐月岫、流杯池、琵琶台、盘石蹬、葫芦沼、绣衣石、梅溪、桃坞、瓶泉井、茶岭、竹崖为题,写下《盛山十二景》诗。韦处厚被调回长安后,《盛山十二景》诗得以问世,白居易、张籍等文人墨客纷纷动情笔和,后联成大卷,由韩愈亲自作序,世代相传。自此凤凰山名动天下。
李宗羲本来也喜好游玩,可他这段时间专心致志准备乡试,一门心思恶补功课,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雅集聚会上,就多次谢绝了沈西序的邀请。可是,端午节这天,沈西序再次派旺儿来请,说这次他无论如何都要来,因为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将会来参加。
“是哪位?”李宗羲问。
“我家主人说您到了就知道了。”旺儿回答。
哟,还卖起了关子。这下子把李宗羲的好奇心勾起了,决定去见一见这位神秘人物。
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清晨时分下了一阵雨,不久雨停了。李宗羲顺着山路蜿蜒而上,来到聚会的地点,发现沈西序和一班文人都已经到齐了。
“李大哥,你迟到了,待会儿要罚酒3杯哈。”沈西序满脸笑容地迎上来。
一班文人中,绝大多数李宗羲都认识,只有两三张生面孔。沈西序把他带到一个30来岁的中年人面前,说:“李大哥,我给你介绍一位贵宾,来自九龙山的友松先生。”
李宗羲恍然大悟。这位果然是一位如雷贯耳的重量级人物。沈西序所说“九龙山的友松先生”,正是5年前乙末科进士陈堃(同坤)的胞弟陈昆嘛。
陈堃和陈昆是九龙山书香门第陈氏后代,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勤奋苦读,学识过人,早不早就通过了童子试,考取了生员功名。
陈堃在乙末科殿试中取得了二甲第54名的好成绩,钦赐“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兼任御学,后来还当上皇太子载淳(同治皇帝)的老师,贵为帝师。陈堃同榜进士里,人才辈出,有贵为文渊阁大学士的彭蕴章,有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的何桂清。
陈昆,字枝足,号友松,才情不下兄长。他16岁就考入县书院,享受官费供给,但此后晋级之路殊为不易,曾经6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时人都引以为憾。
陈堃和陈昆虽然在开县名气很大,但他们住在九龙山的“双柏堂”,极少外出活动,所以大多数开县文人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沈西序对李宗羲说:“下月我们启程去成都参加乡试,特邀请友松先生同行。旅途艰难,诸事不易,我们还要请友松先生多多照顾。”
陈昆点点头,说:“好说,好说。”
李宗羲明白沈西序的意思。他们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去人生地不熟的成都参加乡试。陈昆多次赴考,经验丰富,跟着他一行,不走冤枉路,想来也是极好的事情。
在当天的雅集聚会中,李宗羲见陈昆衣着朴素、木讷寡言,但吟诗作对都须臾而成、出口成章,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不免暗暗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