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回 灵芝悔恨双泪下 成君攻读主席书
入学通知书下来了,伊岭分校六年级考上了四名学生。伊岭屯的尹成君、许国民,后屯的牟首富,还有段家屯的柳桂清。这个消息对尹成君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考上了初中,可以去完成姥爷生前的嘱托,去读毛主席的书,学习毛主席的思想,再就是读初中是成名成家的一个阶梯。说忧,那就是要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分开,心里真有点舍不得他们。张富、尹成海、许国军的身影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伊岭屯,尹成钢想叶灵芝没有考上一定会很伤心,就去看她。只见她的眼睛红红的,刚哭过的样子。他好言相劝,说了很多安慰她的话,她也没有乐起来。她说:“你们哥俩学习都好,尹成君也考上了,我那么用功都没有考上。你功名成就、衣锦还乡之时,哪能还有我这个土里土气的农村姑娘。书里不知有多少颜如玉等着你们哪。你们都幸运,老天爷咋就没让我考上哪,幸运的雨点怎么就淋不到我的头上哪?”越说越哭,越劝越哭。成钢没有好的办法让她止住悲痛,只得从她家退了出来,向西头走去。他的心情让叶灵芝叨咕得很乱,不知如何是好。
天空散满了云不是云,可能是低空云吧,朦朦胧胧的,那一杆多高的太阳就漂浮在上面。他慢慢地走上土龙岭,迎着徐徐而来的微风,踏在两边长满青草的崎岖小路上。他来到了山顶,看着霍林河水从北面蜿蜒流过来,在屯西头拐个小弯向东南方向流去。不知谁家的调皮小狗来到河边来寻觅食物,冲起了水鸟。那水鸟滑过水面直冲云天,摇摇直上,平静的水面掀起了涟漪,波纹向两岸滚动。他扶着一棵榆树静下心来,观望着家乡的自然景色。家乡太美了,美得就像名家笔下的一幅画。
成钢的脸上一会布满了微笑,一会又涌起了愁容。太阳就要落山了,那太阳红得就像一个用火烧红了的圆圆的大盘子。天色开始暗了下来,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从土龙岭东坡走上来一个人,那人影渐渐地近了,是个女孩。是她,是叶灵芝向他慢慢走来。只见她上身穿着白布小衫,下身穿着天蓝色裤子,头上摇着两个短辫,扭着腰肢、迈着碎步、左顾右盼。
看着叶灵芝走了过来,尹成钢的血液沸腾了,胸膛顿时热起来,就像趴在了十冬腊月的热炕头上。他向她跑了过去,跑到跟前问她:“你怎么知道,我会在这里?”她仰起头,露出笑脸说:“我就知道,你保准在这里的!”那声音清亮而动人。她眨着美丽的眼睛,那睫毛在上下闪动。“我很希望与你在一个学校读书。可我不争气,没有考上。”说着说着,那微红的眼睛里闪着泪花,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成钢仰起脸望望天空,云雾似乎散去,有几颗星星点缀在黑幕上。透过树叶,月亮像个半拉玉盘慢慢悠悠地从东方爬了上来。他说:“找个干净的地方坐一会吧。”他俩肩并肩、手拉着手向土龙岭北坡走去。
土龙岭的北坡下有块碱疤瘌,大概能有十几间房子那么大。到了秋天,铺炕面要用土坯,有的人家就来这个地方挖土脱坯。这样一来,平面如镜的碱疤瘌上就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土坑而高低不平。两个人选择了很适合的地方坐了下来。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还是叶灵芝先开口说话。她说:“你上中学读书都两年了,这回又考上了高中,将来还得去读大学。我的书却读到头了。别说将来,就说现在,咱俩的文化水平相差太悬殊了,以后的日子可咋办哪?”他说:“有啥不好办的?其实都好办。你在我心里,我在你心里。心心相印、两心相通。两颗心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何况学校才离咱屯四十里,还有寒暑假,见面的机会有都是。你就在家呆着,身体健康第一,能干活就去生产队干点,挣点钱买点好衣服穿,买点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一回来,你就像仙女一样向我飘来,那不是很好吗?”
她脸上有了几丝浅笑,说:“你现在说得可挺好听,不知道你心里想着啥哪?洪老师在第一旅社说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人世间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谁也说不清;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复杂多变的,谁也不知道。只有历史能说清,也只有历史能知道。历史就是历史,谁能有办法呀?”她长出了一口气,用眼睛看着他。
成钢没有着急接她的话。夜很静,可以听到霍林河水拍打两岸的清脆响声,水鸟呼唤同伴的鸣叫声。两个人都沉浸在思考之中,是快乐、是忧虑,是多变、是不变,历史的车轮怎么运转,真是不可知也。他的心情很复杂,叶灵芝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成钢想了想,还是坚定地说:“你放心吧,海枯石烂心不变!”她似乎呼喊起来:“真的!”他重复她的话“真的!”
