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样不能少
围绕基建仿古庄园的话题,我的叔辈们堂兄堂弟们说了很多。当嫂子她们做的八凉八热菜上桌时,六爷往上位上一坐,语气坚定地说道:“不要考虑那么多,只要你有钱盖!听你的意思,你也比较喜欢仿古的东西,那就照大家的意愿来吧。至于你说的那个仇富心理,我相信那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人才有那样的心理。把人往好处想, 别想那么坏了。不信你瞧瞧,只要你盖起这个庄园,村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为有这么一处地方,高兴!为你自豪!你二大不是说了吗?村里没个名人、名居,就没有精气神。你就权当给村里弄个精气神。”
六爷一锤定音,替我做了决定,堂哥等其他人纷纷响应:“是啊,盖吧,现在方圆几十里,好像没有老庄子了,你如果盖起来,不仅咱老人心里舒服,全村人都感到养眼。盖房子时,需要人手,啃声,我没钱,有的是力气。”
“你是见过世面的人,将来设计时,一定要设计好。咱们陇东虽说老庄子不好找了,但外地有。咱们当地的一些文史馆里肯定也有图片,你可以拿实物和图片做个参考。在我的记忆中,咱们陇东的老庄园好得很,大气,敦厚,结实,喜庆,你就照这个风格建,建一座具有咱们陇东特色的仿古庄园。”
见大家这么热心,我也很振奋,决定搞这个项目。
别看我们这些长辈兄弟们土里吧唧的,他们的脑子不土,思维和梦想很清晰。他们的酒量也很大,有的人喝一瓶酒,面不改色。他们的胃口也不错,八凉八热,加上一个肥肉片瑟瑟跳动的暖锅,经过几个小时的消化,也所剩无几。他们给我出这个建议,搞得我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脑子尽想这个事情。
我脑海里总有个顽固的想法——同是一片山村,一家深宅大院,一家茅草小屋,别说他人,我自己觉得也不自在,宛若我在那个家里盖了两层洋楼的朋友家,看到他的邻居陈旧落后,心里的感觉一样。一棵树成不了风景。村里邻居间差距太大了,总有一种孤独、孤立、觊觎、招恨和失重的现象存在。因此,我在考虑基建一座具有百年意义的庄子时,不能不考虑铁李川的整个发展。况且,政府不是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基础不好、条件不好的老百姓共同致富吗?现在我富了,我应该带一带村里人。
怎么体现基建仿古庄园在铁李川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呢?怎么通过仿古庄园来带动铁李川的整体发展呢?在大年初四的晚上,在万籁俱静之中,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出现了,成了我思想中不朽的产物——除了给父亲建一座仿古庄园之外,我要在村里建一片现代化的多功能住宅小区,让铁李川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文明村落!
这样一来,那些人老几辈子都住在窑洞里,又没有能力盖房子的人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可以从住房条件上缩短贫富差距!可以起到带动共同致富的作用!
从我招工的情况看,现在村里的一些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造成了村里人口稀少、文化荒凉的现象。把大家集中到一个片区 ,经济能力差的人,可以得到条件较好的左邻右舍的启发和关照;空巢老人,在七紧八慢处,可以得到邻居的照顾;一些种地有困难的人,可以把土地承包给那些搞养殖、搞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因为合作社基本都有现代化的农耕种植设备,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比传统的耕种先进了许多。这对缺乏劳动力的人来说,仅在土地承包费方面,可以起到旱涝保收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推动铁李川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也能激活村里的人气。这年头,文物都讲究活起来。一个村子要活起来,首先人口要集中。
一个人的那些重要的思想举动,往往是别人带给你的思考和自己思维延伸的结果。六爷提出基建仿古庄园的建议后,我由此又产生了给村里人盖多功能功小区的这个想法。可以说,这是我在短时间内做出的两个重大决定。
这不,在年度工作计划上,我正式公布了:计划在老家建一座仿古庄园,面积不要太大,但一定要有风格;同时计划投资基建一座现代化的小康家园,也就是乡间别墅,由于全村是九十几户人,计划建一百套,面积不低于260平米,上下两层,每家每户要有院子。因为农民自由惯了,房子院子不能太小。
我的高管们一听,他们对仿古庄园的投资都基本支持,倒是对小康家园的投资有了不同的意见。首先问我给村里建一百套别墅,是集资,还是独资?是公益房还是商品房?
