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拐个和尚归家来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难恕不仁母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难恕不仁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锦绣将纸条一下子拍到桌上,屋中的婢子叫她全遣了出去,孙氏正在桌边坐着摆弄几样玉佩,准备挑几个给苏锦绣添置嫁妆清单,见苏锦绣回来开心的叫她过来,正要与她讲讲今天的事,没成想叫苏锦绣这一拍吓了一跳。

    孙氏拿起纸条看了看说道:“锦绣,这东西怎么在你这?”

    “母亲,你怎么能将女儿的生辰八字随意交予他人,更何况是个媒婆,您让女儿出去怎么做人?”

    苏锦绣气愤的问到,声音带着颤抖,似乎马上要哭出来。

    “你怎么知道这事的,我这不是正要和你说,那家公子家世尊贵,我们能攀上已是不易,不过是提前拿着生辰八字合一下,没有那么严重,也不会叫别人知道的。”

    孙氏自觉委屈,这番爱女之心,没得到回报不说还落得一顿埋怨。

    苏锦绣简直觉得和孙氏说不通,气道:“母亲别管我怎么知道的,既然我能知道,别人也能知道,凡事做过必留痕迹。您就不想想若消息漏了出去,女儿脸面何存?”

    “这确是难求的富贵,若不主动些,哪轮得到咱们家,小心叫隔壁那苏欣抢了去。再说了不就是个生辰八字么,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孙氏满不在乎,只一心想着富贵良婿。

    苏锦绣深吸一口气,问道:“母亲可知晓,那家是叫我去作妾?”

    “当然是妾,咱们这身家我也没妄想着要你去做正妻。”孙氏觉得苏锦绣有些大惊小怪。

    苏锦绣一时不知该怎么跟这个糊涂的母亲说,只觉有什么闷在胸中喘不过气来,闭上眼,泪水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孙氏叫女儿这般样子吓了一跳,想不明白,这么好的亲事怎的就不喜。

    “那冯觉在京城□□掳掠无恶不作,杀了多少人家的女儿,迫于百姓压力被送到益阳来躲难,又在益阳害死了不少人,都叫高位权势压了下来,他母亲怕他再不学好,才想着给他娶门子妾,约束约束他,正妻的位置今后要留给正经官家女儿,这般声名狼藉的人,母亲竟觉得是好人家,要将女儿嫁过去。”苏锦绣缓缓睁开眼,毫无波动的说道。

    “我我不知道他那么不堪。”孙氏被这话中透漏的事惊得有些结巴。

    “那母亲就不曾想过叫人去打听打听,满益阳城的人都知道,只要一探便可知晓,又何至于此。”

    “我不过想着这是场泼天富贵,若叫杨氏知道,定会与我们家争抢,所以想着早些定下来,锦绣为娘也是为你好啊。”孙氏有些着急道。

    苏锦绣听到这话,嘴角扯出个冷笑,道:“母亲觉得这是好人家,大伯母却未必看得上,她那般疼爱阿欣,定不会只贪图富贵,而罔顾其他。今日之事全当没发生过,母亲也不用再着急替我寻夫家。我累了先回房休息了。”

    不等孙氏反应,苏锦绣拂门而去,孙氏嘴巴张张合合老半天说不出话来,最终双手一拍大腿,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苏欣瞧着苏锦绣神色正常,孙氏的脸色却很是憔悴,想来事情是解决了,便放下心来。

    这日苏欣自王媛媛府上归来,还没下马车,就听到吵嚷声,掀开帘子一看,自家府门口围了一群人。

    苏欣拿了个帷帽带上,过去一探究竟,一旁春柳没拦住,只好快步跟上。

    “我那该死的短命鬼,你一去,只剩我们孤儿寡女,这大丫得了富贵,进了贵人府中,我们母子现在过不下去了,不过寻她讨要碗吃食,她都不理会,竟不认我这做母亲的,不认我这个母亲不要紧,你看看你弟弟饿的皮包骨头,他是无辜的。”

    一名衣着破烂的妇女坐在在苏府门前哭诉,怀中还揽着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男孩不过六七岁年纪,看着比苏远还瘦小,头却异常的大,想来是常年营养不良所致。

    周围围了一群好事百姓,对着那妇女面前一个少女指指点点,更有甚者要叫嚣着揍她一顿。

    苏欣朝女孩看过去,竟是念香。

    念香手垂于身旁,紧紧握拳,身子发抖,似是恨极,却一句话也说不出。

    那妇女看见众人都向着自己,更是拍这大腿,放肆嚎啕,引来更多的人,苏府家丁赶都赶不走。

    “难道不是你将女儿卖入我府为奴,当时应是给了你十两银子,怎么花完了,现在又来做什么,我记得你女儿入府时只穿着一身破单衣,大冬日的连件袄子都没有,入了我们苏府就是我苏府的人,她现在吃的穿的全是我苏府给的,你说你来跟她要些吃食,她上哪给你找?是去偷还是去抢,我看你怕不是要来喝她的血。”

    苏欣拨开人群,站到念香身前,居高临下对着那妇人说道。

    妇人没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原本已经快逼得那丫头片子就范,却叫苏欣打断了,周边围观的人听到苏欣的话,也议论纷纷。

    “贵人,我是为着生活,也盼她能吃饱,为着她好才将她买作奴。要是有银子,我早将她赎出来。可我不过是想吃口热饭才来寻她,她却不认我这做母亲的。”妇人眼珠一转,开始卖惨。

    “今日吃口热饭,明日呢?是不是就要从她身上要银子了。好你既然想赎她,拿二十两银子来,我就放她回家,这便是她的身契。”

