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风雨古堡村 > 第12章 灵柩中吼声如牛 占卜测尸横血流

第12章 灵柩中吼声如牛 占卜测尸横血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古堡村位于镇山、铭远、古岳三县交界地,隶属于镇山县清风镇,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

    村。东西南三面高山环绕,居高望远。特别是西侧一座大山是历史上著名的“死尸山”。

    由于山中地势险要,气候独特,又沟壑纵横,野兽出没。山中有著名的夺命沟、噬魂涧、惊鬼梯、鸟见愁、坠马崖、断头岩等奇特山势。经常有商贾车辆、往来行人进得去出不来,山中屡屡见到死人尸体,因而取名叫死尸山。

    又因此山中发生过无数次战役,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因而更加剧了“死尸山”的阴森凶险。

    北面东西两条道是通往铭远、古岳两县的交通要道。一条清澈大河环绕着古堡村常年奔流不息。人们称这条河为古堡村的“护城河”。

    村子周边由于受到源源不断的水分滋养,花草茂盛,树木成荫。每年春风一吹,百花竞艳,万木争荣。

    而东、西、南山脉起伏,蜿蜒逶迤,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巍峨高耸,茫茫苍苍。堪称青山绿水,气候宜人。

    古堡村由于地势险要,在军事上,进可攻击铭、古两县之敌,扼守敌军咽喉;退可凭借镇山县大山,快速疏散、隐蔽保存实力。

    特别是“死尸山”,头上险峰绝壁,脚下万丈深涧。然而这座山却是古代西秦向东出关的必经之路,因而历代统治者们,都把这里当作最好的用武之地。常常潜伏在此,伏击敌军。历史上多次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座山里。

    因而古堡村是有史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硝烟弥漫、战事不断。之后各代统治者又在这里修建堡垒,构筑工事,然后古堡村这一军事要塞就如走马灯似的,占领、攻克,再占领,再攻克,数易其主。

    早在春秋时期古堡村就是晋国军事上的一处雄关要塞。晋文公曾从这里出塞一战夺得中原霸主。后来秦晋两国又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在这里进行了大小十多次战役。

    而秦晋第一次战役就发生在古堡村死尸山里。该战役发生于公元前628年,这是秦晋之间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那是自秦穆公派三千铁甲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登基当了国王,史称晋文公之后,秦晋两国又延续“秦晋之好”多年,约定两国各有战事,互派兵协助。

    到了春秋中期,晋国因两件事记恨郑国:其一,在晋文公因遭受骊姬之乱的迫害四处流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在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帮助楚国攻打晋国,然而郑国没想到此次大战却晋国得胜,并一举获得中原霸权。

    郑国急忙与晋国设法修好,一年九次示好晋国,向晋国拜送黄金美女意图修好关系。但晋国的国君不为所动,他为了巩固其中原霸权,依然决然出兵讨伐郑国。同时秦国也出兵十万,秦穆公亲率大军协助晋国讨伐。

    当时,晋国的大军屯驻在郑国以东,从东北两面袭攻郑国;而秦国的大军驻扎在郑国的西面,从西面进攻郑国。

    郑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其情势危如累卵,稍有差池,即刻亡国灭族。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聪明睿智,谋略超群的士大夫佚之狐,向郑国国君郑文公禀奏道:“现在郑国被秦晋两国合围,已危在旦夕,需要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去说服秦穆公撤兵,郑国方能免除这一灭顶之灾。”

    郑文公忙问佚之狐道,“贤臣以为,何人能担此大任?”

    佚之狐道:“烛之武可担此重任。如果您能派其去说服秦国国君,以烛之武的舌辩能力,必能说动秦穆公,令其退出秦晋联盟,撤出郑国。秦国一退,只留下晋国也将很快撤退,郑国之危机就解除了”。

    于是,郑文公就听从佚之狐之言,请烛之武到秦穆公军营去说服秦军撤兵。

    烛之武智勇兼备,雄才大略,但是一生不得志,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在郑国郑文公只给了他一个养马的官。现如今已年逾古稀,身形佝偻,行动蹒跚,须发皆白,掉的连牙齿都没了。

    于是烛之武满腹情绪地对郑文公说道:“我年轻时尚无用处,比不了别人,如今已风烛残年,行将就木,办不得什么大事了!”

    郑文公一听顿觉惭愧,于是说道:“在您年轻时没有启用您,现在国家有了危难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但是,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没有好处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下来。于是郑文公派人连夜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了下去,烛之武只身一人,夜闯秦军大营,去见秦穆公。但是秦兵把守不让其进。烛之武就在秦军大营外放声大哭。秦兵就将他捉住,报告给秦穆公。

    秦穆公说:“把他推进来。”秦军卫士将烛之武捆绑起来,推进了秦穆公大营。

    秦穆公一见,是一个白发苍苍,身形佝偻的老头,就觉得十分诧异,一个身无缚鸡之力的老头,为何在深更半夜,跑到我军营外哭泣?于是问道:“你为何在我大营外哭泣?”

