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染素襟 > 第8章 前波未灭后波生(1)

第8章 前波未灭后波生(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元五年 六月

    下朝回来,杨素看见朱燕在府中打扫院子,便道:“杨府的下人不少,这种累活,不需要你干。”

    朱燕看见杨素回来了,放下笤帚:“杨舍人回来了。我也不知道能干些什么,多亏了杨舍人收留我,我才能在这干活啊。”

    “厨房里的厨子今日告假了,你可会做饭?”

    “会会会,我会做的。”

    杨素说:“那你先顶一天吧,省得我再找人去请新厨子。”

    “是。”说完,朱燕就去厨房忙活了。

    朱燕在厨房烧火做饭,王安怕她有什么不会用的,不认识的东西,就亲自过去瞧了瞧,没想到朱燕的手法炉火纯青,从生火到烹饪得心应手。

    “我刚才去厨房看了看,你猜我看到什么了?”王安问杨素。

    杨素抬抬眼,问道:“什么?”

    “朱燕做了一桌子的菜,有什么乳酿鱼啊,小天酥啊,长生粥啊。”王安笑道。

    杨素眉头微微一蹙:“那些食材,她都认得?”

    “嗯,不仅认得,还知道怎么做呢。不得不说,闻人将军看人还是很准的,一眼就看出来朱燕的不同了。”

    杨素眼珠一转,开口道:“她这几个月以来在杨府安分守己,没有什么奇怪的行为。她若是忙不过来,你找几个聪明的去帮她。”

    王安心领神会:“是,我明白了。”

    次日上朝,大臣们等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武治仍是没有来。

    “陛下到底还来不来了。”

    “不知道呢,陛下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不来也不派人说一声,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

    “杨舍人,不如杨舍人去问问陛下还来不来,也比我们在这干等着强。”有个大臣突然问到杨素,杨素也不太想去找武治,毕竟谁去谁就可能会得罪武治。

    杨素左右看了看,起身道:“下官去询问下李内侍。”

    杨素离开宣政殿,听闻今早苏昭仪起床时头晕,叫了太医署的张医师去瞧了瞧,发现已怀孕一月有余。苏昭仪将正要上朝的武治叫了去,只怕现在武治仍在苏昭仪那。

    “杨舍人,陛下在苏昭仪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李内侍说。

    “朝臣们还在等着,陛下是否还去上朝?”杨素问道。

    “陛下才说了,不去上朝了,说是苏昭仪这走不开。”

    杨素跪下,对着殿内大喊:“陛下,臣杨素求见陛下。”

    半晌,武治从里面走出来:“杨卿有何事?”

    “陛下,朝臣们还在宣政殿等您。”

    武治有些生气,道:“朕不是说不去了。”

    “您还有许多政事未处理,还有日日呈上来的奏折,不是放着就是交给太师去看。现如今朝堂整日为中书令一职争论不休,陛下应该今早决断,也算了却了朝臣们一桩心事。臣也是替陛下着想。”

    “那你说说,朕该怎么决断,要是再出现李务庆那样的人,朕怎么向大臣们交代。”

    杨素慢条斯理道:“臣以为,有能力胜任中书令一职的人很多,陛下要选择的是一个深受陛下信任,不争不抢,安分守己,又有不低的官职,一心只为大梁的忠心之士,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上次的情况。”

    武治饶有兴趣地挑挑眉:“杨爱卿说的不错,你上次向朕推荐的闻人昴,的的确确是个可用之才。那你认为,中书令一职谁能胜任?”

    “想必陛下心里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武治有些许惊讶:“哦?杨爱卿怎么知道的?”

    “因为臣与陛下都认为,吏部尚书戴冬能担当中书令一职。”

    此次虽然成功收复失地,但只是封了几个没实权的勋官。齐高雄的父亲是工部侍郎,他本想这次打仗立功能有个官做,但事与愿违,只能花钱买了个斜封官——齐州刺史。此人多次到折冲府找闻人昴,希望能依附闻人昴。

    “闻人将军,齐刺史求见。”

    “他又来干什么?让他进来吧。”闻人昴正看着士兵操练,再过几月就是闻人昴进京轮值的日子,齐州的府兵要负责戍守京城。

    齐高雄笑着走了过来,微微欠身:“闻人将军。”

    闻人昴看看他,道:“什么事你说吧。”

    “听闻快到了您进京轮值的日子了,怪不得这士兵士气如此高涨,我在外面就听到声音了,想来还是闻人将军教导的好。”齐高雄奉承了几句,见闻人昴没有理他,便开始说其他的事:“在下还听闻一件事,中书令一职已经选定了,是吏部尚书戴冬。据说那日杨舍人去见了一次陛下,陛下就立马下旨选定戴尚书了。那说不准就是杨舍人和陛下说的,也不知道杨舍人为什么会举荐戴尚书啊……”

    任凭齐高雄在一旁说,闻人昴也置若罔闻,不回答一句话。

    “闻人将军?”齐高雄以为闻人昴没有在听他讲话,试探性的叫了一声。

    “你管这么多干什么,管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这……”

    “别以为我整日在折冲府,就不知道你这几个月在齐州都干了什么?齐州这几年的百姓好不容易变得富裕起来,你还到处贪污受贿,我劝你最好收敛点。”

    齐高雄遽然一惊,被闻人昴说的哑口无言。

    “还不走,等着我检举揭发你吗?”

