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忆多娇·平阳昭公主
李洛焉心中盘算着与妹妹玉贞约定的一年之期已到,就跟丈夫一起出发赶去韦泽关守关,接替妹妹平阳公主。
还没到城楼,远远几个家卫前来迎驾,洛焉见几人神情凄苦、凝重忙问:“是韦泽关又有贼寇压境?”
众人摇头,为首的一名军士向洛焉抱拳请长公主恕罪,说平阳公主已卧病在床一个多月,现在已经昏迷不醒。
“怎得不早给长安去信?”洛焉怒目圆睁,斥责几人。
为首的官卫苦着脸,道:“平阳公主她说天下战乱未平,绝不能因她一人再牵扯出皇都战力精锐分心,而且她还说长公主与她说好一年之期就快到了,她说长公主最是守信,定能近日就来,所以命令任何人不得向外透露她的病情,平阳公主下得是军令,所以无人敢违抗 。”
三娘急忙让众人带她去探望妹妹。
等到了玉贞病房,洛焉见妹妹还在昏迷,颧骨凹陷,嘴唇已无血色,她急看向丈夫,希望少师能救她性命。
少师见玉贞魂魄开始离体,已经救无可救,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示意妻子抓紧与妹妹共度这最后弥留之际,便叹着气退了出去。
三娘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轻摇着妹妹试图让她苏醒,洛焉呼唤了半天,李玉贞才缓缓睁开眼睛,一行热泪从她已不聚焦的双目中流淌而出,“阿姊,我就知道你会回来。”
想到自母亲窦氏去世,那时玉贞不过总角,而那之后自己一心一意想着报仇,忽略了这个最乖巧、懂事的妹妹。
三娘知道妹妹停着一口气就是为了见自己最后一面,她想到可怜的妹妹连及笄这么重要的成人礼都是自己一个人过的,洛焉又想到小时候阿娘带着她和妹妹在大兴的种种际遇,在她心中妹妹永远都是那个懂事可爱、又极其听话的小女孩,也正因如此,自己这个唯一的阿姊都忽略了玉贞的作为女孩子的心思。
洛焉百感交集,她扶起妹妹,给她喂了些米汤,玉贞看着精神了一些,她知道妹妹这是回光返照。
“都怪我,阿娘死后我满心满眼都是报仇,都没好好看着我的贞儿长大。”
玉贞摇了摇头,“玉贞从小最佩服的就是两位长姊,故去的阿娘也时刻教导我要向阿姊那样真诚、坦荡,将来为家国效力,成为受人爱戴的巾帼英雄。”
“可是至亲接二连三地离自己而去,这‘英雄’不做也罢!”三娘抚摸着妹妹已经开始泛黑的脸颊,心疼她小小年纪竟 “贞儿,我这就让人速去长安通报,让长孙家七郎来替我守关,阿姊带你回京进宫,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才好。”
玉贞微笑着摇了摇头,“阿姊,不必麻烦了,我知道大限已至,刚刚魂魄离体时我已见萬大兄 ,他的医术高超, 连他都 我应该, 我此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再见到姊胥柴绍最后一面。”
玉贞原来心中一直爱慕的人就是柴郎,三娘想起一年前告诉妹妹姐夫死讯时,她当场就昏了过去,当时她不忍戳破少女的心思,就没继续探究,没想到李家姊妹几个个个都是死心眼,爱上一个就再难垂眼他人。
玉贞又极其懂事,懂得“君子不夺人所爱”的道理,她见长姊夫妇琴瑟合壁,结婚十余年还是如胶似漆,就把一腔爱意默默藏在心里,不过自从知道柴郎病故,她也没有了再活下去的希望,加上那人获救时,羽人虽然护在她身下,但从高空坠落还是摔出了内伤,内出血 ,
但她既承了守关的重任,就是 这一年来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
洛焉见妹妹又要昏睡,可能就要归天,忙问:“贞儿,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我就是赴汤蹈火也要替你完成。”
“阿姊,玉贞别无所求,我知道他已入葬昭陵,而长姊已入土,不可再起冢侵扰。姊胥一人在昭陵孤单,那就由贞儿陪着他,我只求身死后葬在姊胥柴绍墓旁,我与柴郎生不能同寝,死愿同穴。我知道这很自私,但这是我此生唯一的心愿。”
妹妹连身后事都要想得如此卑微,顾及所有人的感受,三娘不禁心疼落泪,“贞儿,你才是我大唐得嫡出公主啊!”