成钢抬头看看月亮,月亮已近东南,得回家了。他拉了一下她的手,两个人站了起来,从北坡向南坡走去。这时屯中传来犬吠声,也传来她母亲喊她的声音。两个人加快了脚步。他把她送到了她家的门前当街,可以看见她母亲在月光中,正站在门外四处张望。
当她走到她母亲跟前时,她母亲问她:“小芝呀,是谁跟你一起回来的?”她回答道:“还能有谁,是成钢哥。”“你们俩上哪去啦?”“就在岭后坡的脱坯坑旁边。”“太晚了,让妈惦记呀,你咋不早点回来!”“多大了,还用你操心。”母女俩你一言我一语,阐述着两代人的观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听到了关门的声音,两个人进屋了。
尹成钢借着月色,迈着大步走回了家,推开了西屋门,只见两个弟弟躺在炕上早已都睡着了。他脱了外衣,穿着背心、短裤躺在炕上想着一些事情。
尹成君在得到入学通知书后的几天里,屯里有很多人都来向尹祥和高玉兰祝贺。李天成、李纯生、何勇、武国发、尹荣、尹全、叶文生、梅桂花、李易兰、凡月琴、徐兴邦、乐淑华、许才都来过,都夸他们夫妻俩教子有方,孩子一个比一个聪明。尹成海、张富、许国军更是天天都来,形影不离。
公元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九日,是初中新生报到的日子。凌晨,高玉兰就起来烧火做饭,太阳刚出来,一家人就已梳洗完毕。尹成君衣着整齐,上衣是蓝色平纹布衫,下身是蓝色华达呢裤子。早饭很丰盛,高玉兰特意给两个去中学读书的孩子煮了六个鸡蛋。平时哪有吃鸡蛋的福分,那得到了农历五月端午节或者是妇女生孩子坐月子时,才能得到的待遇,再就是有病或体弱者,为了早日康复才舍得吃的。大多数家的鸡蛋用途,就是用篮子装上拿到供销社去换日用品。成钢和成君哪能把六个鸡蛋都吃掉,每人只吃了一个,剩下的分给了弟弟、妹妹和父母。弟弟和妹妹看到有鸡蛋吃,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打好了行李,尹成君揣好母亲给他的五十元钱和五十斤地方粮票。尹祥去队房,去牵骑马。昨天李天成来,问尹成君上学的事,就答应用那放牧员的骑马驮着两个学生的行李,人就艰苦点,步行。现在生产队的车忙,都忙着垫圈起圈。
尹祥从队房里牵出骑马,去许国民家。许国民的父亲叫许信。许信是复员军人,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班长,耳朵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国军队的大炮震聋了。这时,许国民已经穿戴整齐,行李也准备停当。他们看见尹祥牵马走进当院,就搬出行李,把行李搭在马背上。尹祥牵着马奔自家而来,许信父子随在马后。三个人在前面走,后面有几个人跟了上来,都是给去上学的学生送行的。
尹成君家聚集了很多人,叶灵芝、张富、成海都在这,还有李易兰、李天成、李纯生、凡月芹、徐兴邦、乐淑华、武大娘、他五叔、他六叔等不少男女老少,都来给成君、成钢送行。人们的脸上都浮着笑容,只有叶灵芝的脸,不同于别人,笑容里含着忧伤。
成钢把成君的行李从屋里搬到马背上,尹祥牵着马上路了。送行的人们跟在后面,成君、成钢让他们留步不要远送,说,过几天就回来看望长辈们、兄弟姐妹和朋友们。人们一直送到霍林河大桥上,哥俩说啥也不让过桥,劝他们都回去忙活去吧!大人们都回去了。叶灵芝、张富、尹成海、许国军还继续往前送,一直过了大桥。尹成君对他们说:“回去吧,都过桥了,千里送行,终有一别。”他们几个还是不肯回去,尹成君只好站在那不往前走了。没有办法,只得互相摆着手告别。叶灵芝回头走了几步又返回来了。她舍不得回去。成钢站了下来,迎住她,对她说:“你回去吧,别人都回去了,你不要往前走了。”她眼睛里闪着泪花,站在那里不动了。直到青纱帐把成钢的身影挡住了,她就坐在了地上,把头低了下来,呆若木鸡,瞅着地发愣。
成钢一边往前走,一边回头向叶灵芝高喊:“回去吧!我过一个星期就回来看你的。”等到路边的庄稼淹没了她的身影,他才快跑起来,追赶父亲、弟弟和许信父子俩。
