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千年古村换新装 布衣天使话桑麻
古堡村的广场,就是古堡村的信息中心,也是古堡村是是非非的漩涡中心。好消息是从这里传出,坏消息也是从这里传出,真消息是从这里传出,假消息也是从这里传出。而消息传递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就像无线电波一样,瞬间就能传遍古堡村男女老少、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庭院、炕头。
有的人喜欢讲述,有的人喜欢倾听,有的人喜欢传递,而有的人则喜欢添盐加醋,二度创作,以加强故事的传奇色彩和感染力。每当看到听故事的人目瞪口呆、大惊失色,他们心中就喜悦得近乎发狂!甚至大呼过瘾!
因而有时消息刚开始只是一滴水,等传来传去,到了最后一个人耳朵时,就变成了一沟洪水,足以淹死人了!
而消息内容则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无边无际、无深无浅。国际上谈到海湾战争、巴以冲突、萨达姆被送上绞刑,卡扎菲刀捅了屁股,贝卢斯科尼玩弄少女,奥巴马喜欢上英拉。国内谈到了油价贵、房价贵、看病贵、上学贵、坐车贵、米面贵。
村子里从“坐地虎”谈到“白霸天”,从扶贫款谈到养老金,从张三的女人和李四好上了,有人看见他们拉熄灯,一块钻被窝了;王家的姑娘和赵家的儿子对上相了,八成弄不成……。谈天谈地、山南海北,无拘无束,尽情发挥。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今天的古堡村,桃红柳绿、杏白山青。碧蓝的天空,清澈透明,一缕淡淡的白云,飘逸而过。孤寂的太阳来找老槐树为伴,将其温暖和煦的阳光深情地倾泻给了它。
一身翠绿的老槐树在阳光的格外关照下,暖洋洋地,乐乐呵呵地伫立在广场西侧。一群喜鹊也赶来凑热闹,架在老槐树上叽叽喳喳,吵吵嚷嚷。有两只喜鹊在老槐树上,窜上窜下,一会衔回树枝,一会又夹回杂草。它们在忙忙碌碌地修筑爱巢。
据说,喜鹊筑巢很有讲究,喜鹊喜欢人类,它们要将爱巢筑在与人类生活居住最近的地方,如村边或房舍旁边的大树上。因而这棵老槐树就每年成了喜鹊最青睐的住所。
人们说喜鹊能预知当年的气候状况,它若将巢筑在很高的地方,说明今年气候阴湿雨多;若筑在较低的地方,则说明今年气候干旱少雨。
农家人可以根据喜鹊筑巢的变化,对今年粮食作物的种植作出一些判断和选择。
喜鹊是一夫一妻制,每年二月二龙抬头之后,雄、雌喜鹊便开始相互寻找伴侣,经过几番追逐嬉戏之后,伴侣找好了,夫妻俩就开始修筑它们的爱巢。
它们每年要赶在清明节这天上大梁。因为清明节是个好日子,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它们或许也和人类一样讲究,修房盖屋上大梁,也要挑选个良辰吉日,放鞭燃炮,披红挂彩上大梁。
今日就是清明节,广场像往日一样迎来了他们的主人。人们一边聊天,一边等着观看喜鹊上梁。
一会儿,一阵喜鹊鸣叫之后,只见两只喜鹊抬着一根粗壮的树枝,扑扇着翅膀,远远地从空中向着老槐树顶飞了过来,在快接近老槐树时,因体力不支,就缓缓降落在铺着蓝色瓦片的戏台房顶上,然后把树枝放下。
不料房顶是坡形的,比较陡,它们刚刚放下,抬起头来观看他们的爱巢,得意洋洋地欣赏他们的杰作,不料一阵风刮来,那树枝“骨碌碌”就顺着房顶向下滚落,两只喜鹊一阵尖叫、追逐,但那树枝没有遵从它们的意愿,越滚越远,随风滚落到了房檐边上,最终跌落到了广场院子里。
人们一阵哄笑,有人跑过去捡起那根树枝给它们往房顶上扔去,然而喜鹊不理解热心肠人的这一举动,一阵惊悚,“扑棱棱”飞走了。
赵老三晃晃悠悠,腆着大肚子,迈着外八字步,神气活现地来到了广场。
“啊呀,赵老三从京城回来了!”有人嚷嚷道。
“是吗,赵老三回来了?”众人附和道。广场上的人们闻声,都兴冲冲地朝着赵老三溜达过来,在台阶上、石头上坐着的也都纷纷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好奇地围拢了过来。
赵老三是属于村里具有长者风范的老人之一,为人正直善良,做事忠厚正派,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古道热肠,豪侠仗义。村里不论谁家有个事,准是主动找上门去,问问有何困难,有何翘不开腿,迈不开步的事情,然后就和自己家的事情一样,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并亲力亲为。
若谁家有个困难,开个口,准不会让人家掉在地上,准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力帮办。赵老三还有个小艺术特长,会吹唢呐。村子里谁家婚丧嫁娶,做寿满月,就请他去吹唢呐。
