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辣小龙虾
转眼,杜若摆摊已有一周的时间,卤味在市场上的接受度越来越好。
这天她与何秋娘摆摊回来,在家里看见了柳菁表姐。
她心中一喜,表姐这是成功说服了舅舅舅妈?
柳菁一见到小表妹也很开心,冲上来喜气洋洋道:“若若,我爹娘同意我来帮你了!”
这次来不光是柳菁表姐,舅舅舅妈都来了。
舅妈张氏是个憨厚老实的,很是热情地帮忙提东西。
“若若,真是麻烦你了。”
杜若笑道:“舅妈,表姐能来帮我最好不过了。”
柳菁则嘟着嘴不满娘亲的说服,嘟囔道:“我的亲娘诶,你闺女可不是麻烦!”
张氏无奈地点了点女儿的脑袋,“你啊,比若若痴长几岁,人却不如她稳重。”
柳二娘听见后,忙打圆场道:“嫂子,菁菁也很好嘛,活泼点惹人疼。”
家里来了人,院子里头热闹极了。
杜若兴致勃勃地挽起袖子,打算亲自下厨。
话说她有好些天没下厨了,主要是外婆心疼她在外摆摊辛苦,每日她回来就让她好好歇着,家里一点儿活计也不让她沾手。
这不,手有点生了,不过好在底子还在,稍微适应了一会儿后,效率就恢复了以往的水平。
她今天在街上碰到了一种令她十分垂涎的食材——小龙虾。
在华国的历史朝代中是没有小龙虾的,本土虾倒是有,名为蝲蛄。
蝲蛄看起来和小龙虾差不多,其颜色较黑较暗,栖息于山溪或河川中,不过其对于水质的要求则比小龙虾要高很多。
稍微受到一点污染就能令其死亡。
她今天买到的虾却不是蝲蛄,而是真真正正的小龙虾,原名为克氏原螯虾。
张牙舞爪的暗红色格外引人注目。
大兴朝的百姓衣食丰足,自然看不上这怪模怪样、壳多肉少且腥臊的虾子。
卖虾的是一位老人家,脸色布满了深色的沟壑,面容愁苦。
家里的水田不知何时招了这大量的虾子,稻子被啃食了不少,他有向衙门报告过这种虫害,差爷们暂时也没有应对的法子。
他原本是想着提来京城试试看,都说京城的人聪明,或许有人知晓治这虫害的法子。
可他守了半天,也没有人搭理他。
刘老根心里更愁了,这么一大桶虾子他只抓了半刻钟,若再想不出法子,地里的稻子都要被啃光了。
今年的收成可怎么办哟。
就在他快要绝望之际,他面前突然出现了两个小女娃,其中一个小女娃显然认识这种虾子,面上挺高兴地把他一桶虾子全部包圆了。
刘老根也顾不上许多,赶紧问道:“女娃,你可知晓怎么治理这种虫害”
他把自己的困境仔细跟她说明。
杜若听后,眼睛里有些复杂。
前世她倒是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农民会有这样的苦恼,或许是因为现代的农药强大,又或许是小龙虾几乎是没有泛滥的机会。
所以她并没有什么好法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小龙虾吃掉。
这位老爷爷显然急狠了,差点没哭出来。
杜若于心不忍,便道:“老人家,你回去之后就把这些鳌虾抓起来,先放桶里养着,之后我向你收购一些,可以嘛?”
她相信,只要烹饪得当,小龙虾定会风靡整个京都,到时候估计小龙虾都不够大家吃的。
所以这桶小龙虾是刘老根为了答谢她而送的,根本不要钱。
舅舅看见桶里的小龙虾,也惊异道:“这不是田里肯稻谷的虫子吗?若若,你这是哪来的?”
杜若闻言皱了皱眉头,看来小龙虾在大兴朝的泛滥程度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怪不得那位老爷爷这么着急。
“舅舅,现在田里这种虾子很多吗?”
柳三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愁道:“是啊,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虫子,今年突然冒出来很多,不仅是田里,山上也有不少,很多草丛树木都被啃光了,大家怎么除都除不尽,今年的收成肯定要减半了。”
杜若:“舅舅,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
柳三郎坐直身子,眼睛迸发出了希望,“是什么法子?”