尹成钢、尹成君、许国民去读书的地方是霍林县第三中学。霍林三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初中、高中各三个年级。学校坐落在隆兴人民公社所在地,在霍林县城北面离县城约三十千米,平齐铁路从中间穿过。成钢读高中一年,成君、国民,读初中一年。那时霍林县全县只有三个中学,全县初中招生按学区划分,霍林三中负责七个半人民公社的招生任务。六四年秋季招收三个初中班,共招收一百六十六名学生,每个人民公社按平均,只是二十多名学生,当然不能平均分配,而是按分数的高低录取。高中部只招收两个一年班,每个班五十名学生,共计一百名新生。学生从本校初三毕业生中选拔,通过考试择优。
报到那天,天气格外好,风和日丽。一匹马驮着两个行李不算重,比一个人轻巧多了。成钢考上了高中,行李在学校存放,没有带回来。马不累,走得就轻快。成君、国民的个头都比较大,比大人都高,就是没有大人粗实。成钢开学就读高中一年级,和成年人没有什么两样。这三个去上学的学生走四十华里的路程,不论是谁根本不算啥。
一路上,尹祥和许信说着话,成钢他们仨说着话。一边是高声喊叫,那是因为许信耳朵有些聋;一边是低声细语,那是因为都是少年,耳朵正常,声音低些也听得清楚。
天气好,心情好;去读书,热情高。走起路来劲头十足,没觉着咋地,隆兴就出现在眼前了。几个人的脚步更快了。
隆兴人民公社所在地由三个居民点构成。以铁道为界,铁道西叫西隆兴,铁道东叫东隆兴,偏东南一点的叫卫星营。霍林三中南面是卫星营,北面是隆兴中心小学,东面隔一条南北大街与霍林县粮食局第四粮库相望。要是从火车站走下来,沿着东西大街,过了霍林县第三医院向南拐直角,再走几分钟就到了。
学校四周是用泥土掺上杂草插的大墙,大门朝西。进了校园可以看见有四趟砖瓦房。成钢来到门卫打听,他们按照门卫的指点来到了新生报到处。新生报到处就在从北数第二趟房。这趟房南北都有一道门,进了门是丁字走廊,往两边走是初中教师办公室和初中学生教室,往北走出了北门可以到高中部。
报到处设在一个教室。尹成君在报到处交了杂费四元五角,书费二元五角,工友工资六元。又用现金和地方粮票兑换学生食堂专用的钱票和粮票。
丁字走廊的两边水泥黑板上有学生的分班名单。尹成君被分在一年一班,班主任是严智。许国民与柳桂清分在一年二班,班主任是席昌。牟首富被分到了一年三班,班主任是汪明。
尹成君从报到处出来去找班主任。严智老师在数学组办公室,是数学组长。他到走廊西侧去找,当看到门牌是“数学组”字样,敲了三下门,听见里面有“请进”的声音才推门进去。屋内有好几位老师却寂静无声,他的心紧缩一下。这时听到一位老师问:“这位学生找哪位老师?”他很有礼貌地说:“我是一年一班学生,找严老师报到。”
“我是一年一班班主任,你叫什么名字?”只见这位说话的老师坐在门的左侧的一张办公桌前,戴着眼睛,瘦俏的脸白皙、有棱有角而且非常严肃,有一股威风在头发上旋转。“我叫尹成君。”他一边回答一边掏出各种票据,送到严老师面前检验。
严智老师把票据一一都看了一遍,点了点头,递给了尹成君示意他收起来。严智老师的脸上有了一些笑容。他绷紧的心轻松了许多。严老师说:“你的学习挺好,成绩不错。听说你的数学很优秀,做我的数学科代表吧,我是教数学的老师。”他笑了,向老师点了点头。
严老师找来一位在西隆兴住的昨天就报到的学生叫张连义的。张连义脑袋比较小,团脸,脸有些微黑,笑面,嘴上有微黑的绒毛,看样子年龄大,比较成熟。开学没有几天,就被任命为副班长。这是后话。
严老师让他领着尹成君到班级、到宿舍、到食堂走一圈,熟悉一下学校环境。他欣然领命,尹成君在后跟随。
他领着尹成君从数学组出来顺着走廊向东走,过了总务处、教导处、书记室、校长室、团总支、语文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俄语组几个办公室。来到了门牌上写着初一、一班的教室门前,他的心情很激动,这就是他将要学习的地方,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走进教室,教室很大,南面窗户是按三间房设计的,每间都是两对对开的窗户,光线充足。教室内摆着五十五张桌子,五十五把椅子,桌椅都很大,每个学生都是单桌单椅。桌子是揭盖的,揭开盖里面很宽大,可以放书籍和学习用品。桌面有点偏坡,看书写字很舒服。桌子前面有鼻子,可以上锁。挂在前面的黑板足有小学的两个大。这样的设施、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成君很兴奋,充满了自豪感。他点了几下头,笑了。