村子里有一班固定的传统鼓乐队。有擂鼓的,有敲锣的,有拍镲的,而赵老三是专门负责吹唢呐的。村里无论谁家一有事这班乐队就出动了。免费为村里人们家服务。最多也就是挣两包烟,喝点酒而已。
赵老三性格开朗,常常是乐呵呵的!也喜欢与人们开个玩笑,因而赵老三与张老汉属于同一类型人物,在村里人缘好,受人尊重信赖,均被村民们热情拥戴为村民代表。
赵老三一副红脸堂,中等身材,圆脑袋、圆脸,圆下巴,膀子、屁股都呈圆形,周身浑圆,若要吹起唢呐来,将两腮一鼓,就变得更圆了。
他身体微胖,肚子腆得高高的。人们开玩笑说,那颗肚子是他姑娘给浇灌培育起来的。赵老三一去他姑娘家,他姑娘就给吃香喝辣,酒肉不断,烟茶伺候,住一段时间回来,就吃得肥头大耳,挺着个大锅一样的将军肚,用两只手在身后甩着,保持着平衡就回来了。
赵老三有个女儿嫁在北京了。说起来这女儿还真是路上捡来了一身福气。村里人议论说:“真是好人有好报,傻人有傻福啊!”。
赵老三这个女儿名叫肉女。从小长得胖咯墩墩的,和她老爹一个样,长得圆圆的,两个红红的脸庞。因此家里人就经常喊她“肉女”,出了外面,村里人看她长得肉肉的,结结实实的,也习惯叫她“肉女”,这叫着、叫着这肉女两字就真成了她的名字了。
赵老三也没再给她取名字。这姑娘就以肉女为代号,背着书包上学了。孩子上学后学习很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就是这个名字,经常遭受学生们的取笑,经常背着书包哭着鼻子就回来了。
小学毕业该上初中了,赵老三就想着,给孩子换个名字吧,这新去一个地方是改名字的好机会,于是就成天搜索枯肠在肚子里找词汇。但赵老三没上几天学,肚子里大字也捡不上一箩筐。最后终于想出了个好名字。
那是他看了一个电视剧叫《花木兰》,这下灵感突发降临了,干脆把肉女的名字叫成木兰吧。于是就和在炕头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纳鞋底的老婆商量,老婆子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看着人家电视里这个叫木兰的姑娘长得漂漂亮亮的。于是赞同地说:“好,那敢情好,和人家电视里姑娘的名字一样。”
老两口都通过了,这就需要和两家长辈亲戚的名字比对一下,看看是否“犯冲”,也就是不能和长辈亲戚们的名字有一个字或者读音相同,否则就是“犯冲”了。
经过三天的比对筛选,还行,没有“犯冲”,于是就基本把这一名字定下来了。这赵老三还比较民主,最后还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于是有一天就问肉女道“肉女,爹给你新取了个名字,看看你喜不喜欢,这到一个新的环境正是改名字的好机会,你听听如果喜欢,就用它,不喜欢爹给你再取别的好名字。这个新取的名字叫:“木兰”,你看看怎么样?”
这肉女一听,木兰两字再加上她家的姓氏赵,就叫“赵木兰。”一读还真好听。词义也好,还能粘粘古代英雄的英气。肉女很高兴,笑嘻嘻地频频点头。从此肉女的名字就正式改作赵木兰了。但是村子里和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和长辈们不习惯这个新名字,还是喊她“肉女”。于是这孩子就成了在外叫木兰回村叫肉女,变成两张皮了。
肉女很快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镇山县第一中学,就是县高中。学校《通知》来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赵老三还一个劲的夸奖他家姑娘,“穷人家的孩子有志气!”但是当他看完这《通知》,一计算这学杂费、书本费,学校还要收住宿费,还要交伙食费,这一个学期下来就得大几千块钱,赵老三一下子头大了!背着孩子一个人暗暗发愁,去哪里拿这大几千块钱呢?
村里人习惯说:“一分钱逼倒英雄汉!”“这给人家交不上这么多钱,人家可是不让孩子去上学啊!”赵老三想道。但是去哪里弄这么多钱呢?木兰是家里的老大,家里还有两个小弟弟,一家五口人就赵老三一个人种地干活,靠种养庄稼为生。
老婆子喂的一口猪,卖了钱还得考虑一家人一年四季的油盐酱醋、穿衣柴火。人吃五谷杂粮不能不生病,还得留下头疼脑热看病吃药的花费。
再者说,就一头猪卖了的钱也不够呀,还差的远着呢!这可怎么办呢?赵老三有心想动员孩子,这学干脆不用上了。
但是一转眼看着孩子两眼泪汪汪的,祈求的目光望着他,他就浑身震颤,骂自己道:“这是什么话?这事关孩子一生的命运哪!
可是……唉!……”赵老三走到一边,背着孩子,用粗糙的手掌反复抹着湿润的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