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认真起来鬼都害怕. > 第127章 无鱼之凶(6)

第127章 无鱼之凶(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栋小房子由各种形状的石膏板和石膏柱搭建而成, 已经腐朽开裂,处处可见断口,墙根下还积累了一层脱落的石膏粉, 质量之差只怕被苍蝇踢一脚都要塌掉。

    令路潇感到震惊的是小楼前方充当图腾的石膏柱,它顶端神似骨关节的柱头上排列着七个小孔,这种独特的结构几乎不可重复, 但她却不是第一次见到,事实上这几天的时间里, 她曾反复描画过这个东西——它正是那只神秘异兽的一条腕足骨骼。路潇重新打量这栋房子, 那些石膏与其说是建材, 倒不如说是被强行拼凑在一起的巨大骨骼, 她奔波数日苦寻不得的线索,如今竟然以这样啼笑皆非的方式出现在她眼前。

    她穿过人群来到小房子前, 好奇地摸了摸那根图腾柱。导游许是第一次看见对他们的“景观”感兴趣的游客, 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他的曾曾曾祖爷爷是如何从沙漠里挖掘出这处遗迹的。

    路潇:“古代哪有用石膏做建材的, 这是复制品吧?”

    导游:“瞎说什么呢!我们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古董!”

    后边的游客听到导游的话,暗地里齐齐笑出了声。

    路潇:“先不说石膏,你们的古代宫殿还安了玻璃窗啊,这也是古董玻璃吧?”

    游客们笑得更大声了。

    导游吹胡子瞪眼地走向她:“你这人怎么回事?”

    路潇笑着退后一步:“大家都是文明人,文明人在文明古迹前说话, 理应更文明一点。”

    两个人正说着,一辆警车从干道开过来停在了众人旁边。这是之前游客报警叫来的警察。警察很了解这个景点, 而且不是第一次来处理纠纷了, 下了车后径直走向导游, 根本不需要询问前因后果,便催促导游赶快给游客退票,两个人拉扯走向化石展馆, 游客们有的跟去看热闹,有的跑去围观那些假山假水了。

    路潇敲了敲警车的窗子,留在车里的另一位警察见状放下了车窗。

    警察对她说:“您好,您再等等,一会儿拿着门票退款。”

    “我不急,我看这个景点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们怎么不直接取缔掉?”

    警察苦笑:“我们警察只能处理纠纷,景点违法违规的问题归别的部门管,但据我所知,这个景点有够特殊的,首先他们展览的东西确实是假的,可是又不完全假。这些化石、建筑、还有后边你没去看的工坊和文物,确确实实年代久远,因为500年前元古村就开始仿古,你说一件500年前造的、仿2000年前瓷器的瓷器,它算不算是古代瓷器呢?再者,他们以前做假画需要用到红皮云杉,所以在村里种满了云杉,结果现在这些树龄500年的云杉都混成国家一级古树了,整整一村子的一级古树。”

    路潇问到:“既然如此,他们的造假手段怎么还会这么假?”

    “能给你看出假的都是故意的,他们造得真的那些,就算当着你的面做出来,拿去鉴定,也没几个专家敢断言是假的。之前有个冤大头花高价在古董市场买了一枚国宝级瓦当,偷运出境的时候被警察抓住了,那个工艺、质地和纹饰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了,警察查售卖者一路查到了元古村,可找到当事人的时候,却发现他家屋顶上全是那种瓦,垒猪圈用的都是做坏的瓦,院子里还晾着一堆没烧的瓦,甚至还有兔八哥图案的瓦。”

    路潇听警察讲起元古村的旧事,笑得前仰后合,她这边自得其乐,那边另一个警察也处理完了退票的事情,退完票的游客们被安排上了回市里的车。

    车里的警察问路潇:“你怎么还不去退票呢?”

    路潇挥了挥手:“我觉得这里很有趣,还想继续参观。”

    导游送走警察,带着其余游客继续游览。

    景区的面积着实不小,众人从侏罗纪布景逛到未来时空布景,领略了无数年份成谜的奇观,最终抵达了这次游览的终点站——一个模拟考古现场,导游发给每人一双手套、一双鞋套,以及小凿子、小刷子、小刻刀,然后对游客说,这堆石头里掺着几十个石膏做的假化石,如果能找出其中唯一一枚恐龙化石,则可获得精美纪念品一份。

    路潇无心挖石头,她把导游叫到身边,继续询问有关那栋房子的事情。

    导游眉头紧皱,深思熟虑后说:“你别找茬了,我还是给你退票吧。”

    “我说真的,那间房子的原件在哪儿?”

    “古迹你明白吗?哪有什么原件,都是从地下挖出来的!”

    路潇指了指他,又指了指自己:“你知道这里全是假货,我也知道这里全是假货,你也知道我知道这里全是假货,大家开诚布公不好吗?”

    “你脑子有毛病吧?等等——你不会是记者吧?”