他与尹成君从教室出来,顺着走廊向西走,到了丁字走廊向南出了大门。从大门往南走是一条甬路。甬路两边是半人高的榆树,榆树剪得整齐,如同用刀切的一样,像两道绿色的小墙,顺在两边。顺着甬路走下去,向南约八十米远,东西都有房屋,东边是乒乓球室,西边是男生宿舍。男生宿舍从东数,头两个宿舍是初二年级的,第三个宿舍门就是初一、一班的。顺着甬路再往南走约六十米,东西都有房屋,西边是女生宿舍,东边是饭厅、厨房和井房。
他帮着尹成君拿着行李进了宿舍。宿舍也是按三间房设计的,每间有一对对开窗户,共有三对对开窗户,窗户是双层的,冬天保暖防寒。宿舍的床,分为两层。第一层分为南床、北床,南北方向睡;第二层是顺着东墙,床有五尺高。东西方向睡。
张连义说:“你就在南床西数第二个位置吧。”尹成君听了他的话,把行李放在那铺好。他看见成君把行李铺在了光板床上就说:“得让家人打个草垫子来,不然的话到了冬天会冷的。”
他和尹成君两个人来到了外面,尹祥牵着马在门外站着。尹成君把草垫子的事情说给父亲,父亲说过几天就能捎来。几个人正说着话,只见尹成钢从西面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草垫子。尹成君跑了过去从哥哥手里拿过草垫子,与张连义回到了宿舍去铺。
原来,尹成钢在这个学校已经读了两年书了,对情况比较熟悉,他到高中部报到之后,来找弟弟。一看他身边有个熟悉情况的同学陪着,就去帮许国民。安排差不多了,他就去求两个高中同班同学给买回来两个草垫子,成君、国民各分一个。
尹祥让成钢去看看许国民安排咋样了。成钢说:“我刚从那边过来的,一会就都过来了。”成君看到许信父子俩从西面走了过来,就对尹祥说:“爹,他们来了。你看。”尹祥牵着马向前走了几步。
张连义对尹成君说:“这样吧,我有点别的事情,先走了。”“谢谢你了。”张连义摆摆手,向教室方向走去。
许信父子来到了初一、一班学生宿舍门前,和成君互相问着说着各自安排的情况。尹祥对许信说:“孩子们都安排好了,咱俩走吧。”许信点着头表示同意。尹祥牵着马,两个人向学校大门走去。
成钢、成君和许国民一直送到学校大门外,眼望着那老哥俩有说有笑地向北走去。老哥俩心里惦记着孩子,不时地回头瞅瞅。走了很远了,只见尹祥和许信都用手摸了几下眼睛。过了医院向东拐了,人影让树木遮掩住了。成钢他们,看不见那老哥俩的影子了,低着头向各自的宿舍走去。
尹成君回到宿舍,听到有一些同学张罗去供销社要买什么牙膏、牙刷、香皂、刀切纸之类的物品。他没有刷过牙,但懂得牙膏、牙刷、是干什么用的。因为他看见哥哥回家刷牙了。他没有用过香皂,在家洗脸时用的是猪胰子,那都是爷爷在杀猪时从猪身上摘下胰腺,再加些什么材料做成的。做成以后,儿孙们就去要来两块,就够一年用的了。现在想起来,才知道爷爷用胰腺做香皂的方法已经失传了。洗头发也不用香皂,而是用碱。碱可以自己去熬,也可以去买,日杂商店就经营碱。他没有用过刀切纸,刀切纸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他也不知道。他身居农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而孤陋寡闻。
尹成君坚定了一个信念,在听中、在看中慢慢学吧。他随几个同学去了供销社。途中他想起了姥爷生前的话,你到初中的时候就能读懂毛主席写的书啦。现在终于来读初中了,我要买本毛主席的书看,看能不能读懂,看一看毛主席在里面有什么重要论述。进了供销社,那几个同学都围到日用品柜台前,他却绕了过去,去找卖书的地方。他低着头,一边走一边看,很快就找到了。
隆兴供销社有图书专柜,经营书籍、字典等。他来到图书专柜前,看到里面有一本小册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封皮上有毛泽东三个字,这就是毛主席写的书。他站在柜台前刚一会,一个俊俏的姑娘面含微笑走了过来,问他买什么书。他指着专柜里的书,说:“买毛主席写的这本书。”只见她动作谨慎,怀着敬仰的心情把书拿出来递给了他。他接过书,翻了几页,能看懂。他看了一下定价,付了钱。他拿着书去找那几个同学。
他随着几个同学在日用品专柜前买了牙膏、牙刷、瓷缸、香皂、毛巾,又在文化用品专柜前买了五份刀切纸,每份一百张,就走出了供销社。
