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桂花飘香 > 第54章 桃花源中人

第54章 桃花源中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君实跟在两个女人身后,抬眼望去,又是一番天地。溪流两岸,桃红柳绿,景色宜人。最难得的是,岸上居然还有水田,绿油油的秧苗随风起舞,煞是喜人。这是周君实上山以来见到的第一处种有水稻的农田。山坡上有不成块的坡地,苞谷杆成折腰状,看来苞谷已经收仓了。三人四顾之时,前方传来狗叫声。桃花说:“你俩走前头,我押后。”押后就是为了防狗咬。

    不一会,三人就来到一农舍坎下,两条狗在坎上,一声接一声地狂叫着。就在此时,屋里走出一个上十岁的小姑娘,喝住了两条狗。方家媛近前问:“凤娃,你爹妈在家吗?”“爹坡里去了,妈在屋的。”凤娃说。

    三人跟着凤娃进门,就见堂屋一侧的一张椅子上坐着一个妇人,赤裸着上身,正在给怀中的婴儿喂奶。那两个丰满的奶子,就像两团旺盛的酵面,在婴儿用力的吸吮下,颤抖抖地晃动着……

    周君实的心也颤抖了下,忙收回目光,十分尴尬的站在堂屋中间。方家媛注意到了他的窘态,解释说:“这里长年不来外人,他们的生活就是这种原生态的。”

    周君实找了个借口,走出大门,在院坝中观望起周围的环境来。农舍是连三的茅草屋,后靠大山,前临溪流。山上绿树成林,河边水田盈盈,既有水稻,又收苞谷,自然少不了土豆红苕,一家人生活在这里,应该是十分惬意的。且不说风景宜人,不饿饭那是十拿九稳的。而在当下,这不正是亿万农民所追求的吗?吃饭,那可是头等大事啊!

    每每从三峡经过,站在船上,望两岸绝壁之上,不时可见星星点点房舍,总有许多疑问盘绕于心头。路在哪儿?人怎么上?又怎么下?屋怎么做?材料从哪儿取?人工何处寻?有水吗?而最大的疑问是,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在我们看来是如此恶劣的环境定居呢?而且,他们之中绝大多数还是选择的独居呢?

    从书本上,周君实也看过一些专家的评说,主要的观点是,避战祸。也有专家说,是为了自由,“天高皇帝远”,若有此等远离尘嚣且无赋无税之地,何乐而不为之?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不正是中国农民心中的天堂吗?

    应该说,所有的选择都有它的道理的。

    时近黄昏,天色渐暗。忽然,一声“回啰”从后山传来,那拖长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不一会,即见一人从山上走了下来。待近时,才见得那人个头高高,肩膀宽宽,脸庞黝黑,双目闪闪,赤裸着上身,那肌肉一团一团,壮实而挺拔,一双赤脚,落地有声。周君实打了个招呼:“收工了?”那人先是一楞,继而又是憨笑,却不言语。这时,凤娃从屋里走出,对那人说:“爹,她们又来了!”一语未了,方家媛也走了出来:“回啦?”那男人咧开嘴:“又让您跑路了!”方家媛说:“你这儿问题不解决,我天天来!”那男人嘿嘿嘿地笑,抓耳挠腮的。

    屋里,桃花帮着女主人弄饭,方家媛和周君实就在院坝里说话。从方家媛口中,周君实终于弄清了这单干户的来龙去脉。

    话从四十六年前说起。说的是四川省万县隆盛商行,有个力人,名江山。此人身材高大,有一股子蛮力气。城隍庙前的石锁,别人举不起,他一扬手就举过了头。有人能举四把,他能举拾把,石锁落地无声,他也不大口喘气。时年二十有一,尚未娶妻。不过,他早已与二姨太房中丫头秋荷勾搭上了,算不得童子身。

    世上的事总有来得突然的,还不及预料,就猝然发生。那一日,秋荷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少爷来江山房中幽会,二人正在恩爱之时,小少爷哇哇大哭起来,江山怕惊动外人,就用手去捂那娃儿的嘴,不承想,这一捂就送走了一条性命。闯下这塌天大祸,吓得秋荷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江山却冷静,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二人连夜就逃出了万县,一路奔波,来到了湖北。

    早先,他们住在山上人户多的地方,但总是担惊受怕,一听到四川口音,就心怀忐忑。终有一日,江山打猎寻到了这个地方。那时,还有两个孤老住在这儿,江山用他的热情和力气,让那两个孤老接纳了他们小两口。

    两个老人去世,这里就成了江山和秋荷安身立命之所。民国十九年,大儿问世,随后又有了二儿。那时,也不兴上户口,保甲长也从不涉足这偏僻之地,他们也就没给娃儿正式起名,随口一叫,江大,江二。

    方家媛说:“刚进门的就是江大,有四个娃儿了,他还想生。我和桃花先前来过一次,就是要他们采取绝育措施。今天来,一定要敲定!”