    “我才不是……”路潇突然想起兜里还装着霜城接洽员给她做的研究员证件,这张证件可是货真价实、联网可查的。她伸手进衣兜一摸,结果摸出了三张证,一张安全局的、一张蓝城历史研究院的、一张金城电视台的。

    导游:“原来你是做假证的,我们可早不干这行了,你找别人吧。”

    路潇略显尴尬地收起证件,又拿出一张百元面值的钞票。

    “我只对那间房子感兴趣,你辛苦辛苦,带我去看看石膏原件怎么样?”

    导游收下钱,仔细验明真伪,确认这个做假证的并没有兼职做假|钞之后,万般无奈地点点头。

    “你这人真犟,走走走!我让你亲眼看看挖掘现场。”

    路潇看了一眼坐在小桌边聚精会神凿化石的冼云泽,没开口叫他,直接跟着导游从小路去往了后面的村落。

    别看前方的景点如此畸形,后方的村庄却出乎意料的雅致,戈壁地带难得一见的高大云杉环绕四野,一幢幢房屋点缀其间,砖瓦颜色尽与木石相称,现代化的设备都藏进了墙里,连水电也进入地下管网,路面上没有一根水泥杆,可见他们的审美确实有点儿水平,只是懒得用心骗人罢了。

    导游一路上不停地招猫逗狗,扯倒东家花架,踢翻西家篱笆,把村子搅得鸡飞狗跳,从村民们厌烦的眼神中,能看出他在当地扮演的应该是个反派角色,过年换新鞋的时候,应该有不少人在鞋底写过他的名字。

    元古村深处有一片古旧的作坊,村民原想利用原址修一个公共游泳池,打开地板后却看到了满满一坑的石膏模型,因为深知祖先独特的嗜好,他们便把这些石膏当成了仿古半成品或者手工废弃物——通俗点儿说就是垃圾。施工队向下挖了三米还不见底,只得重新估量了一下工程预算,然后理智地把石膏填了回去,拍拍平,就当自己没来过。

    后来这位导游灵机一动,想出了盖一间博物馆的点子,于是辛辛苦苦将这些传家宝请了出来,拼了个什么玩意儿拿去骗钱。

    路潇站在作坊里,听他讲完了石膏模型的来历,问到:“这和你之前说的故事不一样啊?”

    导游弹了弹手里的钞票:“刚才那个是50元的会员版本,这个是100元的vip版本,你要是再出100元,我还能给你升级成vvip。”

    路潇不甘愿地又拿出了100元。

    导游把两张钞票叠好装进口袋,打开手机相册,展示了一张照片,拍得乃是景区建立之初房屋的状态。当时的石膏房比现在高一倍广五倍,确实有点儿上古神庙的意思。

    “本来想把它放在门口镇场子,没想到这些石膏严重老化,露天放置几个月后全碎了,只能不停地修补替换,实在太累人了。我准备过一阵干脆全拆了,换成玻璃钢的恐龙雕像。”

    “你还知道些什么?”

    导游跳下石膏坑,从角落里捡出几块碎片抛到路潇脚下。她随手拾起一方残片,清晰地看见了骨骼表面细微的纹路,以及骨骼顶点的浇筑气孔,也就是说,这些石膏肯定不是手工捏的,而是利用骨骼原件为模具铸造出来的。残片上还用刻刀刻着一行字——迁安七年秋八月癸戌经九纬六,再看看其他碎片,也都标注了相似的信息,碎片上的年份从迁安三年到八年不等,经纬数字在16乘16的区间内。

    迁安正是张浪任时的一个年号,这批石膏模型数量之巨,工程量之大,让人很难相信只是私人行为,但如果它们是时任太守张浪授意制作的,那么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所以问题在于骨骼原件现在在哪儿?这个工程前后耗时五年,以当年的运输条件,工坊与骨骼原件必不会相聚太远……

    路潇瞄了一眼导游,那人正背对着她努力爬出坑。

    她左右看了看,看中了作坊边的一株老云杉,三两下攀援而上,像是一只飞鸟般隐没入墨绿的树冠,倏忽间又从树梢钻出,踏着天顶最高枝随风扶摇。登高纵目,乾坤尽收眼底,两条公路十字贯通了村庄与景点,也把青灰色的戈壁滩割作四方,四方都是一样的荒芜,一样的寂静。

    只有从这个高度俯瞰,才能发现一条曲折通往远方山鞍的浅淡痕迹。

    经年累月的马车碾压使这条古路微微下陷,也较两侧更为平坦,夯实的土层不利于扎根,运载过程中洒落的石膏和盐碱渗入泥土,更让路上的植物普遍稀疏而低矮,这一切差异都很细微,可一旦绵延数公里,就很容易辨别出这是一条废弃的古路。

    导游爬出石膏坑后看了一圈,没看见路潇,还以为她走了,正要独自返回景区时,一只手轻轻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吓得猛然跳开,回头看见路潇悄无生息地出现在了他身后。

    “啊!你从哪儿钻出来的?”

    路潇没有回答,而是指着古路的方向问:“山的后面是什么?”

    “还是山咯!”

    “你能不能——算了……”

    路潇拿出手机打给了接洽人。

    “派一台直升机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改了一个正经的文名,先换上封面,过几天再敲编辑改名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