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愉快的春节
平原的春节,是男女老少都特别注重的节日,无论从古还是到今,这个节日是家家户户的习俗之一。
“今年挣买几条大鱼,弄个糖醋鲤鱼,”辉子父亲交代了,预示着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鲤鱼又是民间最有好兆头的,鲤鱼能跃龙门呐。
“今年大盘香也弄个8层的,888,发发发,一路发到底”,辉子奶奶还有烧香拜佛的信仰,她在关注这个呢。
“咱买个电火锅吧,两开的鸳鸯锅,辣的,不辣的,都能满喜好,”辉子母亲这个建议很中肯,因为天气冷,做好凉菜上热菜,等摆满一桌子菜,都弄好,都凉了。
“这个挺好,双手赞成,弄个火锅,荤素都搭配着上,吃的过瘾,不用一个个摆盘了,省心。”大家都有这个心理。
今年姑姑也在春节前回来了,这个家又有了欢笑,小表妹,和表弟,都来了,热热闹闹的不再是辉子一个小孩孤单的,现在有说话的了,都很开心。
姑姑提前买三个孩子不偏不倚都买了从头到脚。
“从头买到脚,是买个发箍,和袜子吗?”辉子父亲打趣妹妹。
“给你家小子买个头发箍,你假小子往哪夹?小平头一个,虱子都顶不住呢。”姑姑对娘家大侄子一向是很大方。
崭新的黑白袄子,带毛绒的军绿裤子,还有双棕色雪地靴子,这些都是新春的礼物。
“就是有点不好,姑娘不能再娘家过春节,这是老规矩,”,奶奶也有点舍不得姑姑春节了又要赶回家去,"都新时代了,还讲究那么多干什么?”辉子也在劝呢。
“在娘家过年,别人会说的。”姑姑很明事理,也为了大家好。
“就留下了,一年也见面不了几次,这次回来放心住吧,谁还能把你赶走,嘴长在别人身上,让他说去,”辉子父亲很坚决。
“世道变了,旧风俗也该改了,不然害怕这个那个,不还是穷乡僻壤,脑袋开放不了”辉子老爸也在安慰姑姑。
“那我就留下,到时候咱们热闹热闹,两个孩子估计也拉不走,在家里都被爷爷奶奶惯坏了,在娘家看看农村的春节。”姑姑很开心的说。
“舅舅,我要买大花泡,我要看烟花。”表弟表妹缠着舅舅就要上街了。
“走,带上你付款的舅妈咱们开路!”一边给两个孩子使眼色,两个孩子就去拉衣服的舅妈,也就是辉子的母亲。
在平原农村,外甥穷了,牵走舅舅家的耕牛都没事,舅妈更是不能过分的小气乱当家。
天冷了,街上人山人海,辉子表叔的年货摊都被挤破了。
“人真多呀,跟国庆节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样”表弟惊讶的说,这个城里的娃,哪见过这样的阵势。
“就是,很多小吃真多呀,烤肠,炒面筋,还有毛蛋,香喷喷的”小表妹馋嘴了,她怕说又要吃垃圾食品,她眼里这些应该都是垃圾食品吧。
水果也全了,南方的车厘子,新疆冬枣,哈密瓜,还有大棚里的西瓜也有了。“现在瓜果蔬菜都不用等季节了,大棚里啥时候都能吃,还是家里好呀,东西也不贵,比城里价格都低呀”辉子父亲对比了下。
跟大家伙打了个招呼,“辉子,你看好弟弟妹妹,今天人多,拿好手里的东西”。
“放心好了,我们看看座土炮大旗花”,这是个啥,是老式的喷射的烟花,持续时间老长了,也格外的好看,跟打铁花一样的绚丽。
只见小表妹,对着发出音乐的灯笼眼睛都看直了,大大小小的灯笼都带电,有莲花,有宫廷风,有卡通人物的,都能唱歌。
“舅舅我要灯,花灯,美美的花灯”娇滴滴的撒娇。小表妹对这个舅舅是毫不生分,确实辉子父亲没有架子,见到谁都是乐呵呵的。
“小乖乖,买,都买”,舅舅大气的说,“随便挑”。
出门在外的家长这个时候都是大方,给不了陪伴,只能过节的时候满足孩子的需要。
有个说法,舅舅过春节,是要买灯笼,因为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夜晚,没有大马路明亮的灯,小孩子打着灯笼玩耍,能响很久。
小表弟见表妹那么得宠,也不甘示弱,舅舅我要玩具枪,那个最长款的气泡枪,好家伙,果然是个鬼主意的,那个枪应该是店里最贵的。
“舅舅,你我跟你商量商量,不要压岁钱了今年?你给我买个枪,短的不要,塑料子弹的不要?”表弟带着有点商量的口气。
“那哪行,不给你压岁钱,回家你没路费了,小朋友玩枪不安全!”,姜还是老的辣,还给辉子一个眼神。
秒懂,“前面有个板栗店,还有白山楂团子,哥哥带你们尝尝?”辉子耐心地忽悠,跟自己老爸一伙。
辉子母亲开口了“小孩难得来,喜欢啥就买吧,妹妹来家过年也没少花钱”;“舅妈来讲讲价,喜欢那个长款咱今天带回家玩!”。
“舅妈好棒,”小表弟乐开花了。
辉子两个手不够用了,吃的,玩的,还有年货。
应该开着三轮来,可是很明显,在人流大涌动的十字大街中,根本是动弹不得,无路可走。
“爸妈,我宣布,我先回去一趟,实在提不动了”辉子已经挤不动了。
“表哥,我来帮忙”还是小表弟善解人意,主动来拿两个袋子。
表妹也加入了,“给我两个轻的,我下次再也不要买这么多了,哥哥拿不了”。
这个丫头骗子,都是给你买的,你小嘴最甜了,瞬间,辉子觉得现在的小朋友都是那么的绝顶聪明。
“算了还是下午吃过饭人少的时候再来逛逛,那个时候人就少多了!”辉子父亲发号施令,新群人满载而归,浩浩荡荡的回去了。
“大盘香,烟花爆竹都是一个巷子里,下午一块子带回来,再不弄,妈该埋怨没有那么合适的了”辉子母亲提醒到了。
“炮竹要长,炸的越响亮越好”。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能祛除厄运,让不好的运气过去,所以来年有个好运。在农村要有好运,要先花出去求,再见回头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