    烛之武道:“我哭郑国就要灭亡了!”

    秦穆公道:“你郑国灭亡与我秦国何干,干嘛跑在我秦军大营外哭泣?”

    烛之武说道:“我既哭郑国, 又哭秦国!”

    秦穆公大怒道:“郑国灭亡有何足惜?又为何要哭秦国,如若回答不合理,即刻推出斩首!”

    烛之武面无惧色,对秦穆公道:“郑国灭亡对你们秦国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秦晋两国实力不相上下,若郑国灭亡了归于晋国,只会增强晋国的国力,而削弱你们秦国的力量。你们秦国给了晋国多少帮助?曾两度扶植晋国国君成就大业,但晋国答应给你们的土地却至今一寸也没有给。

    可见晋国不讲信用,贪心不足。如今你们还在帮助他们扩展疆域,增强势力。现在晋国已是中原霸主,他如果把郑国吃掉,掉头就会向西称霸,开始吃你们的领土,直到消灭你们秦国。而如果你们把郑国作为你们的盟国,将来你们秦国强大起来向东称霸,郑国就是你们秦国的用武之地,孰轻孰重,你好好想想吧!”

    一席话让秦穆公如梦初醒。马上将烛之武奉为上宾,并立即与郑国订立了盟约,并委派士大夫杞子、逢孙和杨孙驻守郑国,帮助郑国戍守边防。他自己下令撤兵,返回了秦国。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秦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晋文公言道:“秦国有恩于晋国,攻击恩人不仁义,因一小国而失去大国是不明智。于是晋国也与郑国媾和,撤兵返回晋国。

    而晋国这一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图谋稳固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就因烛之武一席话而化为泡影。而郑国民间则盛赞烛之武是“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然而就因这件事在秦晋两国多年友好关系之间出现了隙瑕。后来,郑国又与晋国结盟。秦国留在郑国戍守的士大夫杞子、逢孙和杨孙多有不满,言道:“我们在这里帮他们戍守,以防卫晋国进攻,而他们却与晋国结盟。我们在这里还有什么作为?”杞子将这一事件密报与秦穆公,秦穆公知情后非常愤恨郑国。

    到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就在晋国为晋文公举行国葬,举国上下披麻戴孝,送葬队伍扶着灵柩刚刚出城,突然灵柩里传出了牛吼一般的声音。

    丧葬队伍中负责占卜的士大夫卜偃,立即让全体送葬队伍跪倒,向晋文公灵柩跪拜。并说道:这是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秦国军队将越过我国边境,我军若予伏击,定能大获全胜。

    原来杞子闻知晋文公去世,而没几日郑国国君也离世了。于是他们就提议秦穆公趁晋国、郑国国君离世,国内不稳,防备松弛,晋国也无法出兵保护郑国之际,然后派兵与他们里应外合先灭了郑国。

    于是杞子就给秦穆公书写密信,提议秦穆公趁两国国君新丧,新君初立,政权未稳之时,秘密派兵里应外合灭掉郑国,与晋国分享中原霸主的地位。

    秦穆公接此密信后,就与士大夫蹇叔和百里奚商议。二位大臣齐声进谏道:“其一,从秦国到郑国远涉千里,长途劳师,跋涉日久,岂能保守秘密?如若郑国得知,做好准备,难能攻取,必是徒劳而返;

    其二,秦国留下军队是为了保护郑国,今日却反而攻取郑国是为无信;其三,人家国丧危难不去吊唁反而袭之谓之不仁义。有此三者,若侥幸成功也利小,而若不成功则会危害很大。这种做法不理智,不可取。”

    但秦穆公道:“昔日晋文公在城濮一战中,我大秦助其战胜楚国,扶其登上中原霸主的宝座,但晋国答应割让给秦国的焦、瑕二邑,至今没有给付一寸土地,现在晋君离世已经没有国家能与秦国匹敌,有何惧哉?

    而郑国已是笼中之鸟,早晚将归他人之手,现在不趁机消灭郑国,在中原占据一方土地,将来如何向东扩展?”

    蹇叔又言道:“要不派人以吊丧为名,先到晋国然后再到郑国以观其是否适宜攻取,然后再出兵。”

    秦穆公道:“若等行吊完毕再出兵,往返辗转一年已过。用兵之道在于迅雷不及掩耳,若拖延一载,晋郑两国均已政权稳固,防守严密,焉能攻克?你已昏老无知,不必多言。”

    于是立即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挑选精兵五千,车三百乘,浩浩荡荡从东门出发。孟明视为百里奚之子,而白乙丙为蹇叔之子。出征这天,百里奚和蹇叔抓住自己的儿子痛哭流涕,言道:“我们只能看到你们出发,看不到你们回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