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渔父家风·天子守国门
大唐初创,神州大地终于再次恢复了安宁,正是需要休养生息。李唐皇室采取保守的国防策略,后因割让丰州致使突厥此后屡次侵入关中腹地,武德六年突厥突破代北防线一路打到潞州,唐军甚至要以洛阳为后勤基地从江南调兵。
听闻突厥再次来犯的消息,朝中人心惶惶,甚至有很多老臣提议迁都,高祖知道迁都的下场可能会和表弟炀帝一般,皇权旁落,自己也终将成为傀儡。
长安军政中心的地位绝对不可动摇,接着高祖又想到立嗣的事,早在开国封立太子前,他就请高人为几个儿子卜算寿数,除了儿子宇文钰是参神之躯无法确切知道大限之期,其余几个儿子的寿命都掌握在唐皇手中。
李渊惊叹高人的占卜能力,太子与齐王的寿数也正合了多年前袁守诚关于武德九年的那则预言。
李渊当初立建成为太子纯粹迫于宫中万贵妃等人的势力不可撼动,他早就知道大郎“不得善终”的结局,于是就顺水推舟,立嗣嫡长,暗中又派魏徵监视,美其名曰遣任太子太傅协理东宫,只等武德九年尘埃落定后再立新储。
高祖心中有两个人选,那便是战功赫赫的秦、晋二位皇子,但宇文钰是宇文娥英拼了性命才保住的北周血统,他更倾向于将皇位传给钰公子。
是否迁都是一个测试到底谁才有帝王心胸的好机会,于是高祖派人连夜宣一众成年皇子和裴寂、魏徵、宇文士及、李靖等肱骨官员至太极殿商议讨论。
魏徵和宇文士及早知唐皇是为了试探一众儿子卫国决心,知道这场戏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于是两人一直坚持迁都,口口声声宣扬,“天下莫非王土,现又有突厥大军压境,万一长安沦陷,皇室失了尊严体面是小,失了民心才大,不如早避东都。”
高祖不置可否,问太子意见,大郎自是希望将来继位后自己面临的危险越小越好,于是回复道:“儿臣觉得虽说长安乃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但也离突厥最近,若如魏卿所言,恐来日突厥压境,我们来不及避退,割地是小,皇威失落是大。不过父皇若坚持留驻,儿子们也一万个支持,想来裴将军和李元帅任何一人出兵都可轻松剿退敌寇。”
这话一听就是支持迁都,太子又给自己留了个后手,如果自己意见与父亲不同,也可以推两个将军出去应战。
高祖叹了口气,觉得大郎合该坐不上龙椅,他又问齐王意见,齐王自是跟太子一个鼻孔出气,说了差不多的言论,高祖心中忿怒,攥着拳不好发作,继而再问二郎世民意见。
秦王出府前侧妃杨氏千叮咛万嘱咐无论别人如何引导,对迁都和发兵一事必须三缄其口,保持中立,他自来都佩服杨氏高瞻远瞩,觉得她就是自己日后登鼎的核心大脑。于是秦王只是客观分析了迁都与固守的利弊,便不再作声。
李渊听了玩味地笑了下,最后问向晋王。
宇文钰向父亲行了礼,幽幽说到:“自古秦川帝王乡,自周起我华夏君王皆奉行‘天子守国门’,且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故首都长安,陪都洛阳,顺序绝不可交。我泱泱大国只有天子居于高位北方,以陛下九五之尊镇守秦地,护佑其百姓,四夷诸国之民才莫不宾服,从而延续我华夏太平盛世。”
见父亲略颔首表示同意,晋王下跪,向高祖请旨,“现突厥来犯,儿臣愿替父皇出征,剿灭寇边外虏,收复失地,不胜不归!”
晋王三言两语不但表明立场也算再次请求自我放逐,他知道夺嫡大战马上拉开帷幕,而他早就明确要退出储君之争,所以先摘清自己,远离是非,请兵驻守边境。
太子、齐王立刻也向高祖请命要一同出征,众人皆知他们二人此举就是要将晋王架到突厥大军跟前,让其言出必行,没有退路。
宇文钰当然也知道太子帮的套路,忙推辞太子须协助圣上监国,而齐王刚刚完婚,新婚燕尔,对付突厥百万大军他一人足矣。
几人的反应皆在高祖预料之中,他心疼儿子宇文钰又要只身投入战场,但心中也确定了继位人选。他又瞥向仍然一言不发的二郎世民,立刻窥见了藏在秦王背后运筹帷幄的先朝公主杨氏,预感这妇人又将是一个满心复国留嗣的第二个柱国夫人宇文娥英,只能在心中唏嘘叹气。
这时李靖也来请命,他早年跟着钰公子在河东戍边,与晋王配合默契,可协助王子击退突厥。
高祖点头同意,遂遣散众人各自回府。
回到府中,宇文钰怕胞姊知道自己没跟她商量,又要带兵出征,他怕洛焉因心疼他,再去宫中为自己讨说法,踟蹰着不敢亲自去告诉姐姐,就遣能说会道的晋王府总管平安去公主府报信。
平安临出门时,宇文钰特意叮嘱,务必谨言慎行,不要煽风点火,交代了事情马上回来。
三娘一夜未眠,一直等着弟弟给自己报信,听了平安的通报,心中疑惑:耶耶大晚上诏所有成年皇嗣和要臣就商量这些?
“目前正是我大唐精兵强将辈出武德充沛之时,区区突厥小儿,一个‘武神’李靖完全够用,怎得非要晋王也去?”
平安也摇头,他似乎想起什么,说到:“据说一开始太子和齐王也请兵出征 ,但被我家钰公子拦下了。”
李洛焉终于明白其中的曲折与奥妙,拍案道:“欺人太甚!他们就是想把我阿弟逼走!”接着她又问:“那秦王怎么说?”
平安摇了摇头,说:“没听说秦王也随军出征的消息。”
三娘纳闷,按理说两个弟弟一同征战这么些年,互相捆绑、配合默契,二人联手,所向披靡,如果一个出征,另一个必然会请命同往,这次秦王表现真是蹊跷。
她不想难为平安,便放他回去复命。过了好一会儿,长公主似乎理清头绪,锁眉苦笑,“到底还是那个杨芊芊!”
三娘心知肚明这场夜会一定是耶耶想试探几个儿子是否与自己同心同德,不试不要紧,一试试出了好几股亲王势力。
看来除了她那个一心想要自我放逐的胞弟,其余李姓皇子都觊觎着太极殿那把龙椅,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场越演越烈的皇权博弈中,还有前朝那个“足智多谋”的出云公主加入,使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钰儿明哲保身,主动远离是非之地也许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