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出了人贩子被抓住这件大事,鹿家人免得不了多问,鹿晓有了蒋明作人证,说话底气足,三两句话就糊弄过去了。
洗完澡之后,她躲进房间,拿出了放在家里的针线布。
鹿向平敲门进来,笑着看她,“晓儿,你和哥说实话,你下午真的只去公安局了??”
“我不是说了嘛……”
“哼!”鹿向平横躺在床上,“梅芳和我说,蒋明这个人最讨厌说谎,他刚才那么着急走,我猜,他帮你说谎了?”
蒋明的确不想说谎,鹿晓在胡同口求了他好一会儿,最后让他只说一两句话就走。
鹿晓也没想到,蒋明居然还有这种人设。
她的沉默让鹿向平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好啊,你们都已经成为联盟了,把我排挤在外了。”
“我没有。”鹿晓当然否认。
蒋明说的那句话不算说谎,她并没有为难他。
鹿向平问不出更多细节,只好转移了话题,“你不是想要缝纫机吗?”
“我不要你帮我买。”
“啧,真倔。”鹿向平说,“不是我要帮你买,是梅芳姑父家正好有一台。”
说起梅芳姑父,鹿向平长长地叹声气。
梅芳的姑姑也是当年上山的城市知青,他们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他们回城后,梅芳姑姑找不到工作,身体又不好,所以她丈夫就给她买了一台缝纫机,希望能让她转移注意力。
但是没多久,梅芳姑姑就去世了,这台缝纫机就闲置了。
这些旧事听得鹿晓万分伤感,“那我把它的缝纫机借来,不是夺人所爱吗?”
鹿向平摇头:“他想回西北了,那么大的家伙,带走也不太现实。”
所以当鹿向平和梅芳提起鹿晓对缝纫感兴趣时,梅芳便提议让鹿晓将缝纫机带走。
鹿晓更关心另一件事情,“他为什么要回西北?”
吴城虽然比不上申市,好歹也是南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好,未来也将成为最宜居的二线城市之一。作为土著,留在这里不是更有前途吗?
鹿向平说:“他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已经变成了理想的腹地。都知道那里条件不好,但就像家人一样,哪里那么容易割舍。”他叹气笑着说,“他们那一辈的人,对过去的时代应该也是又爱又恨。”
这话听着,让鹿晓想起了赵河君。
鹿向平沉思了几秒,说:“不说这些,你打算用缝纫机做什么?”
一旦机器拿过来,再想和母亲糊弄就很难了。
鹿晓也躺在床上,说:“哥,你知道绣花机吗?”
“那是什么?”
鹿晓说:“我听说日本已经有成熟的绣花机技术了,国内暂时很少有厂子引进这种机子,更别提我们老百姓了。”
“你什么时候懂这么多了?”鹿向平捏了一下她的鼻头。
鹿晓皱了皱鼻子,这些当然是她前世学到的。
“所以呢?”
“有了缝纫机,我就能做更多东西,暂时不能和你说。”
她卖了关子,平躺下来,晃着自己的脚丫子,“等缝纫机来了,我就给我们全家做衣服。你等着吧。”
鹿晓的东西还在蒋明家里,隔天一大早,她借口逛公园,自己去了蒋明家。
路上经过集市时,街上的人不少还在讨论昨天抓到的人贩子。
听说人贩子是在渔船上被揪出来的,说不定今天会被拉出来游街,几乎大快人心。
一路听过来,鹿晓莫名有点自豪——那可是蒋明提供了重要线索才抓到的人。
蒋明的家是单位提供的公寓,鹿晓昨天并没有进去。
到了蒋明家门口,鹿晓看了下时间,才七点半,这个点,蒋明会不会没起床?
她站在门口用脚尖踢着地面,想敲门的手刚要放下,门就开了。
两个人突然相对,不知怎地,都生出了一股尴尬,同时避开了视线。
蒋明问:“怎么这么早?”
鹿晓干干地回道:“东西不是在你这儿吗?”
“你等我一下。”
鹿晓背着手在门口等着,昨天来的时候没看见里面的情况,此时屋子里也没开灯,并不亮堂,东西有点多,但都整理得四四方方,非常整洁。
蒋明这个人,果然表里如一。
不一会儿,东西拿出来了,鹿晓接过,点了下头,“谢谢蒋老师!”
“哦。”蒋明也点头。
霎时间,两人同时沉默,又不知道说什么。
鹿晓手里沉甸甸的,她指了指楼梯口,“那,我先走了。”
“嗯。”蒋明又是一个字的回应。
鹿晓纳闷地往下走,歪着头不解,怎么就尴尬了呢?尴尬中还有点小兴奋?
她走到下面,再往上看,蒋明居然还站在门口,正朝下看着她。大概没想到她会回看,他几乎慌张地撇开头,又想起什么,朝她挥了挥手。
鹿晓忍不住笑了一下。蒋明也笑了,晨光映照下的眸子闪着亮光,等鹿晓也挥手道别,他才回身将门关上。
鹿晓下楼后想起:他刚才其实要出门的吧?