我说:“我掏钱,不让村里人拿一分钱!不管穷富,每家一套。尽量家家共享,户户平等!”
话一出口,一下炸锅了,他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说得很直接:“公司的总部在西安,你们全家都在城里生活,本身花这么的钱,在老家盖么个一处庄园都有点不划算,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你这些年搞压裂,挣了一些钱,在家建个仿古庄园,无非是为了彰显你的财富。既然你喜欢老庄子,想给老人提供个好一点的住处,那也能理解。但给村里人花这么大的血本盖别墅,我们就不能理解了。这些年,光在在陕西和甘肃两地,你捐出去了多少钱?仅仅给吉岘乡每个老人每年发500元的慰问金,光这笔开支,每年都过二百万了。还有给学校捐的,给妇女儿童基金会捐的,给有些贫困户给的,大致算起来,过了千万了吧?现在 ,你又想在铁李川搞这么大的动作,近百套房子,这么大的面积,扣得再紧,怎么着下来得三四千万吧?”
我见大家的反应比较激烈,就比前比后,上到国家政策,下到村里的实际情况,说了很多。其中有意提到了三农问题。说国家对农村支持的力度有多大?扶贫工作抓得有多紧?你们是知道的,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各种扶贫事业在兴起。我受老天的眷顾,也经过自己多年的奋斗,才挣到了钱。既然老天让咱们这些年在油田压裂行业顺风顺水的,那咱们就应该有个回报的心,给村里人盖房子,就权当是回报社会。现在,虽然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一部分人贫困线上挣扎,我本人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知道农村人,特别是情况不好的那些人,心里最渴望的是什么?无非是修个新庄子,娶个新媳妇。
但现实情况是,家庭越困难,娶媳妇的彩礼越高。越想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人,动起来越困难。有些困难户即使受到了社会的救助,往往是救了急,救不了穷。挪树要护根,脱贫要治本。我觉得住房对贫困户来说,是最大的困难。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就从根子上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你们知道,农村人有个好房子,娶媳妇都好娶了。
况且,这些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全国好多村镇都有新农村示范点,或高楼,或多功能住宅群,规模和档次,并不比城里差,有的简直是一片村中花园小区,这个估计你们也看到了。你们有人不是跟我去看过江西江阴市的华西村吗?人家现在是共同富裕。咱们西北基础差,跟南方比不了,但不能不有华西村的观念啊。
尽管说了很多,有人心里还是有些行不通。说你有这个善心 ,想要帮一帮村里的困难户,可以拿出四五套房子做个人情,干嘛每户都要免费呢?就是政府给困难户提供住房补贴,都没有这个能力啊。你这样做,不是给自己铸造压力吗?
