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废材重生摄政王的小太监她不太乖 > 第72章 个个都是戏精啊

第72章 个个都是戏精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闯也不知道楚茵茵到底知道了多少,先是跟楚茵茵东扯西扯,到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忽然想起来个事儿,想着应该是对楚茵茵有用,便扯着嗓子说道:“想起来了!洒家想起来了,还请楚公公高抬贵手,饶了我吧。”

    王小黑折磨人正上瘾呢,这会儿哪肯停手?仍要继续摆弄王闯。

    好在楚茵茵听出了端倪,叫停了王小黑,叫人把王闯松绑了后都出去了,自己留在里头问话。

    王闯知道楚茵茵的本事,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地把赵嬷嬷的秘密都说了。

    “赵嬷嬷跟盛都的一位贵人搭上了线,说是让我们监视太子,有什么动静都要传信过去,就连刚刚那个红娥,也是那位贵人的人。”

    “贵人?什么人?”

    楚茵茵抓住了重要信息,虽然心里有了答案,却还是要确认一番。

    王闯直接被问傻了,“这我哪儿知道啊?那贵人都是与赵嬷嬷单线联系的,我也从来没见过啊。”

    说着,他还给楚茵茵跪了。

    “楚公公,我知道的真的全都招了,求求您放过小的吧,小的出去以后,一定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好好服侍您和太子,再不与赵嬷嬷同流合污了!”

    王闯说着还给楚茵茵磕了好几个响头,脑门子都嗑肿了,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楚茵茵这样心软的小可爱可见不得这样惨烈的画面,忙的俯下身来将王闯给扶起来了。

    “别啊,我们这儿也不缺人,哪用得着王公公来伺候?再说赵嬷嬷不还等着王公公回去传信儿去吗?”

    “不不不——”王闯吓坏了,把头摇的好像拨浪鼓,“小的哪敢啊?”

    “你敢!而且还必须得敢!“

    楚茵茵这是要使反间计了,左右赵嬷嬷这次派王闯出来,是为了打探她是男是女的。

    如今她过了红娥那一关,叫王闯把结果告诉赵嬷嬷,也省得她再把心思花在这方面,指不定哪天给楚茵茵找麻烦。

    另外王闯待在赵嬷嬷身边,那边有什么消息,也好及时传回来,这边有什么烟雾弹,也好叫王闯递过去蒙骗赵嬷嬷和盛都的那位贵人。

    至于那位贵人是谁,楚茵茵心里也有些拿不准。

    不会是摄政王,宋烨想要监视太子,派个暗卫来便是,没必要大费周章去找嬷嬷。

    楚茵茵甚至怀疑太子身边那个暗卫就是摄政王派来的眼线。

    尤其这个暗卫还知道她才是太子的主心骨,总在她身边乱晃,搞的她做什么事都要小心提防着,总要多绕几个弯甩掉了人才去做。

    殇:“……”她就说主子给她派的是个体力活。

    至于那位贵人,一定也不怎么了解皇陵的情况,不然不会找根本接近不了鸿恩阁的赵嬷嬷来监视太子,起码也应该去找张大海啊。

    所以也应该不是太后,毕竟她上个月才刚派了荣国夫人过来,那老妇精的很,皇陵的事都给她打听了个底儿掉了。

    那又会是谁呢?

    楚茵茵脑壳疼。

    她毕竟在宫里头待的时间短,和朝臣们都没打过交道呢,一时也猜不出来是哪个,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守株待兔,等着王闯来递消息了。

