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找了门好亲事
宣政殿。
蔺云沉靠坐在皇位上,一脸无所事事地听着大臣们上奏。
等众人都说完,他懒着声音道:“这些奏折都交给太子吧。”
“他会替你们处理的。”
一个大臣似有不满道:“陛下,这些乃国中要事,还望陛下您能亲自处理。”
这话引得蔺云沉端正了坐姿。
他看向那个说话的人,反问道:“怎么了,是太子哪里没有处理好吗?”
不等对方回答。
他便直勾勾地看向蔺予柏。没有缘由的斥责道:“你究竟怎么回事?”
“朕给你机会让你处理奏折,是为了锻炼你,培养你。你就是这么回报朕,回报众爱卿的?”
蔺予柏往外跨出一步,拱手弯腰。
声音平稳地回答,“回禀陛下,儿臣自问朝中之事处理得还算合适。不知钟大人哪里不满意,可以直说无妨。”
钟礼文眉头紧皱着。
他不满意的,是陛下已经让太子开始协理国事。那他所支持的皇子哪里还有机会可言。
所以他必须让陛下亲自重新掌管朝政。
而蔺云沉高声问道:“还算合适?”
“朕辛辛苦苦培养你那么多年,就为了还算合适这个程度吗?”
众人看,皆是陛下对太子寄予厚望的言语。
只有一人,面无表情地听着自己的父皇训斥他。
蔺予柏始终回避着高台上那个人的目光。低着头,不去看任何的人。
“你从生下来就是太子,未来更是大梁的天子。如今你觉得自己做得已经足够了吗?”
“不够。”
终于,他抬起头。
迎着蔺云沉的质问,他回答的很是干脆。
“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也是第一次,蔺予柏在朝堂之上如此坚决地面对了自己的内心。
他微微站直,拿出一早拟好的奏折,沉着声音,“回禀父皇。儿臣自知能力有限,难堪大任。”
“所以还请陛下能将在外多年的众皇子们召回,以协助陛下共创大梁盛世。”
一言落地,朝堂之上安静如斯。
没有人会想到蔺予柏居然主动请诏,将那些对他东宫之位最有威胁的皇子们召回。
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最想不到的人,是蔺云沉。
他眯着双眼,如鹰一般的审度着自己的儿子。
良久后,蔺云沉开口,“你什么意思?”
“儿臣并无其他意思。只是如今大梁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众位皇子在外历练多年,也是回京报效父皇的时候了。”
“你明知道……”
蔺云沉忍了差点脱口而出的话。
蔺予柏却继续仰着头,看着他,“父皇,天下人只会记得谁能让他们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
“其他的,跟他们无关。”
他当然知道蔺云沉担心的点是什么。
这么说,自然是为了能让他的计划可以顺利实施。
当蔺云沉紧蹙着眉头还在考虑的时候。
云琅突然站了出来,“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心系天下。”
“此举不仅能弥补多年来未开科举造成的人才缺失,亦可安抚众皇子的心情。”
云琅笑得谄媚,偏头看向了蔺予柏。
却被对方漠视掉,根本没回看他。
云琅再接再厉,“陛下。这些皇子也都多年未归京了,想必甚是想念陛下您。”
“大家说,是不是啊?”
众皇子是不是真的想念蔺云沉倒是未必。但众大臣都有自己的私心那是必然的。
所以当云琅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成了。
随着这些人的同意,高堂上的人脸色骤变。
蔺云沉先是看了看殿下的众大臣。而后目光盯在了蔺予柏的身上。
那眼神,冷漠的不像是父子。
云琅就像是一个跳梁小丑一样,一边奉承着蔺予柏。
一面又煽动着那些大臣们。
当他觉得自己倾囊相助了太子殿下后,还不忘看着对方想要求得夸奖。
蔺予柏并不需要他的帮助。
但既然他开口了,那便也欣然接受。
“陛下,云丞相说的也不无道理。”
“是啊陛下,这些皇子从燕京城离开时都还是小孩。如今回来,当是受得大用。”
“众皇子们也想回京报效大梁,报效陛下啊。”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
直到宣政殿重新恢复了安静,蔺云沉才堪堪收回视线。
他耸肩嗤笑一声,面上依旧是那个仁厚崇德的陛下,但眼睛里的冷,只有蔺予柏一人能看出来。
“太子倒是给自己找了门好亲事啊。”
蔺予柏再次弯腰,回避了他的目光,亦回避了他的言语。
但蔺云沉并不罢休,悻悻道:“召回皇子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朕说不清。但今日朕倒是看出了各位爱卿。”
“都在为了大梁的江山倾尽全力。”
话毕,大殿比刚才还要安静几分。
似乎连衣服窸窣摩擦的声音都消失了,众人被蔺云沉的话说的一动不敢动。
“太子的提议,朕可以考虑。”
说话的过程中,蔺云沉的目光始终看着蔺予柏。
似乎他所有的言语,都只是在针对这个提议的人。
“不过朕很好奇,太子就不担心这些兄弟回来,你还能坐稳这个位置?”
终于,蔺予柏抬起了头。
他目光沉沉,看着自己父亲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意味不明的复杂情绪。
说不上来究竟是什么。
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并不清楚对蔺云沉的感情。
“父皇既将东宫交由儿臣,那儿臣定当作表率。若是今后出现任何错误,儿臣愿自请废黜。”
此话一出,引起一片哗然。
大臣们有的震惊,有的庆幸。
今日能有太子做出这样的承诺,那往后只需要不断给他施加压力,等着他出错是指日可待。
若是东宫之位再次空悬,那么一切才刚刚开始。
蔺云沉没想到他能做此承诺,竟然突然觉得有了点意思。
一改刚才的笑,这回倒是认真起来了。
“行,既然太子都不怕,那朕也没什么担心的。高得福,传朕旨意。”
“即日起,凡年满十八的皇子,即刻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