我说:“我之所以提出了按户分配的这个战略目标,一是为了聚集人气,把人聚到一块, 人气就旺了,一个地方才能繁荣起来。不然东山一家,西山一户,有的还钻在山旮旯里,加上一些人常年外出,村里的狗都觉得寂寞,别说人;二是,一个村子一两家人富起来,不等于富,改变不了一个村庄的面貌,只有全村人的住宿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才算富,一个村庄的面貌才能有所改变。所以,建设多功能小区的目的,不是为了接济几家贫困户,而是为了整个村子的发展。不然,我盖那个仿古庄园有啥意思?要好,大家都好起来,才算好。至于条件好的家庭,他们要不要,是另外一回事。再说,有的人三个娃住在一个地方,也不方便。到时候,也可以给这些特别困难户照顾一下,多给一套。总之,我抱的态度是,对村里所有人一视同仁,希望大家共同致富。”
我的这番话说完后,会场片刻静了起来。我乘机端起茶杯,喝了几口。张欣悦了解我,从我放出这个消息到现在, 他只听别人讲,始终没说话。但会场终究还是有人说话的:“既然你是这么想的,那盖个四合院也就可以了,不用花这么大的代价呀。”
我说:“起码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鉴于党和政府有这么个号召,作为搞企业的,要介入新农村建设的队伍,那就要有潮头意识。因此,我才做出了现代化的多功能小区的定位。既然是多功能小区,那就要在居住条件上与城市看齐呀,首先面积要宽敞,要有院子、阳台、卫生间、储藏室等基础设施,而要达到这种标准,只能按别墅的规格来建设了。我知道对于困难户来说,就是把这么一套房子免费送给他,都装修不起。为此,我打算交房子时,要求工队把房子院子的地都铺了,把锅台给做好,一次性建好,到时候让他们提铺盖进门住就可以了,不让他们花一分钱。当然,有条件的人,想装修弄得阔绰一点,那是他们的事,在咱们手里, 必须是白墙、砖地、锅台、马桶,一样不能少。”
尽管我说得很明确了,有人低声嘀咕,说眼下公司的资金周转本身就比较紧张,再抛出这么大的一个蛋糕让这么多人吃,多少有点伤公司的元气呀。咱们这个地方,在经济上和南方比起来,毕竟没有可比性呀。南方老板捐助上亿元,很轻松,咱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建议我还是推后几年再做这个事。
我说:“困难是困难,但对我们来说,困难是暂时的。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做,马上做。仿古庄园先开工,小康家园紧跟其后。”
说起来也比较奇怪,我公布了两个计划的当天晚上,竟做了这样的梦,梦见我在爬山。我爬呀,爬呀,那山好高,走得我的腿都有点隐隐作疼。我望了望这座直戳天际的大山,感觉好像在那里见过,既熟悉,又陌生。途中,我想放弃,但见山顶红光闪现,雾气缭绕,好像那里有什么东西, 在召唤着我。我就继续往上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爬了好久。当上到山顶时,发现这里是个大平台。几座了连体阁楼庙宇依山而居,看起来离天上的白云很近。站在庙宇前眺望,可见山脚下有一片绿油油的湖水,围绕湖水,远处山影绰约,近处云树飘摇。一片树林正在开花,好像是桃花,又好像是杏花,红的,粉的,沿湖盛开。望着眼前的盛景,我心里纳闷,这是什么地方?这么美丽?好像从电影上看到的仙境一般。这时听见有细腻而悠长的响声,遂随声望去,发现一处庙的顶端,有个八角亭,每个亭角上挂着一只铜风铃。此刻山风吹过,这些风铃发出动荡的响声。一位仙风道骨相的道长,盘腿坐在亭子中央,貌似在闭目打坐,看上去如雕塑一般。
我心里又想:这位老人是谁?我到底来到了什么地方?
我想上去和老人搭话,沿着梯形的台阶往上走时 ,冷不丁腿疼了起来,我忙附身揉腿,刚蹲下去时,发现我的腿烂了,一片一片的往下掉肉,我心一惊,我的腿怎么啦?是不是山路走得太多了,把腿上的肉走掉了?我恐怖,担心,就在这时,我醒了。
我压开床头灯,还感觉惊魂未定,腿隐隐作疼,就揭开被子,发现腿好端端的,隐隐的疼痛,可是睡得太沉,两腿互压所致。
早上起来,我在吃早餐之际,我告诉媳妇蔡霞:“我打算在老家建一处仿古庄园,再建一百套多功能住宅区。”
媳妇面无表情地说道:“你看吧,想成啥神都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