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书生意气终归芳华
中国历史上波涛汹涌的一九五八年终于过去。一九五九年元月底,正值隆冬腊月,寒风刺骨,学生们殷切期盼的寒假总算到来了。既要与家人团聚又要欢度春节,这让所有的学生都兴高采烈。但是,当文程下了火车匆匆忙忙踏进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母亲竟然带穿着一身孝衣,她表情木然,也许是眼泪早已流干了。文程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母亲看见文程回来,艰难地呜咽了一下,红红的眼睛却流不出泪水来。母亲本来瘦高的身材,现在更显得瘦了,还明显得有点驼背。母亲嘴张了张,虽然没有说话,但文程心中早已明白,自己父亲已经不在了。父亲才五十四岁呀,怎么就已经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文程父亲名叫李运身,算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早年毕业于开封高级师范学校,先是在豫东永城县当了几年中学教师,后来全民抗日战争开始,一身书生意气他,选择了投笔从戎,后随部队转战南北。抗战期间,他是地方守卫团的一名文书,他所在保安军队为守卫家乡与日军多次血战,许多与他同期入伍的师生血染疆场,他也多次死里逃生,多次轻伤。解放战争后期,文程父亲所在地方保安部队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兵团一二七军310师,他作为文职小军官,又随军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四川巴中起义。50年部队改编时,上级领导希望他这个文化人能继续留在部队,但在征求他个人去留意见的时,思家心切他坚决要求解甲归田回归家乡。当时他父亲一心想效仿陶渊明,梦想以田园生活度过自己后半生。那怎想,由于家庭被划成地主成分,又由于后来阶级路线越来越认真,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最终他沦为人民管制对象。原来常年的军旅生活,走南闯北,文程父亲的身体素质并不差。后来,可能因为后来生活经历和自己初衷出入太大,于是他长时间心情郁闷,郁郁寡欢,使得他身体每况日下。文程深为父亲的一生不忿,父亲年轻时候意气风发投身当时国家落后的教育,一心想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而出力;随着抗日战争开始,正值国家危难之际和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他父亲又书生意气,毅然弃教从军,八年抗战、风餐露宿,转战于长城内外、黄河南北,虽然没有什么赫赫战功,但也算为国家和民族尽了忠,出了力。他想,自己父亲如果考量自己的人生轨迹,扪心自问,应该可以说自己没做过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最终竟变成了国家和人民的敌人。所以他思前想后,悲愤交加,终日郁郁寡欢。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长时间愁苦焉能不病?而且思想上病往往吃药也是无效的。
俗话说“阴来阴去下大雨,病来病去病倒身”。文程父亲不到五十岁,就感觉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就垮掉了。队里的重体力活干不动,队长只好让他在菜园子里拔草剔菜。后来有人提出意见,说是不能让地主、伪军官身份的人在菜园子里享清福。生产队长为了表示自己的阶级立场坚定,就顺水推舟把文程父亲调换工作,让他和棒劳动力一起去大田里干活。文程父亲本来就有病,身体瘦弱,又加上吃不饱,更使他干起活来少气无力。与那些青壮年劳动力相比,体力相差太远了。男劳力每天十分,女劳力每天八分,文程父亲每天只能得六分,就那还往往因为完不成每天的劳动定额而被批斗。
后来村子里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文程他们村镇上有一个富农成分的社员叫王应林,年纪也是五十多岁,解放前上过几年小学,当过国民党的兵,解放后回家务农种地。乡村公社化以后,生产队长交给他一把鞭子,让他赶牛犁地,秋天大田里的豆子已经收割完毕,正是犁地种麦的季节。有一天他赶着两头牛去犁豆茬,因他很少干农活,犁地不在行没经验,犁地时手忙脚乱,只把注意力放在犁子上。豆茬地里有一口井,是两年前初级社时候为了抗旱人工挖的。事有凑巧,正当两头牛走到离井不远处,互相扛起垧来,走在垧沟里的大牛一下子把拉边套的较小的牛扛掉井里去了。井里水很深,如果是在河里牛会浮水,井里地方小施展不开,等到他跑回家叫几个人来捞牛时,小牛早被淹死了。那时牛可是生产队里的宝贝蛋,何况正赶大跃进,又值犁地种麦的紧要关头,生产队长十分气恼,把王应林狠批了一顿,交代食堂一天不给他饭吃,后又把这事汇报给了大队。大队治安主任是专管地、富、反、坏、右等五类分子的,于是把批判王应林当成他的主要任务,又发动群众张贴批判王应林的大字报,大字报上还有王应林一手抓住牛尾巴,另一只手猛地把牛推到井里去的漫画。后在剥死牛的时候,偏偏又在牛胃里发现有针和一些短小的铁丝头,于是漫画上又出现了王应林一手掰着牛嘴,一手往牛嘴里填针和铁丝的漫画。这个行为,当时属于破坏生产,是重罪,加之又发生在这个阶级敌人身上,所以就成了一个严重恶性事件。一天晚上,乡治安主任把社员群众召集起来,组织现场批斗会,指使青壮年劳动力,对已经饿了两天的王应林猛烈批斗。刚开始时是你推一下他搡一下,然后是你一耳光他一拳头,紧接着就是拳打脚踢,不一会就将这个瘦骨嶙峋的三等社员打翻在地。当治安主任怒吼着要他爬起来时,他怎么挣扎也爬不起来,旁边有人高喊:“他是耍死狗,装死吓唬人,不能让他的阴谋诡计得逞!”,这些话让治安主任更加恼火,一怒之下照着王应林的胸腹部猛踢几脚,说是为了杀一儆百,于是王应林就一命呜呼,魂归故里了。然而事后却风平浪静,并没有人对治安主任责备一声,这件事对文程父亲的刺激很大,有种唇亡齿寒的感觉,从此以后更是闷闷不乐,他预感到自己早晚也会是这样的下场。后来天气变冷,因家里缺衣少食,长期营养不良、有病强熬,他父亲的身体也是加快衰弱。