奈何此时玉贞已经香消玉殒,再无法回应阿姊的呼唤。
李洛焉派人快马加鞭召唤来长孙家七郎接替自己,临行时她将韦泽关关名改为“直隶娘子关”,她和丈夫带着平阳公主灵柩,赶回长安。
此时,秦王、晋王还在外平寇,作收尾工作,当高祖宣布要以军礼厚葬平阳公主时,的确迎来了不少人的反对。
丞相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如何安葬公主既是圣上家事,也关乎国之根本,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还望圣上三思。”
高祖想试探一下到底谁跟他站在一边,就问:“众卿意下如何?”
结果只有少数武将支持,多数文臣坚持己见,满朝文武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间朝堂乱作一团。
“长公主到!”
众人回身,见三娘一身戎装,身配仪刀,进入正殿。
洛焉向父皇行了君臣之礼,与父亲确认眼神后,她肃立于阶下,慷慨陈词:
“想当年我长姊的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慕名千里投奔而来,最后啸聚七万大军。娘子军中有百姓的儿子,也有众多骁勇女郎,她们或在战乱中失去了至亲、丈夫、孩子,或家乡被扰,失去了田产,无家可归。
在那乱兵蜂起中舍身就义,就是为了今日我大唐能够平定天下,让千千万万百姓休养生息。
襄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娘子军的军魂,她们亲临战场,参谋军务,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受百姓爱戴、军官拥护,而娘子军也因此得名。她们代表的也不仅是我李家娘子,而是我昭昭李唐皇室!而后两人皆为守关而牺牲丧命,以军礼来葬将军,有何不可?
如果连这样受百姓拥护的女将军都无法享跟男子一样的待遇,那要怎么跟浴血奋战、牺牲无数的娘子军军魂交代?如何跟明知前途未卜,仍将心爱的儿女送上前线的天下父母交代?
现如今你们就因我御妹平阳公主是女儿家而轻言其不可同享国礼,说什么男女有别,你们在百姓把辛苦养大的女儿送上战场时怎得没人讲究男女有别?尔等去问问战场上敌寇和突厥人的射向我唐军的箭弩是不是会男女有别?
难道你们现在享的太平不是我大唐儿女用血用命换来的?拿的俸禄不是我大唐儿女三百六十日辛勤耕织的血汗?
若众卿都是女儿身,是不是此刻都要自觉离开这朝堂退隐田园,不再抛头露面,也不会再嚼女儿家的舌根?如果是那样,我今日便可成全你们!”
满朝文武皆知长公主军功最盛,在一众将领中也极受爱戴,而且她刚刚一番言论无懈可击,没有一人敢直面理论, 但台下依然有人小声议论。
长公主见状再没法克制脾气,怒道:“我父皇宽宥,念在众卿开国、从龙之功才会任尔等置喙我皇家事。今日若还有敢质疑陛下决定者,就请到殿外与我这仪刀‘相议’,这刀虽是木制,但开颅破腔也绰绰有余!”
众人唬住,顿时大殿一片肃静,此时殿外传来太子呼喝之声,“李洛焉,我李家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指点。”众人回头见太子建成和太子太傅魏徵赶来,那些反对大臣知道救兵来了,忙称赞欢呼。
李渊猜到太子来者不善,忙叫女儿,“焉儿,到耶耶身侧护驾,朕今日倒要看看,还有谁敢忤逆一国之君?!”
见李渊父女都怒目圆睁,太子还是忌惮父亲威严,行过君臣之礼后便退向一侧,示意太傅出席,这时魏徵从容向唐皇见礼,徐徐道:“微臣奉太子命,在这里代表东宫多言几句。适才丞相说女子不可享军礼实属孤陋寡闻,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就因赫赫战功,薨时商王以军礼下葬,鼓吹七七四十九日才将其入殓。虽后来记录文献被毁,但我师承天师道,道内教义中多次提起,代代相传。现我以天师一脉信用作证,男尊女卑实在是后人的曲解,臣以为无论男女,只要为国捐躯都应一视同仁。”
大家都没料到原来太子一行是为高祖父女解围,既然东宫也发表了立场,再没有一人反对。
这时李渊起身,郑重下诏:“朕的女儿平阳公主,生荣死哀,明德有功而昭,停陵七月,翌年享最高规制军礼,入葬我皇室昭陵。”
高祖又交代届时葬礼须由娘子军女将为昭公主举铭旌,娘子军的女军士为其抬棺,长公主李洛焉亲自启灵。
此次军礼之争即是国本之争,也是高祖在朝堂立威的一场无硝烟的胜仗,李家儿女再次统一思想,共同维护父亲,也奠定了初唐皇权暂时的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