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遇险
他在看燕洵。
此刻,那位飞刀高手燕洵,正一脸淡定坐在最角落的帐子里观看擂台。腰间一对古朴的双刀不甚引人注目,倒是脸上一道长长的刀疤分外扎眼,配上他冷淡的气质,让人避之不及。旁边过去数三人,坐着的那位中年男子,便是洛国飞云寨寨主马不平,与燕洵清冷的气质不同,马不平更像是个农家男子,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头上包着洛国特有的头巾,腰间别着一根马鞭,正与旁边的几个男子谈笑风生。
叶白芷眼神中写满期盼,不知今天能否有幸目睹几位高手的风采。
正出神,安阳郡王已经起身,拱了拱手,朝于微容辞别:“本王今日还有事,就不在这里打扰二位雅兴了!”
于微容和叶白芷恭谨行礼,心里默念,恨不得他速速离去。安阳郡王盯着叶白芷,突然笑了一下。于微容见了只觉得古怪,目露探究之意朝叶白芷看去,叶白芷此刻全副精力全在几位高手身上,无暇顾及。
也不知这几位大侠何时能出场。
“白芷,你在看什么呢?这般入神?”
安阳郡王离开,于微容也带着松懈下来,拿起桌上的青枣,自顾自吃起来。
“你说,燕洵的刀和马不平的鞭子,哪个更快?”
“必然是鞭子啊,打的远。”
“可燕洵身形更快,马不平没练过内功,靠的是蛮力。”
“那我内力也不好,可是我的银针,你接的住嘛?”
叶白芷回过头,像被说到了痛处,抖了抖嘴角。于微容偷笑:“所以武功之事,不能看谁高谁低,要看怎么打?”难得在言语上可以占便宜,她不免有些得意。
正说着,擂台上突然一阵山呼海啸。二人望去,原来,竟是燕洵出场了,和他对阵的是神都禁卫军大统领郑千山家的儿子郑裕。郑千山也算齐国高手,只是这郑裕,不知道有没有得他父亲真传。二人同样使刀,只是郑裕是横刀,燕洵是朴刀。
出于礼节,燕洵让了三招。只见须臾间,郑裕一刀劈过来,直捣胸口,众人一惊,燕洵神色未变,刀尖距离心口一寸处,他朝左侧一歪,刀尖斜斜从项间掠过,几缕青丝扫落在地,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他便从郑裕腋下穿过,转眼间挪移到了他身后。
好身手!叶白芷忍不住叹。
“刚才他脚下使得,可是鬼影飘风?”于微容惊住,传说中的瞬移轻功术,今日竟得幸一见。叶白芷点点头。
场上,郑裕已然反应,急忙回撤,只是刀锋已然没了刚才的威力,燕洵一个横腿扫过来,竟一脚将他手中的横刀踢飞!
那横刀朝着人群中飞来。
叶白芷大惊,不顾一切纵身跃起,在半空中飞起一脚,那柄刀改变方向,力度也弱了许多,但仍直直插入一旁的立柱,只是入木浅了许多。
众人一阵惊呼,一片哗然。
于微容骇住。才反应过来,若不是叶白芷一脚踢飞,那柄刀可能要刺穿自己的脑门了。
堂堂高手怎会有此失误?叶白芷冷冷看着燕洵,后者一脸歉意,正朝受了惊吓的于微容行礼致歉,仿佛真是比试之间刀剑无眼导致的误伤。
“小公子,真是对不住!没成想这擂台这般小,脚下力道没收住!没吓着吧!”
于微容用力咽了咽口水:“无妨!”
叶白芷站在离他几步之远,冷冰冰的说:“没想到天下无双的双刀第一人,居然也会犯如此低级错误。想来这天下第一也只是徒有虚名!”
不待对方回答,他便自顾自朝帐中走去,想起此前,紫苏传信,二少爷在凉山遇袭一事,说对方招数阴狠,不似中原人士。难道是燕国所为?如此一想,他不由心头一凛。到底是何人,几次三番要下手?意欲何为?
再无看下去的心境,叶白芷拉起于微容,急急的挤出人群。
于微容不明就里,但也明白刚才太过凶险,一路上叶白芷不欲多说,于微容看着他面沉如水,知他心情不佳,也不打扰。
马车到了敬王府,也不等叶白芷,逃也似的飞奔到小院里。
“哎呀,师傅,今天真的太凶险了,我差点被”话说了一半便被咽了回去,因为秋老先生房中有客人,是敬王殿下和他的那位门客白暄。
于微容进去的时候,众人似乎在谈论要紧事,敬王脸上一脸笑意,而师傅则绷着脸,一副老大不高兴的样子。于微容收敛举止,急忙规矩行礼。
“不知敬王殿下和白先生在此,微容冒失。”
“无妨,于先生,是我非要来老先生这里讨一杯清茶,聊聊天下事,向老先生讨教一二,没想到啊。。。。。。”他眉眼带笑,看着于微容竟像是看着什么稀罕物。于微容纳闷的朝师傅望去,师傅并不看她,目光却朝案桌上扫了一眼。
只见旁边的案桌上,摆着一份展开的手札,于微容瞧那字迹,竟是自己的。
她昨日无事,翻了翻翰林院抄录的文试考生的文章,有感而发,便也写了一份。也未放在心上,今日出门时就随便摆在房中的案台上了,怎的会到了师傅房里?
