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何为青蚨
范蠡七十二岁那年,他将自己创立的青蚨商道与俞氏医术,合二为一,改名为青蚨天医。
对,范蠡也是天医大家,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尝吴王夫差的粪便,便知病情,勾践知道个屁!是范蠡教他的,明白不?
他师傅计然写的《青蚨经》二十七篇,他详细的注解后,秘传门人,相当于道教的《道德经》,是我们青蚨商道的祖经。
你正式入门后,会传给你的。
什么是青蚨?我告诉你:
青蚨,是传说中的小虫子,我也没见过。传说青蚨生子,母与子分离后必会聚回一处。
人用青蚨母子血各涂在钱上,涂母血的钱或涂子血的钱,用出后必会飞回。
所以有“青蚨还钱”之说,“青蚨”也成了钱和财富的代称。明白不?
青蚨的弟子有吕不韦,但他功成不知归隐,最后饮鸩自尽。
汉代的无盐,邓通,三国时的糜竺,对,就是刘备的小舅子,特有钱!
唐时的郑凤炽,宋代的朱沖,明朝沈万三,对,传说他有聚宝盆,那是胡扯,哪有什么聚宝盆?实际上是张三丰传他的《青蚨经》。
张三丰学过青蚨天医,但他学的杂,儒释道医卜,诗书画剑拳,样样皆通,是一代宗师。
清代的王炽,世人称他“钱王”,他是沈万三传人,比胡雪岩有钱。
他们都是青蚨弟子,深得《青蚨经》的奥妙,聚财巨万。
胡雪岩?胡雪岩不是青蚨门人,他是红顶商人,明白不?
春秋时扁鹊,汉代医圣张仲景,三国时的华佗,晋代的葛洪、南梁的陶弘景都是天医后人。
一直到唐代药王孙思邈,宋代陈抟老祖,明代李时真,清代傅山傅青主都是天医后人,也称道医。
这时,我听院子里有个女人对狗狗的说话声,温柔而带笑意。
“你师娘回来了。”师父说。
阳光下,一个穿着蓝色道袍的女人,站在院子里。
两只狗狗正围着她跳着,欢快的跳着。
她伸出洁白如脂的手,温柔的抚摸着黑狗的头,轻声的说:
“大宝,你不能欺负二宝啊。二宝现在有你们的孩子了,你要让着她点喔~!”
她目光柔和、眼睛秀美动人、鼻子高挺又娇翘、秀丽不露骨。
嘴唇圆润饱满,脸盘线条顺畅、柔和不僵硬,美丽至极,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仙女,就那样呆呆的看着她。
古人说惊为天人,我才知道的为什么要用惊这个词!
那是惊讶!也不准确,应该是震惊!
好像也不对,应该是震撼吧!对我来说就是震撼!我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女人。
我看不出她的年龄,师父五十多了,她最少也有四十多吧?
但她的身材和皮肤,看上去最多也只有二十几岁,却又不似少妇的妩媚。
她温柔而娴静,仪态万方,一举手,一投足,一低头,都让人心动。
用珠圆玉润来形容似乎更准确些。
不!应该用徐志摩那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来形容比较恰好。
师傅走过去说:“你挖了这么多?背不动放在那,我去背呗!”
师娘莞然一笑:“这两天天气好,正好多挖点,蒸了好晒干。野猪又多,被它们糟蹋了不少。”
低言细语,如春风拂过心头。
我不禁醉了!
师傅向我招招手:“丕扬,你过来,见过你师娘。”
我从迷眩中醒过来,忙走上前去,鞠了一躬说:“师娘好。”
师娘点点头,对我们说:“我身上汗津津的,我去擦下换身衣服,再给你们做饭。你们把它们都洗干净了,下午我还要蒸了晒。”
师娘走了。
师傅将那背篓,拎到水池边,将一篓块状的、沾满泥土的、不知道什么的药材倒进池里。
池水一下子就浑浊了起来,师傅将水池上的一根竹水简往墙外捅了捅,一股清澈的泉水就顺着水简流了下来。
这水简就是将一根毛竹,劈成两半,中间打掉竹节,就可以引泉水到家。
用时向外捅一下,不用时抽离即可。
山里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这样自制的自来水,简单而又方便。
师傅递给我一把刷子,叫我怎样清洗药材上的泥土。
我问:“师傅,这是什么药啊?”
师傅说:“这你也不认识?黄精啊。”
“黄精我听说过,但不认识。”我说。
师父说:“黄精可是滋补上品,对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服用黄精来补中益气、调补脾胃。明白不?
“还可以缓解身体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遗精滑精等症状。
“你受过伤,可以让你师娘给你调理调理。”
“师娘会医术?”我问。
师傅边洗黄精边说:“你师娘是天医门的第96代传人,你以后就跟她学天医术。”
“师傅,你不会天医术吗?”我有点惊讶。
“我是青蚨天医派的,自然也会天医术,只是没你师娘精,我主要是学画符念咒的祝由术,
青蚨是我主修的,你以后要跟我学怎样赚钱,怎样理财。”师父说。
跟师傅学赚钱理财?
我打量着眼前这位有点落拓、穿着随意、长髯飘胸的中年道人,感到赚钱和发财,似乎和他不怎么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