    “我看你这工作不好做。”

    “不好做也得做呀!基本国策,硬指标!”

    “我还有点不明白,这么偏僻的地儿,怎会有女人愿嫁进来?”

    “这你就不懂了!这地儿偏僻,冷落,交通又不好,本不招人喜欢。但有一条好哇,可以吃饱饭哦!农村人的世界只有这么大,他们认的理也简单得很,两脚忙忙走,为的身和口。把肚儿顾住了就是天大的好哇!”

    周君实说:“这倒是个实在的。看山上那些社员,皮黄肌瘦,看江大一家,个个脸上红润润的。”

    方家媛说:“江山在世的时候,为儿子找媳妇,开始时,并没有姑娘愿来。江山想了个法子,把几个媒婆接到这儿来,好吃好喝地招待,实地考察。那几个媒婆亲眼所见,那还有假!走出去,一传十,十传百,那些姑娘都争着来。结果,江山从中挑了个成分高的,说成分高的女子吃得苦。二儿媳又是大儿媳的妹妹,两兄弟娶两姊妹,小日子过得可好哇!等会儿,你就可以亲眼目睹了!”

    “江二住哪儿?”

    “不远,就在那个山包后面,也就百来米吧!”

    正说话间,江大请他俩进去吃饭。堂屋里,已经点燃了松脂,把屋里照得亮堂堂的。江大,江二和两个媳妇都站着,待方家媛三人坐下后,他们才坐下。

    周君实看桌上已是摆好了菜肴,装菜的不是碗,而是几个陶制的钵子,炖腊肉,烧野鸡,栗子炒肉,水煮鱼,满钵满钵,再就是几样蔬菜。最难得的是主食,不是土豆红苕,而是白亮亮的大米饭,香喷喷,软乎乎,逗人食欲。周君实不禁感慨,这应该是上山以来享用的又一盛宴了。上次是同巫金桂在凉水垭吃的,今天沾方家媛的光了!

    可惜的是,江大江二都不大说话,除了一连声的“请”字,再没有其它的话。桃花开始还说笑几句,后来见主人也不多话,便也不再言语了。席上气氛虽不热烈,但享了口福,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晚,方家媛和桃花住江大家,周君实去江二家睡,江二家只有一个娃,比江大家清静多了。次日,吃过早饭,方家媛三人就取返程了。江大把三人送到源口,分手时,方家媛说:“江大,你不会要我再跑一趟吧?”江大说:“您放心,改天我们两口子自已到公社去!”

    江大一走开,周君实忙问:“工作做通了?”

    桃花笑眯眯地说:“还是方同志点子高,三说两说就把他们两口子拿下了!”

    “什么招,这么管用?”

    “方同志对他们说,你再不结扎,我就派十几个民兵来,也不抓你,就住在你这儿,吃你的,用你的,看你受得了受不了!江大的女人吓得脸都白了,她娘家成分高,到底还是怕!”

    方家媛说:“我也是吓唬吓唬他俩,真要派民兵来,那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我给他们算了一个帐,一个人口帐。眼前老大家两儿两女,老二家一个儿,保不准还会有。以后两家变成四家五家,到孙子辈还要翻番。到那时,人口增多了,但这儿的田土,山林也就这么多,儿孙辈够分够用么?再说,生产队,大队要插一手,你敢反对?”

    周君实说:“你分析得有道理,跟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宣传,是同一个口径的。”

    最高兴的还是桃花,啃下了块硬骨头,完成一个计生指标,这就是成绩啊!

    归途,过了天生桥,桃花选了另一条捷径回家,与方周二人分手了。方周二人紧走快走,来到了昨日所见的银杏树下。触景生情,周君实又想起了那个怪诞的梦。他说:“看来,这梦的应验也有真有假。”方家媛问:“这话怎么说?”

    “昨天,我只说了梦的前半头,后面的还没说哩。现在看来,这梦就是个假象。”

    方家媛说:“你后面梦见了什么?”

    周君实就把后面梦见一个大水潭,自己跳下去的情节讲了一遍,最后说:“你看,我们一去一回,走了两趟,哪有什么大水潭!”

    方家媛开始也并不在意,直到周君实说出水潭和下跳的情节时,她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脸色也有些发白。她心里明白,这路上确实有个大水潭,只是为了看天生桥才改道的。潭是有的,为什么是我要他往下跳哩?我要他跳他就跳,这又说明什么哩?一时间,她心中乱成一团,如同是一团乱麻,理也理不顺。她想,千万不能让他知道有水潭的存在,便果断地说:“梦,就是梦,别再乱琢磨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