    况且不论这贵人是谁,这会儿楚茵茵也无心顾及。

    眼下太子回朝才是要紧的。

    眼瞅着就要到重阳节了,也不知道盛都那些老爷夫人们,努力的怎么样了。

    重阳节这一日,各家耆老早早的穿好礼服,乘坐马车往宫里来了。

    百老宴说是皇室为了彰显孝义,特意设宫宴款待老人家的,实际上有官爵的子女也要陪侍左右。

    毕竟长者为大,既是要为了长者开心,凡饮食习惯,酒汤温度,米饭软硬都要遵照老者的习惯才是。

    宫里的人不知根底儿,哪有子女陪侍在身边舒坦?还能尽显孝道,全了皇室开设百老宴的用意。

    傅老夫人身边就是傅荣跟着来的。

    原本傅夫人也该过来,可她知道今日自家婆婆要干大事,怕陪在身边不拦着,恐叫傅荣埋怨,如今傅荣自己跟着去了,到时候拦不住老太太,也怪不得她。

    于是她一大早便演了一出,从傅荣身边起来,慢手慢脚地穿戴好,说是要陪着婆婆进宫参加百老宴,结果一出房门人就晕了。

    傅荣心疼媳妇,只好自己陪着老太太过来了。

    傅荣与老太太的关系也很微妙,别看他在朝中官运亨通,少有敢得罪他的,但在老太太面前,始终是那个大气儿都不敢出的孝顺儿子。

    尤其老太太今日一脸严肃,许是不大高兴,傅荣昨夜得了下人的汇报,知道傅家二爷送了两盆杭菊过来,以为老太太睹物思人,想起了先前不好的事儿,路上也半点不敢嘱咐老娘。

    只在宫门外下了马车时,傅荣才蹑蹑懦懦地过来说道:“娘,长辈们这会儿都要去慈宁宫拜见太后,儿子不便跟着进去,您一个人小心些。”

    老太太一脸嫌弃地摆摆手,道:“知道了,快陪你那些同僚胡侃去吧,我这一脸褶子的老太婆,早就让人生厌了。”

    “这——娘,儿子哪是——”

    傅荣话还没说完,老太太已经转过身去,递了牌子之后,一脚迈进宫门去了。

    傅荣只得原地叹气,心道自己那媳妇怎么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这个时候病了。

    傅老太太出身高贵,早在做姑娘的时候就已经封号加身,宫里头也是常来的。

    这会儿子轻车熟路,很快便到了慈宁宫。

    正瞧见一个银发老太君走在前头,瞧着倒像是郑首辅的娘,便加快了些脚步跟了上去。

    到底是上了些年纪的,快走了几步,人就喘的厉害。

    “老姐姐,几十年没见了这是。”

    郑首辅的娘年长傅老太太十岁,按理算不得傅老夫人的手帕交,只是当年郑首辅母子被郑家扔在祖地,任其自生自灭。

    郑首辅却是个争气的,靠着自己读书硬生生一路考了上去。

    郑老夫人为了支持儿子,也是散尽家私,待到郑首辅要去考省试时,没有盘缠,当时正值傅老夫人到庄子上查账。

    她是大家闺秀,为人宽厚,又经常散财做善事,在当地名声很好。

    郑老夫人听到了风声,便拉下老脸,求到了傅老夫人那里,两家由此结缘了。

    后来郑首辅以殿试第一的成绩中了一甲登科,把当年那点盘缠加倍奉还了,又凭着自己的本事一路坐上了首辅的位置。

    郑家人才陆续上门,求着郑首辅回郑家,光耀门楣,郑家老父也低眉顺眼,求着郑老夫人回去帮他主理后院。

    郑老夫人因此扬眉吐气了一番,地位更是甚嚣尘上,没两年日子过的就在傅老夫人之上了。

    当年做叫花子跟傅老夫人讨钱花那件糗事,便成了她心头上的一个疙瘩。

    虽然郑首辅感念傅家当时的恩情,时常在官场上帮傅荣走动,也叫他回了盛都。

    郑老夫人与傅老夫人却生疏了不少,几十年都没联系。

    这会儿瞧见故人,却是一眼便认出来了。

    这人还是当年那样端庄大气,眉眼间带着点凡人想也想不来的傲气,一看便是大家出来的,是她郑老夫人不能比的。

    “这不是傅家老太君吗?听我家大儿子说荣哥儿也回盛都做官了,真好,还能一起来这百老宴。”

    郑老夫人嘴上说着好,身体上却满身的不自在,甚至略微有些尴尬。

    这些年的百老宴,她作为首辅老母,年纪又是最长的,向来很受众人尊敬,立的是高冷清贵的人设。

    若是傅老太太进去说起了当年的囧事,岂不是坏了事?

    她这会儿只想赶紧敷衍两句进去,待会儿坐得远远的,最好别叫人联想起来两人有关系才是。

    谁知道傅老太太这会儿心里想着大事呢,哪顾得上八卦当年那些事,竟是一把挎住了郑老夫人的胳膊说道:“姐姐先别说好不好的,正巧有件事,妹妹要说给姐姐知道的。”

    说着,便趁着进去通传的人还没来,将人拉到一边去把郑首辅如何不能感同身受,明知皇帝心里念叨着太子,仍要阻止太子回朝的事儿全给说了。

    老人家讲故事,非但绘声绘色,还得添油加醋,烘托气氛,吊着听故事的人的情绪。

    “有这种事?”