真是奇怪的一次见面。
拿到东西后,鹿晓这回不着急出门摆摊了。鹿向平和梅芳姑父约定晚上去取缝纫机,她得将东西收拾一下。
到了下午,空下时间,她取出布头,缝制花样布丁。
经过两次摆摊和数次外出观察,她已经大致了解各路人的穿着服装。
工厂的工人们,不换男女,基本都穿蓝色的布料厂服,颜色有深浅,样式统一。
一些知识分子可能穿西装,这类人比较有钱,不少开着汽车这种稀罕物,大概也不会到她这个摊位消费。
有类似杨大友这种没什么工作,到处晃荡的当代非主流,追求时尚和怪异,也不会穿太多补丁的衣服。
还有就是学校的学生,低年级的穿高年级的衣服,多多少少带着补丁。
鹿晓从回到家开始就动手,做各种类型各种形状大小的补丁,叶子,花环,小动物等等,一天过去,做了二十几个。
手指肿麻得不像话,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到鹿向平回来的时候。
兄妹俩约着去梅芳姑父家拿东西。
梅芳的姑父是老知识分子,在家穿灰色长褂,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也相当斯文,才四十多岁,脸上满是沧桑沟壑,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
本来鹿向平要给他钱,对方并不收。
梅芳姑父满意地看着鹿晓,欲言又止,又说:“听说你最近在扫盲班?”
大概是梅芳说的,鹿晓点头。
他又问:“为什么要读书?是有什么理想吗?”
鹿向平听笑了,“这小丫头什么都不懂,哪有什么理想。”
“我有理想。”鹿晓不服地反驳,“但是我不告诉你。”
姑父笑了起来,欣慰道:“很好,那你好好读书,这缝纫机给的也值。”
鹿晓问:“您什么时候走?或者什么时候会回来?”东西不能白拿,鹿晓想给他做一套衣服。
姑父沉沉笑了两声,“过两天就走,或许,就不回来了。西北那边太需要人了。现在国家各方面都在建设,未来更多要靠你们年轻人,少年当自强啊。”
这些说教的词,如果之前,鹿晓听着一定不放在心上。但眼前的这位先生,即将躬身前往建设前线,那是发自肺腑的祝福,让他们一阵感动。
那是一台款式不算太旧的缝纫机,滴上润滑油之后,用着十分顺畅。鹿晓将它放在桌子旁,靠着窗户,她将线接上之后,用一些没用的布头试了几针,几乎如新。
鹿向平靠在门框上看她折腾。见识过她上扫盲班的劲,他已经不敢随便笑话她三分钟热度了。
如果是以前的鹿晓,拿到新东西之后,一定会在全家炫耀,恨不得搬出去告诉所有街坊四邻。
但现在的鹿晓,沉静地研究着缝纫机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步骤都熟稔得很,看不出多少兴奋,就像每天吃早餐一样寻常。
不知不觉,他的妹妹真的变了很多。
“妈不喜欢你做这些,你知道的。”鹿向平现在更多的是担心这点。
鹿晓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问:“要是有一天爸妈不让你娶梅芳姐,你答应吗?”
“能一样嘛!”
“就是一样。”鹿晓起身将缝纫机放好,一边说,“我对待这件事,就如同你对梅芳姐一样,我一辈子都离不开它。而且,它有魔力。”
“什么魔力啊?”鹿向平想听她能扯出什么。
但鹿晓却神秘一笑,拿出了她今天制作的补丁,放在了惊讶的鹿向平跟前,自豪地说:“东山再起的魔力。”
不管她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能有所倚靠的魔力。
一个冷冷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就这些小东西,能东山再起什么?”
赵河君不知道何时出现在门口,冷嘲热讽般地说着话,她走进来,抢过一把补丁,“就这丢人现眼的本事,就值得你骄傲什么?”
鹿晓被她吓了一跳,听她说这些话,心里又凉了一半,她弯下腰捡起东西,心疼地拍去了上面的灰,不能顶嘴,只能不解地看着赵河君。
鹿向平刚才被鹿晓的比喻说服,看着眼前的景象,立马感同身受,他扶着母亲的胳膊劝解:“妈,你让晓儿先试试总行吧?”
“我就不信,你能折腾出什么!”
平日里可亲又宠爱他们的妈妈,现在拉着一张脸,让两人同时感到陌生。
“为什么……”鹿晓皱紧眉头,几乎要发作。
鹿向平见风口浪尖即将爆发,赶紧对着鹿晓使了好几个眼色。
鹿晓沉住气,问:“如果我能将这些东西卖出去,您能答应我不再干涉我吗?”
赵河君冷哼一声,“明天,如果明天你卖不出去,以后也别再说摆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