    齐高雄的声音有些发抖,道“这就走,这就走。”

    昨日大臣们得到中书令一职选定的消息,第二日早晨上朝时没有一个人提及中书令一事,戴冬也理所应当的站到了中书令的位置上。戴冬虽说是寒门出身,但也是实打实的状元,任职多年来从没有依附哪一方的势力,朝臣们想反对也没有理由。

    杨素随武治从太后那出来,太后心情不错,刚刚为昭阳长公主武令姝选定了驸马

    ——郑司空的次子。安乐长公主武易熙在一年前被许配给了郑司空的长子,武易熙的母亲是当今太后的亲姐姐,只不过去世的早,所以武易熙是被太后抚养长大的。太后把她当成亲女儿一样看待,武易熙与武令姝两人是从小玩到大,关系也是非常的好。武令姝也不想这么早就嫁出去,不过自己姐姐也在郑家,到底也是被太后说服了。

    武治刚从太后那出来,苏昭仪的侍女就来报,说苏昭仪食欲不振,请陛下过去瞧瞧,武治也是立马就去了。

    “公主又何必闷闷不乐,我听闻郑家的次子生的俊美,为人也温柔善良,更何况安乐长公主也在郑家,公主也不会觉得在郑府闷得慌。”杨素开导道。

    武令姝听完杨素的安慰,点点头,心有些放下:“杨舍人说得也没错,郑家倒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还没遇到心上人就要嫁出去了。”

    杨素没有答复,微微欠身示意,便离开了。出了宫门,杨素看见戴冬正在门口站着,好像是在等什么人。

    “中书令。”杨素微微欠身:“中书令在这做什么?”

    戴冬回礼:“中书令一事,多谢杨舍人。”

    杨素笑道:“中书令谢我做什么,在我提及中书令名字之前,陛下心中的人选已经是你了。”

    “这别的人不知道,我是吏部尚书,自然清楚,杨舍人向陛下进言,提拔了不少寒门子弟。如此一来,我猜,中书令一事应该也不例外。”

    “我向陛下提议说应选择安分守己,一心只为大梁的忠心之士,看来是我和陛下想到一块儿去了。”

    “杨舍人若是不嫌弃,今后倒是可以相互帮衬,在朝堂中互相有个照应。”

    自从上次戴冬主动提出取消轮换制,杨素就猜测戴冬不甘心做一个吏部尚书,他八成想讨好武治来升官,所以杨素想借此机会拉拢戴冬。

    又值齐州雨季,虽说这几年杨素亲力亲为,齐州也没有发生水患,但杨素一直提醒众人提高警惕,百姓见识过洪水的危害,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

    “前几年都是杨舍人带着我们疏通河道,若是现在还不清理河道,泥沙会越积越多,到了下大雨我们都得淹死!”几个青壮年在刺史府外大喊。

    他们几个本来是之前杨素在齐州时,雇佣的负责疏通黄河河道的壮士,并定期发放工钱。青壮年们以为齐高雄接替杨素之后,也会给他们定期发工钱,可没想到齐高雄对此事不闻不问,他们就跑到刺史府询问。可齐高雄却说不需要他们干活,更不会给他们发工钱。

    “你们这么多人干活,这要发多少钱?”

    “你个贪财的小人!”

    齐高雄道:“放肆,刺史府能容你们这群人胡闹!来人,把他们都抓起来,抓进牢房里去!”

    闻人昴听闻有人在刺史府闹事,也不觉得奇怪,但听闻是和杨素有关,放下手中的活就去了刺史府。

    “住手。”看见闻人昴到来,几个官兵感到不妙,立马就收了手。闻人昴问道:“怎么回事?”

    “没什么,几个人在刺史府闹事。”齐高雄说道。

    其中一个壮士对闻人昴说:“闻人将军,草民知道您不管这些事,但是万一水患来了,大家都跑不了了。”

    闻人昴点点头,示意让壮士解释情况。

    “我们几个是杨舍人之前雇来的,专门疏通河道中的泥沙,杨舍人是齐州刺史时,一直都是吩咐处理好河道避免发生水患,也从不拖欠工钱。如今这个齐刺史不仅不给我们发工钱,还不让再清理河道。”

    齐高雄说道:“杨素已经不在齐州了,现在我才是齐州刺史,自然是我说的算!”

    闻人昴道:“你们几个之前是怎样干,以后也是如此。之前杨舍人给你们多少工钱,我一分也不会少,但是你们要保证下暴雨时河水不会殃及到人和房屋。”

    “没问题的,闻人将军,我们跟着杨舍人干了这么多年,肯定不会再出现水患的。”说完,闻人昴就让几个壮士去干活了。

    齐高雄怒道:“我是齐州的刺史,你应该管好你的府兵,而不是在我面前指手画脚!”

    闻人昴“扑哧”一笑,任由他叫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