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十字街 > 第61章 惊艳穆桂英

第61章 惊艳穆桂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从见到李景华,我几乎天天往西街跑,李景华身后常常跟着两条“小尾巴”,她走到哪儿,我和李得霞跟到哪儿,李得霞喊她姑姑,我喊她姐,平白比李得霞高一辈,我越发得意。

    三天后,我俩不再跟了,因为景华姐去戏台上了。

    《刘墉下南京》开唱,仍由孟楼的那位大腕儿扮演刘墉,扮演许翠屏的人却由黄老头的大儿媳妇变成了景华姐。

    景华姐一登台,我就叛变了——她的扮相比黄老头大儿媳妇更好看,声音也更婉转好听,黄老头的大儿媳妇唱什么声音都像诸葛亮,以前觉得没啥,一对比就感受到区别了。

    台下不少人议论:景华姐和王强多年没合作,唱起戏来仍无比融洽,王强病成那样,也没影响他的嗓子,景华姐在外历练数年,总算没白学,技艺大有长进,比以前的许翠屏更传神,更生动。

    唱完戏我和李得霞看景华姐卸妆,景华姐还用红笔给我和李得霞每人额头上点个红色圆点。

    戏班里吸引我注意的还有一个扮演刘墉的王强,他卸完妆脸胖得像气球,又不像吃太多的那种胖,没等我好奇完,李得霞嚷着要吃包子,十字街上有卖包子的,景华姐自然会给侄女买。

    我也跟着去了卖煎包子的小摊前,景华姐给老板一块钱,我们等包子出锅。

    打包子的是北街一户人家,老板四十来岁,他烧锅,他大女儿包包子,只见她大女儿很快捏成一个包子,放在竹制的盘子上,手速非常快,像是一秒能包一个,我们没等多长时间,包子就摆放了大半盘。

    景华姐跟卖包子的老板说话,我一直盯着老板大女儿的手,非常敬佩地望着她。

    没几分钟,老板大女儿停下包包子,她掀开锅盖,用舀子往锅里添了一圈水,添得不多,那不是普通的清水,里面和了面粉,她添完水又盖上锅盖。见我和李得霞眼巴巴地望着锅,她笑笑,说一会儿就好,她又继续包包子。

    但我没再看,因为我见到一位熟人,我得跟人家打招呼。

    我向那人招手,喊他“海峰叔”,他是我爷爷的干儿子的弟弟,每次见到他,我都会喊他叔,他也都会笑着跟我说上几句话。

    海峰叔这次见到我没笑,反而愣在那里。

    本来景华姐的手放在我肩膀上,此时我觉得她的手抓我肩膀很用劲儿,过了一会儿,她才反应过来,松开我的肩膀,歉意地冲我笑笑。

    海峰叔问我怎么不回家吃饭,我说景华姐请我们吃包子。

    李得霞见啥人学啥人,见我喊叔,她也跟着喊“海峰叔”,虽然她不一定认识人家。

    海峰叔也冲她笑,她得意地看我一眼,好像她喊那一声叔,就把我的叔给抢走了。

    他冲景华姐点点头,俩人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走了。

    老板大女儿再次掀开锅盖,水煎包的肉香气扑面而来,她用锅铲把包子从平底锅上铲起,每个包子上都沾着一层酥脆的焦黄色薄底,那薄底像刚从蛹里蜕变出的知了翅膀一样好看。

    我和李得霞吞口水,老板大女儿等包子晾了一会儿,笑着把包子往袋子里盛递给我们。

    我和李得霞边走边吃,景华姐却心事重重,也不怎么搭理我们了,就连李得霞让她吃包子,她也只是轻声让我们自己吃,她不饿,之后又心事重重地不搭理我们。

    我跟着到李得霞家,姥姥在门口站着,她大老远见到我,笑着说我又蹭人家吃的,我这么馋嘴,以后一定会让人家一块糖给哄走。

    景华姐帮我挽回面子:“小孩子嘛,谁小时候不这样”。

    姥姥把我接到她家,拿煮鸡蛋给我吃,我说我不饿,她眼睛一瞪,说俩包子哪能扛饿,非让我吃煮鸡蛋,我直摇头,说我不喜欢吃。

    其实是因为她把鸡蛋煮好后,总爱把它们放在涮锅水里放凉,我觉得脏。

    姥姥想起我嫌弃她往涮锅水里放鸡蛋,嫌弃地看我一眼,说我瞎讲究,她拿着鸡蛋往水井边走,拿井水冲鸡蛋,又把鸡蛋塞到我手里:“这下干净了,吃吧。”

    我这才接过鸡蛋,她念叨着我这样挑食,搁以前准得饿死。

    我说我才不是挑食,明明是她不讲卫生。

    她拍我脑袋,骂了我一句“龟孙”。

    她又问我会不会把骂我的话学给爷爷听,我摇头,说我不在背后说人家坏话。

    她笑得见牙不见眼,认证我是个“乖外孙女”。

    我吃完鸡蛋就要走,她非让我在她家吃饭,我不吃,爷爷快做好饭了,她还没做呢。

    她见拦不住,只好让我走,临走前,她在兜里掏啊掏的,终于在裤兜里掏出五毛钱硬币。她把硬币给我,我不要,她说我假客气,一把把硬币塞到我上衣兜里,让我买零食跟李得霞一块吃,总占人家便宜,迟早会被人家说馋。

    这就是我一点边角料似的出场,其实也没什么好聊的,不过是我的一点私心起了作用。

    话不多说,视角调回观察者模式。

    本以为上午的《刘墉下南京》是巅峰,没想到下午一场《穆桂英挂帅》让人大开眼界,台上那个一身气魄、怀抱令旗、智美双全的穆桂英一下子在观众心里激起火花,以后《穆桂英挂帅》将和《刘墉下南京》一样著名,一样每次必唱,就连刘镇的照样馆都有好几套穆桂英行头,吸引了一大批想拍艺术照的大婶大娘。

    李景华扮相年轻,戏文中唱穆桂英是五十三岁掌管三军,但在大家眼里,穆桂英就是年轻的、美丽的、有勇有谋、爱国、铁骨铮铮、当家作主的女人!

    那天下午爷爷领着五岁的咏丽,十二岁的张敛站在他母亲身旁,他们都屏神静息般地望向舞台。

    十字街焕然一新,好像不仅路面干净了,整个村子都充满希望,鲜艳起来。太阳高照,大家心里也都充满希望。

    村子里没几个有识之士,大家却知道生活会越来越好。

    连村里都修上柏油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了——大家不必被生生世世拴在土地上,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

    唏嘘的是,雪杏抛弃一切才能换得的一点点机会,在新时代到来后,本是不必付出的代价。

    无论如何,大家会继续往前走,那个鲜活的村庄一去不返,有人怀念,但更多的人想再往前走一走,再走一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