从供销社出来往南走是去卫星营的路,顺路走,过了中心校,就是霍林三中的东大墙。学校大门在西边,如果从这条路走下去,想进学校就得跳墙而过。他想,跳墙似乎不那么文明。他犹豫了一下,离开了那几个同学,果断地向西走去。在医院的东边有座水库,水库的东边有条羊肠小道,周围长满了蒿草。他就沿着这条崎岖不平的路回到了学校。
他来到了教室,看到严老师,还有一些同学,正在统计报到的食宿同学午饭的人数,和今后几天吃饭的数量。称之为伙食预约。伙食预约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预约三天,第二次预约四天。预约时八个人一组,要填写一张表,分主食和副食。根据预约的数量交上学校食堂专用的粮票和钱票。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预约由组长办理。这个对尹成君来说也是一件新鲜事。
他掏出兑换的学校食堂的专用粮票和钱票,来到了组长面前准备预约。他不懂就学别人,别人定四两饭,他也定四两饭。别人定晚饭二两,他也二两。别人定了二分钱的菜是半个的,他也定半个菜也花二分钱。事情都挺好办,不会,就瞅别人怎么干。别人怎么干就跟着怎么干,别人不干的,咱也别先干。别独出心裁,闹出说道或闹出笑话来。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新环境,什么都要注意。眼要留神,心要多想。古书里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有道理的。尹成君的谨慎从事,给严老师带来了好的印象。
午饭时间到了。向饭厅走去的同学三三两两、说说笑笑。进了饭厅,尹成君想,跟上组长走,不会差地方。八个人一组,一组就是一桌。桌面有圆的,也有方的。桌面很大,直径或边长都有一米开外。桌面涂着油漆,油漆有剥落的地方。只有桌,没有凳,是站着吃饭。在家是坐在炕上吃饭。放上长方形的饭桌,一家人围着饭桌,品尝着美味,说着一天里发生的事情,享受着家庭的和悦和温暖。尹成君站在学校饭厅的餐桌前,心里翻腾着,脑海里晃动着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们的身影。他有些想家,眼泪都要流出来。
学校的饭厅很大,能容纳三百多人用餐。尹成君所在的饭桌排在最西边,挨着台子。那个台子类似于会场的主席台或剧场的演出台,面积能有一间房大小。
午饭后,同学们都很自觉,躺在自己的床铺上休息,没有几个说话的。一个多小时以后,同学们汇成帮、结成伙,去火车站那边观赏风景。看一看,一眼望不到边的,连接着祖国心脏北京,毛主席办公地方的铁路线;听一听,那火车震耳的笛声和蒸汽机发出的轰鸣;欣赏一下站前小卖店,那货架上馋人的商品。有的同学把铁轨当成平衡木,体味着在上面行走的摇摆和乐趣。一路欢笑一路歌声。
晚饭六点,准时开始,一分不差。吃完饭,回到宿舍躺在了床上。走了一天,确实有些乏累,尹成君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就听到有人喊,晚自习时间到了,都去上晚自习。尹成君从床上爬起来,糊里糊涂地跟着同学走出宿舍来到了教室。
一进班级,豁然开朗,四根灯棍齐放光明,通明瓦亮,直晃眼睛,晃得尹成君好一会没敢睁眼睛。他见过电灯泡,那是在县城二姨家。那电灯泡就像农村茄子秧上长着的茄子。茄子就是上面细、底下粗的。要不然怎么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庄稼人进城腰系麻绳,进了饭馆喝酒十盅,看灯,不是灯,是个火茄子挂在当中。
尹成君没有见过发白光的灯,像棍子一样形状的灯。这是什么,怎么称呼它?有的同学明白,告诉了他。在灯棍下读书,跟白昼没有什么两样,家里的保险灯没法比呀。他欣喜若狂。
尹成君在后数第二排,挨南面窗户的地方找了一个桌。他坐下后翻开毛主席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了起来。要知尹成君的思想有什么飞跃,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