“今日本王闲来无事,便来这南篱院随便走走,恰逢秋照先生在扫洒院落,晒了许多书。我随便拿起一份,便是这篇《定国策》,读来甚是新鲜,谁知竟是于先生手笔。”敬王说的云淡风轻,“这可是于先生自己写的?”眼中竟隐隐有期待。
于微容朝师傅看一眼,师傅捋着胡子,很轻微的点点头。她只好说:“是微容闲着无事,写着玩耍,让敬王殿下见笑了。”
“为君者,民若子,当以身作则,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矣,民效仿之,而非不为。思民之忧,防民之口,民困,则君不为,民忧,则君不贤,民言,则君不德;老子曾言,‘治大国者如烹小鲜’,文火而徐徐图之,德为先,礼法次,吏师并之,不可以吏典授予天下,礼与法,皆表里也。若君德贤,天下皆顺,万民归心太平盛世当居安思危,天下无事,不可废备。军备之要,在于政。地广人众,不足以强国,厉兵秣马,总以精兵以强之;强兵之计,在于富民。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不养,甲兵之本,必先于田。治世根本,乃为民生,民之本,在于农”
敬王的声音很好听,娓娓道来,在幽静的南篱小院中格外嘹亮。他的语调抑扬顿挫,然文松阁师徒四人,脸上却神态各异。
秋老先生捋着胡须:“是老夫平日里太过纵容这位小徒弟了,以致他胆大妄为,竟敢妄论国策,还望殿下勿怪。”
“先生谦虚了,于先生不过十二岁年纪,却有如此眼界,这篇《定国策》,所谈涉及为政、为军、帝王德行、民生,可见于先生平时,对政事颇为上心,读的书也多,否则,怎会一夜之间便写得这见地独到的文章呢?”敬王笑着,很是兴奋,“果然有先生当年风采!我定要向父皇禀明,小小年纪有此文采,将来必成大才啊!”
于微容却大惊失色:“殿下不可!”
敬王没料到她如此反应,奇怪问道:“于先生不愿?”
“我”
我是个女儿家啊!你们齐国不是不准女子涉政嘛!于微容低着头,可却不敢说出实情,若惹怒圣意,惹个欺君之罪,先生和师兄的安危不说,怕是文松阁也要遭殃。
“殿下,我这小徒儿甚是顽劣,又被我惯的无法无天。写文章还可,若是拘于朝堂,恐难自立。想当年,周氏四郎性情桀骜,常因出言不逊触怒圣颜,最终流落异乡。我这徒儿比之周郎,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少不更事,老夫年事已高,还想留他在身边作伴。何况,小小年纪,性本纯良,尚需人情磨练,而非立于这一方之地,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若是成名过早,恐他为声名所累。”
秋老先生直言不讳,敬王没想到他竟提起周宏全,仔细一想,也能理解,当年荆国公爱及幼子,未让他从军,而是送入文松阁,本也是想着,周氏儿郎皆是武将,九死一生,如若有朝一日悉数战死沙场,也算留个血脉。岂料,这番打算反而害了他。每每念及此,都令人唏嘘不已。
周宏全与荣王妃是一母同胞,想起荣王妃平日对自己的诸多关爱,他不禁有些犹疑。
于微容实为大才,如果错过,不止是他敬王府的损失,恐怕于齐国也是极大的错漏,若他日被他国所用,可谓劲敌;然而,秋老先生所言也甚有道理,他不得不顾及,也生怕因自己求才心切,反而给小先生招惹祸端。
想了想,还是罢了,文松阁盛名天下皆知,只要他大齐国盛君贤,必定吸引天下能人往之,这位小先生应也懂得,良禽择木而栖。刘皇叔尚且三顾茅庐,自己日后多加来往,他必明白自己惜才之心。
“是言钊思虑不周!”敬王退后一步,郑重朝师徒行礼,于微容万万受不起。
“只是,这篇《定国策》所述论点,言钊实在新鲜,可否借阅抄录?”
“当然,殿下请便。”
敬王捧着那本手札,如获至宝,辞别众人,和白暄走出小院。
于微容扑通一声跪在老先生脚下:“师傅,是徒儿不慎,险些惹出大祸,多亏师傅出言化解。”
秋老先生却未怪罪:“此事不怪你,是为师疏忽了。”说完,重重叹了一口气。这神都过于凶险,辩礼既已结束,还是早日回文松阁吧!
“你大哥派人传信来,明日午后即到信阳。你和白芷明日一早,借着出城进香的由头去见一见吧!”
于微容低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