    苏欣挑眉对妇人道,手中拿了张纸晃了晃。

    身后念香听到要赎自己,忽的抬头看向苏欣,苏欣没回头,却明白念香所想,安抚的抓住她的手,叫她放心。

    “二十两,怎的这么贵,卖她不过十两。贵人你莫欺我一介农妇,哪来这些银子。”

    妇人听后大声尖叫,声音刺耳一旁的人都捂住耳朵。

    念香听到自己像一个物件一般讨价还价,脸色愈加难堪。

    “我们苏府养她这么些年,不花银子么,你还想原价赎回,上哪也没这种说法,不信让大伙评评理。”

    苏欣说完,周围有人应道:“确实,人家苏府替你养了这么多年女儿,总不能白养。你这么疼女儿,想将她赎回,这般亭亭玉立的女儿,不过多花十两银子而已,已算白得便宜了。”

    “就是,苏府将你女儿照顾的这么好,你须感谢人家才是。”周围百姓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那妇人不过是想来要些银钱,哪里是真的想赎女儿,看苏欣手中的字据,一把上前夺过,撕了个粉碎。

    “没了身契,念香你可以跟我回家了。”

    伸手就要去拉念香,心中却盘算着再将她卖作奴婢,现在女儿出落得这样好看,能多要些银子。

    妇人眼珠一转又忽生一计,看向苏欣说道:“贵人,你可还要她做你奴婢?我可以卖给你,可是需要三十两银子。”

    说罢还似苏欣捡了大便宜,自己不过急需用钱,想着就近将念香卖了。

    众人叫妇人这一神来之举惊得合不上嘴,之前为她抱打不平之人,现在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子。

    苏欣也叹为观止,怔怔的开口道:“大娘,你该不是不知道奴仆买卖身契官府也有一份,你就是将这份撕了也没用。”

    妇人那沾满泥灰的手还没触及念香,听到苏欣的话愣在当场,看着周围的人对自己也是怒目示之。

    “而且你撕了我手中这份身契,便是破坏我们苏家财产,我可以将你送入官府。”苏欣再接再厉的刺激那妇人说道。

    妇人哭天喊地的抹泪,只说苏府欺她家贫,自己不过是什么都不懂的农妇,和在场普通百姓都一样,苏府不能仗势欺人。

    言语间撺掇着周围百姓一同抵抗这富贵权势人家,若说没有刚才那出撕身契再高价卖女,现在围观百姓多少还能对她有些共情。

    不过经过妇人那番举动后,再没人肯搭理她,替她说话。

    “怎么样你的戏演完了,跟我去趟官府吧。”

    苏欣说着示意门口几个粗壮健仆去拉那妇人,又对一旁的春柳耳语了几句,春柳点点头跑回府中。

    妇人似疯魔了一般,不停地挣脱,拍打撕咬苏府奴仆,叫嚣着不肯去。

    可一个妇人能有多少气力,把这伙子健仆惹怒,下手更重,一手将她提了起来,捆了就要往官府送去。

    妇人见竟是真个要送自己去官府,慌了心神,博力一挣,冲到苏欣面前跪下,哭喊道:“贵人,是我鬼迷了心窍,求贵人饶了我,不要送我去官府。念香你快帮娘求求情啊。”

    念香转头不去看那妇人,妇人见苏欣仍是面无表情,似是铁了心要送自己去见官,这一进官衙几板子下来,哪里还有活头,眼角瞄到一旁的儿子,忙冲苏欣道:“贵人,你看我家这小子怎么样,我将他二十两银子卖与你,哦不十两就行。”

    妇人窥着苏欣的神色,连忙改口要十两银子。

    “我家不缺下人,几两银子都不要,谁知道你会不会哪天再回来找你的孩子,别再废话了,快些把她送去官府。”

    苏欣面上似有些不耐,对后面的健仆嘱咐道。

    “贵人,不要银子,我将这小子白送给您,只要不把我送去见官,我再不会来找他们。”

    妇人此时哪还顾得上银子,只希望苏欣的饶了她,没命要银子也没处花了。

    苏欣听后看了看坐在地上,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有些不敢置信,不过一会的功夫,他娘就把他给卖了,神色间尽是对未来的惶恐。

    苏欣又捏了下念香的手,念香抬头眼中似有恳切,看向弟弟时眼神颇为心酸。

    苏欣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为的是念香姐弟有个这样的母亲,心有不平,却也无法。

    “这是身契,我将这个男孩二十两银子买下,上面写明以后与你在无任何瓜葛,你今后都不能再来骚扰他们姐弟,否则我就送你进官府,追究你私自破坏我苏府财产之事,你可愿意?”

    妇人听见不仅可以不去官府,还能有银子拿,哪还有不应的,叫一旁健仆给她解了绑,春柳递过去准备好的身契和朱砂印泥。

    “也请在场诸位给做个见证,以防今后有变,诸位大哥大姐到时能替我们苏府说句话,属实不曾苛待这妇人一家,且这姐弟与这妇人也再无牵连。”苏欣又朗声对周围看热闹的百姓说道。

    百姓纷纷应声表态,必定做个见证。

    反观那妇人毫不犹豫的摁了手印,接过银子,连声谢了苏欣,转身对那小子说道:“你好生跟着贵人享福去吧。”

    说罢抱着银子跑的不见人影,全程没给念香一个眼神。

    “今日多谢各位邻里大义相助,才得以保全这姐弟,不受恶母欺凌,辛苦大家都散了吧。”

    这话一出这些百姓都觉得救下这姐弟,没叫这毫无仁德的母亲卖到别出去自家也有功劳,苏府向来仁义,自不会亏待这姐弟,连声叫好,待苏府等人进府后,皆散了开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