“把这鳌虾给吃掉就好。当然,不仅我们自己吃,还要发动大家吃,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吃?”柳三郎有点吃惊,“这能吃吗?”
杜若笑道:“当然,这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呀。或许以后这鳌虾会被吃灭绝了也说不定呢。”
大家一听有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法,顿时围着杜若详细询问了起来。
可杜若着实馋极了小龙虾,皱了皱鼻子道:“诶呀,先把这鳌虾处理干净,等我把它做好,大家就知道了。”
说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如自己亲口尝尝其中滋味儿。
有大家的帮助,小龙虾很快就被处理得干干净净。
之前她调制卤料时还剩了不少香料,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场,除此之外,她还偷偷从小洋房里拿出了几个干辣椒,做小龙虾没有辣椒怎么行?
不过她也很贴心地做了不辣口的小龙虾,简版的十三香小龙虾滋味也不错。
灶里的火烧得很旺,呲啦一声,是油下了锅。
放姜片、花椒等香料爆香,再放入几勺自制的酱,均匀炒香。
这个时代没什么污染,小龙虾也干净得很,不用事先过水和油炸,直接下锅翻炒,加盐、蒜瓣,料酒去腥,注入清水没过小龙虾表面。
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慢炖煮,直至收汁。
杜若带回来的小龙虾分量很足,足有一大锅,经过烹饪后,小龙虾的颜色更为红艳,看着格外喜庆。
香料的味道是浓烈而刺激的,厨房外头的众人显然被馋着了,纷纷耐不住往里头看去。
柳菁更是扒着厨房的门,朝小表妹急急道:“若若,快好了吗?”
“再等等。”杜若也馋呐,她前世就是十级的小龙虾爱好者,每到夏天吃小龙虾的时候,她总喜欢呼朋唤友往那街边的大排档一坐,再点上几罐冰啤酒,夏日的酷暑瞬间消失不见,只剩全然满足。
虽然她做小龙虾的材料不及前世大排档那么丰富,可得益于小龙虾超高的品质,闻这味儿竟比前世还要更香!
柳三郎赞叹道:“闻着这味儿,指定错不了。这下大家伙的稻子有救了。”
柳姜氏赞同地点点头,“三郎,你回村后就把若若的法子跟大家伙说说,发动大家吃这虾子,好歹也是道荤腥不是?若有人不信你,偏说虾子有毒啥的,你就让人先剁碎了喂鸡,鸡吃了没事,人肯定也能吃。”
“嗯,娘,我知道了。”
很快,两盆小龙虾就被端上了桌。
因着家里有人不能吃小龙虾,杜若又做了几个营养健康的菜。
“香辣小……鳌虾和十三香鳌虾,吃不了辣的就吃十三香的,味道也一样好吃。”
杜若差点就把小龙虾的名称大刺刺地喊出来,幸好她及时收住了。
现在可是封建社会,皇帝自诩真龙天子,皇子又为龙子,龙字可是个忌讳。
大家是第一次吃小龙虾,都不知道怎么吃。杜若只好率先拿起一只香辣口味的示范了起来。
“先把虾头拧掉,之后再剥虾尾……”
虾肉雪白,沾了点红色的酱汁,嗷呜一口,杜若忍不住享受得眯起了眼睛。
这小龙虾肉质十分弹牙爽滑,香辣鲜香,令人不能自休。
杜若动作飞快,一连吃了好几只过足了瘾。
大家学着杜若所教的技巧,纷纷上了手。
“果真好吃!”
“若若的手艺太好了。”
“这虾子的味道这般鲜嫩,何愁问题不能解决?”