有一天,晚饭后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体感格外寒冷。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早地就睡下了。正在大家酣睡中,忽然生产队的广播声响了,还怕睡梦中的人们听不见,又派人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一遍。要队里所有的男劳力赶快起来,去地里刨红薯。说是现在已经飘雪花了,大家要立即动手把剩下的几亩晚红薯,赶紧从地里刨回来。这样,正可以体现一心为公的精神。不然,天降大雪就会把红薯冻坏在地里,那可是年前二百多口人的口粮啊!本来那几亩晚红薯早该刨回来了,主要是深翻土地时间紧任务重,小麦迟迟种不上,一切事情都要为播种小麦让路,所以那几亩晚红薯一直被搁置在那里。那夜月暗黑加之又是阴雪天,可谓伸手不见五指,当时队里也没有照明设备了,大家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可以刨红薯?可是,队里命令如山,任何人都不敢不去,文程父亲就更不用说了。按照生产队长的要求,每个劳动力扛一把钉耙,拿个布袋,每人只管一行,摸着红薯秧子找根,连刨带扒。大块的还能摸到,小块的就漏网了。那一次摸黑刨红薯只干了两个多小时,因为雪越下越大,据说是队长也被冻得实在吃不消了,不得不下令收工。父亲回来的时候已经走不动了,是邻居家的一个年轻人把他搀回来的。从这时候开始,文程父亲就一病不起。文程父亲刚病倒的时候,队长照样天天喊他干活,后来看他身体实在不行了,就不再来喊他了,但因为文程父亲是管制对象,队长就把他因病不能干活的情况反映给了大队。专管五类份子的治安主任也姓李,是个愣头青,俗话叫做二杆子,虽然年轻却和文程父亲是同一辈份。第二天,他就来到文程家,一进门就说:“听说你有病不能干活了是吗?报纸、广播经常表扬模范人物带病工作的先进事迹,你怎么不向他们学习!”。文程父亲胆怯,声音很微弱,颤巍巍地说到:“我身体真的不行了,现在连站都站不起来,怎么干活呀?”,“你不想干活也可以,但必须把以前国民党发给你的军用品交出来。”,“我回来时只穿了一身便服,所有的军用品一件也没有带回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怜’。也许是治安主任看出他的身体实在不行了,于是愠怒的脸色终于放下来,还嘘寒问暖地安慰了他两句。
治安主任走了以后,文程母亲就赶紧去街上请医生,街上的医生请来看过后,都安慰文程母亲说是没大病,只要静养一段时间就会康复。其实真正的原因,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只是谁也不敢把“缺乏营养”说出来,因为那意味着对当时大好形势的否定,给国家抹黑,肯定会大祸临头的。在文程父亲的最后几天里。文程母亲为了缓解他饥饿感,常常为他冲些盐水做为咸茶,每当他父亲喝过咸茶后,精神就会奇迹般地好一阵子。但是,连喝几天咸茶后,本已骨瘦如柴的身体渐渐地浮肿了起来。当时有个喝咸茶的顺口溜,“喝得饱,饿得快,肿了大腿肿脑袋”。说也奇怪,许多被饿死的人都要经过浮肿的过程。文程父亲死后,他母亲向生产队提出请求,想让队里解决个棺材,队长却说:“队里没有钱,用什么去买?”,“队里找些杂木打一口棺材也可以呀。”生产队长两手一摊:“大炼钢铁时,稍大一点的树木都砍完烧炭了,队里那有树,用什么打棺材?”,一脸十分为难的样子。当时在场的还有邻居家孙大叔,他无奈地说道:“实在没办法,只好用芦席了,现在能占一条芦席就不错了,有些人死后连芦席都占不上。”,队长一声不吭。文程母亲看队里一分钱也不打算花,无奈之下,只得把家里床上唯一的一张芦席揭下来,了却了父亲的后事。想不到这意味着对亡人惩罚性的最寒酸殡葬方式,五十年后却成了后来社会认同的绿色环保葬礼,恰恰符合在地球上不留痕迹回归本原式的倡导,正应了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母亲还对文程说,父亲临终的时候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以后每年的清明或忌日…不要忘记…上坟的时候给我送来一个大大的白面馒头。”,这就是文程父亲临终前的最高愿望。其实这个愿望在到时也并不低,在那个连糠菜都奇缺的时代,就连这不高的要求,他和母亲也的确给他兑现不了。更何况他又被定为管制对象,为了避免别人说不能与阶级敌人划清界限,文程作为儿子,他的眼泪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为父亲抛洒。他就连悲痛的心情也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不敢有丝毫的蛛丝马迹表露出来。多年后,他多次回顾父亲人生过往,他心中给于父亲的评价是无愧国家、无愧人生,只有愧于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父亲的三个子女,两个继承了他早年职业,成为人民教师,为国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三个子女也都年过耄耋,文程常想他父亲本也可以长寿的,但命却未过甲子,而且是在病困潦倒、饥寒交泊中,卒于那个火红的年代。他自那刻起,开始相信人的命是有天宿的。
《行香子》
翠峰叠矗,隋堤畔处,聚学子,殷勤教读。曙兴夜续,不惮辛苦。靠心中情,手中笔,腹中书。
持强侵入,践我国土,恨日寇,凶残屠戮。书生意气,投笔从武。持一把刀,一杆枪,一腔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