    郑老夫人听了果然火冒三丈,心想这个不像话的儿子,自己当年吃的什么苦,受的什么罪,他全忘了?如今对着有同样遭遇的太子,不说帮一把,竟还踩一脚?岂不是狼心狗肺的?

    再说太子的事儿那是旁人能随便参合的吗?

    他们母子爬上今天的位置何其不易?

    郑首辅这可是在玩火啊。

    一想到这些,郑老夫人立时咬紧了银牙,拉着傅老夫人的手说道:“多谢傅老太君如实相告,你放心,咱们这些做娘的,忙活一辈子,不就为了孩子能有个安生日子过吗?这刀尖舔血的事,断不能让他们继续稀里糊涂地干了!”

    “哎,好姐姐,妹妹等的就是您这句话呢。您在耆老中最是德高望重,待会儿您带头,妹妹自然跟上,还有那国师白山造势,孩子们自然折腾不出什么来,咱们这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挣来的家业,也才不会付诸东流啊。”

    郑老夫人优柔寡断了一辈子,就这会儿觉得自己特别光辉,尤其傅老夫人这样身份高贵的人,也愿意以她马首是瞻,让她十分受用。

    只是冷静下来之后一想,不叫儿子冒尖出头,她冒尖出头就不会遭殃了吗?

    万一惹了摄政王不高兴,到时候得罪人的还是她儿子啊。

    好个傅家老太君,真是和当年一点没两样,算计人算计到骨子里去了。

    正好这会儿太后叫人出来通传,她便敛了神色,特意跟傅老夫人拉开一点距离进了慈宁宫。

    这边几个老夫人想着要为太子说话,太后又何尝没有这个心思。

    先前知道宋烨好端端地要办百老宴,她便在心里窃喜,还嘲讽宋烨挺聪明的一个人,竟也会一时糊涂,干这种给对手递刀子的事儿。

    于是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还特意叫卢德全去协助赵德忠,生怕时间太仓促来不及准备耽误了时辰。

    这会儿耆老们都来到慈宁宫拜见太后,太后便开始造势,先是挨个问候老人家身体,随即又问子女,等到都问完了,自己却突然红了眼。

    “哀家真是替诸位高兴。算起来活到咱们这样年纪,不就是图个身体健康,子孙满堂,能承欢膝下吗?只可惜哀家命苦——”

    太后说到这儿,似乎再说不下去,忽然拿了帕子抹起眼泪来了。

    看的下面一众人也触景生情,跟着抹起了眼泪来。

    刚刚郑老夫人甩开了傅老夫人的手,傅老夫人便知道她还在犹豫,定是把自己当成挑拨离间的恶人了。

    这会儿瞧见太后态度明确,傅老夫人便又开始撺掇郑老夫人道:“姐姐您瞧,太后也是这个意思。如今纵使摄政王权势滔天,终究还是太后垂帘听政,俩人真要叫起真来,摄政王这做儿子的,还能越过他母亲去?

    你我若是能把太子的事儿办好了,还愁太后不看重你我,看重咱们的孩子?妹妹可是为了姐姐好,才想着把这份头功让给你的。

    你若不愿意,妹妹出这个头也不是不可以。”

    “别。”

    郑老夫人早有些心动,听着傅老夫人要自己出头,也顾不上许多,立马开口道:“太后宽宽心,之前是怕太子留在宫里头,皇帝不开心,才请太子往皇陵走一趟,为皇帝祈福。

    如今既然皇帝心里念叨着太子,理当让太子回宫,在皇帝身边伺候,这才是符合天理人伦的。老身一把老骨头了,没别的用处,就是敢说些实话,待会儿开了百老宴,我便要问问百官,问问摄政王,是不是这个理儿!”

    乾清宫,宋烨刚换了衣裳,却不急着出门,坐在案几边上听凛的汇报。

    “主子,耆老们都已经进了慈宁宫了……”

    凛汇报详细,连里头有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都一一与宋烨说了。

    宋烨听得莫名高兴,甚至还有些惊喜。

    忍不住看向手中折扇,自言自语道:“短短一年,连本王身边人都遭了她的算计,倒是长进了不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