众人狼吞虎咽,辣得直吸气也不想停下来。
这就苦了杜河夫妻,还要小冬儿。
只能吃着寡淡的菜肴,羡慕地看着众人大口吃肉。
杜若看见了父母亲克制不住的馋样,开口安慰道:“爹娘,你们先养好身子,等你们好了,我再专门为你们烹饪。还有小冬儿,你可要快点好起来呀。”
何冬儿握着小勺子,郑重地点头道:“冬儿好好吃饭,身体很快就好了。”
——
吃了饭,舅舅舅妈就提出了告辞,杜若给他们装了一些吃剩的小龙虾,让他们带回去给没来的表哥尝尝。
舅妈张氏握着闺女的手来回叮嘱,要听奶奶的话,不可任性,不能给姑姑添麻烦……
柳菁乖乖应下。
送走了舅舅,杜若受父亲大人之命,出门前往赵家。
手里还端着一碗小龙虾。
既然别的村子都出现了小龙虾泛滥的情况,山原村自然也不例外。
杜河心系大家的口粮,让闺女赶紧去找老村长,即刻采取措施,也能及时止损。
杜若到赵家时,赵家众人正在吃晚饭。
听到她的声音,赵李氏起身相迎,“若若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杜若微扬了扬手中的碗,“我来给赵爷爷送点好吃的。”
赵爷爷是赵铁柱的亲爹,也是山原村的村长。
他这几日为不知名的虫害愁得厉害,整日眉头紧锁,听见这话后也没能舒展眉头。
只是待他看到碗里的东西时,他差点就失了态。
“小若若,这……”
杜若笑道:“香辣鳌虾,也不知道赵爷爷喜不喜欢?”
赵老村长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的用意,捏起一只小龙虾,好奇道:“这怎么吃?”
杜若又耐心地教起了众人剥虾。
老爷子尝过之后,起身把杜若喊了出去。
“小若若,你方便说一下这虾子的烹饪方法吗?”
杜若将老爷子扶坐在凳子上,之后回答道:“这是自然,我爹让我来找您也是这个意思。”
“葱姜蒜能去腥……酒也可以,简单地蒸或炒的滋味都不错。它也能拿来喂鸡喂鸭……我想跟村民们收购一些,打算放在摊子上卖……”
赵老村长欣慰地拍了拍她的手,认真道:“丫头,我代大家伙感谢你。”
杜若笑靥如花,“没事儿,我也是山原村的村民,应该的。”
——
其实不止老百姓们为这场出乎意料的虫害发愁。
此时御书房内也是灯火通明。
殿外的守卫下意识地放轻了呼吸,里头年富力强的皇帝心情可不怎么美妙,刚刚发了一顿火。
“诸位爱卿,不知你们可想到办法没有?”
倒霉蛋大司农汗流不止,撑着胆子上前道:“启禀皇上,目前司农寺已用莽草、蜃灰、硫磺等常用的除虫方式进行了试验,对这虾子几乎没什么作用啊。”
皇帝捏了捏眉心,看向户部侍郎严崇,“爱卿,你可有何想法?”
严崇恭敬道:“皇上,微臣愚钝,暂无行之有效的法子。不过既然刚才陈大人说那些法子都没用,何不让老百姓将这虾子捉干净,以火焚之,永绝后患。”
“若无别的办法,这倒是一个好法子。大司农,听清楚了没有?”
大司农跪下,“臣听清楚了。”
“哼,朕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老百姓有饿死的情况。”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
——
第二天,因此要上新品小龙虾,杜若推迟了进京的时辰。
老村长一大早就把村民集中起来,提供了解决虾子的法子。
“你们可以自己处理,炒了吃,我昨儿就吃过了这虾子,滋味甚好。也可以将其抓起来,卖给小若若,她愿意以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
老村长的话闭,村民们就爆发出了激烈的讨论。
“嚯,这虾子真的能吃?”
“村长不是说了吗?滋味甚好,不行,我也让我婆娘做做看。”
“我还是不了,那虾子看着就异常丑陋,壳又厚又硬,怎么吃?”
“什么时候散会?我要去抓来卖给若若那丫头,也是不少进项呢。”
……
杜若没等多久,村民们提着木桶络绎不绝登了门。
“若若,村长说你收这虾子?”
杜若点点头,“是啊,婶子,来过称吧。”
“您这桶里一共有十二斤虾子,一斤两文钱,共二十四文,您点点。”
这位婶子捧着铜板出了门后立刻撒开脚丫子狂奔,真的赚了钱了!她得勤奋些,再多抓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