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拐个和尚归家来 >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怀生之往事(下)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怀生之往事(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俞怀生眼见剃刀一点一点将自己的发丝剃净,看着铜镜中的人,俞怀生有些陌生。

    入寺后的生活相比与从前自是清苦乏味,日复一日颂经拜佛,心里却空荡荡的,无处安放。

    别看俞怀生往日温润如玉,行事有礼。但初入寺庙时还带着少年的不羁,对万事都厌弃憎恶,这是他深埋在内心的情绪,从未表露。

    他虽站于佛像前,心中却半点不信神佛,佛祖若真是显灵,为何不看看他这一生,生来人世遭父母厌弃,兄弟憎恶,小小年纪失了自由,被迫遁入空门。

    他想问问佛祖,可是前世造下业障,今生来换,何故针对他一人。若真是作下十恶不赦的行径,只把他打入地狱便是,非要如此折磨方才罢休。

    彼时的俞怀生像是一个未磨平棱角的顽石,四处冲撞,带累一身伤痕无数。心中怨念不息,执念便不消散。

    几日下来便消瘦不少,一日打坐时竟晕了过去,在这苦戒庙宇又怎会有大夫,只能抓些草药来胡乱服下,若能挺过来便是佛祖保佑,倘若没能醒来也无可奈何。佛教中人向来看淡生死,佛经有言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对于寺庙中僧人而言,唯有生灭。佛经有言一切皆在于己心,本不过轮回,若有佛心,可超脱于三界轮回,众僧人为达到涅槃境界,也都看破生死,并不执着于此。所以俞怀生便这么烧了三天三夜,终是硬挺了过来,睡梦迷蒙间,似见一人对自己颇为照料。

    俞怀生自此醒后,只道佛祖不收他,他虽看不透生死,但却没那么深的执念。

    俞怀生康复后,方丈慧圆法师找到他,日日带他闭关冥想,讲解佛法,以此化解他心中戾气。慧圆法师似能看透他的一切,待到他自家放下执念与对尘世的憎恶,便开始教习他佛道缘由。

    渐渐地俞怀生觉得心中戾气被化解许多,也由衷地学习佛法,潜心向佛。

    不曾想却遇到阻碍,这阻碍便是苏欣。

    起先俞怀生只把苏欣当做邻家妹妹,他不知道感情为何物,也从未有人教过他,俞怀生只能自家摸爬滚打,方尝得情感滋味。

    排除万难也要来见自己一面的苏欣,在外人眼里看来是可笑愚昧的,可是对于俞怀生来说,她却是特殊的存在。

    有一个人会时刻记住你,她知你的心,关切你的处境,这样的人儿,俞怀生怎能不放在心中。

    俞怀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将苏欣放在心里,他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只告诉自己把苏欣当做妹妹,所以才会他时常会想起她笑、她哭、她闹的模样。

    俞怀生跪于佛前,默念佛经赶去心中邪念,他已是出家之人,应戒守清规,不该动杂念。并且自己出家人的身份,更是不能轻易许诺什么,俞怀生不断挣扎克制,隐忍着情绪,冷颜面对苏欣。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俞怀生还是孤零零的一人,今夜风大,夜里属俞怀生当值。

    俞怀生见风起,怕殿中烛火熄灭,起身前去添些灯油,还未进入殿内,便远远见一个身影跪在佛像前,明灭烛光飘忽,显得并不真切。

    余怀生定睛细看去,竟是苏欣。

    苏欣这夜参加了知府宴席,在府门外见到了同样来参席的俞怀柳,见他有家人疼爱,下人簇拥着与别家少爷笑闹。

    俞家似乎忘记还有个少爷在寺庙中,苏欣见这景象只觉刺眼的很,心中难过,年纪尚小的苏欣夜里悄悄来寺庙中拜佛。

    人们常道佛祖最为灵验,苏欣也有一个心愿,小小的人儿严肃的跪拜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道:“祈求佛祖能将怀生哥哥还给我。”

    说罢苏欣流下泪来,哽噎着重复道:“求求佛祖将怀生哥哥放了吧,把他归还这尘世。佛祖您有这万千世人,何不放过他。”

    “只求怀生哥哥的家人多关心他些,不教他这般孤独。”

    苏欣一遍一遍的重复,说一遍磕一次头,直磕得头晕目眩才作罢,也不管这临时抱佛脚是否管用。

    小人有些笨拙的爬起身,腿脚跪的麻了,踉跄了几步方才缓缓离开,俞怀生站在原地,怔怔的望向苏欣的背影,这一刻俞怀生对心中佛道的坚持有些迟疑。

    回到屋中,俞怀生的床榻上一轮月光照下,两块小小的月饼放在床铺上,俞怀生拿起月饼轻抚,仔细把外边油纸包拆开,一口一口将月饼吃下,这个中秋,似乎不那么寂寥。

    翌日早课打坐之时,被慧圆法师瞧出端倪,指出俞怀生虽念佛经,可心不清净,责令杖打十下,命其体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字真理。

    俞怀生对于自己不能控制心中杂念而愧疚,忙摒弃脑中余念,受杖后潜心向佛。

    若说俞怀生是自何时觉得苏欣在他心中地位不一般,大抵是在益阳城突发洪涝之时。

    俞怀生远远瞧见熟悉的身影,心神似乎被紧紧攥住,那弱小的身躯在汹涌的水流中,依旧紧紧抱着怀中孩童,依附在一根木杆上。

    那时的苏欣即便已是浑身脱力,仍旧牢牢把住木杆,看的俞怀生有些心疼,他赶忙往苏欣那边去。

    待苏欣见到俞怀生的瞬间便哭了出来,其中委屈不言而喻,让人瞧着心疼,方才还坚强的人儿,此刻却显得无措。

    俞怀生心中一悸,似有什么在冲撞心扉,瞧着苏欣依赖的神色,俞怀生不成想有一天自己也会被人需要,被人依赖。所以当苏欣被洪水冲走时,他毅然割断绳索,随着洪流奔向苏欣。

    在俞怀生去救妙海时,已是力竭艰难回来的俞怀生,瞧见树上哭得不能自已的人儿,颗颗泪珠似滴尽自己心中。从那时起,俞怀生便觉得对苏欣的感情与别个不同,他站在水流中,仰望着树上的苏欣,那一刻他想这或许是佛祖对他的救赎,让他在灰暗的人生中,也有了一束光亮。

    可现实终要面对,再次回到寺庙中的俞怀生不得不收起七情六欲,也将这份朦胧的情感尘封在深处。

    苏欣这次入京,他虽早已与林慕谋划好,可一思及这座城中再也没有那个明媚的女子,似有什么在胸腔中叫嚣,他强自按下,时常在树下怔怔出神。

    当他初晓得有人要打苏欣主意时,他只恨自己身为出家人,无法插手尘世之事,无法亲自护住苏欣。

    他将苏远拐走,交给妙海将苏远藏好,谁人也未曾料到会是一个僧人将苏远带走,为的是教苏欣父母搬离益阳城。

    尽管一切都早已布局好,可他还是牵挂那个人。苏欣从前在古榕树上偷看,俞怀生是知晓的,苏欣在树上看人,却不知俞怀生也在看她,可惜这棵古榕树上再不会有她的身影了。

    俞怀生记不清已经有多少次看着苏欣离开的背影,他却无法挽留,连一句话也不能说,皆碍于他这僧人的身份。

    “了念。”慧圆法师默默出现在俞怀生的身后,出言打断了他的思绪。

    “方丈,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弟子。”俞怀生朝慧圆行了一礼道。

    慧圆这几日瞧着俞怀生状态不对,早已默默观察,多次提点也不见效,今日只得摊开来谈。

    “常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不知不觉已近冬时,了念你可瞧见这万千景致。”慧圆沉声缓缓道来,一件鲜红袈裟披于肩头,站在这荒芜林木间,显得耀目生辉。

    俞怀生瞧着地上枯叶堆积,和树梢间仍旧挂着的飘零叶瓣,眼眸暗淡平静说道:“不过顺应天道,四季变换,各得其所罢了。”

    忽而风过林间,穿过林木树梢,吹得二人衣袍呼呼作响,原本寂静的林木俱被风惊动。

    慧圆虽已年老,可目光仍旧澄澈直击人心,他望着俞怀生的双眸道:“风未动,树亦未动,乃是你的心动了。沾染了红尘俗念,我为你取名了念,你却难了杂念。”

    慧圆叹了口气接着道:“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了念你已失了佛心,动了杂念,恐再难潜心向佛。”

    俞怀生闻言如有脑中雷击,似是心中隐隐如薄雾缥缈之想皆显形,被慧园一语道明,俞怀生瞬间清醒过来,终是直面自己内心。

    他愧对慧圆方丈对他的教诲,只得双手合十低头道:“阿弥陀佛,弟子有愧。”

    慧圆见他已是想明白,摇摇头道:“你与了空两个最是有慧根,奈何一个空有佛缘而无佛心,一个固守佛心而无佛缘,也罢,皆随缘去吧。”

    慧圆背手缓缓走入庙中,依旧是那扇陈旧木门,兰若寺三个古朴的字,显得异常寂廖。

    此时庙内佛钟敲响,轰鸣过耳,潜随入心,震得人心颤动。

    俞怀生经慧圆方丈提点过后,晓得直面自己真心,决意与权势抗争,夺回自由身后去寻苏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