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串起来了
立春驾车回去的路上整理着思绪。
皇上和永安侯这几年的拉扯,是情感利益的双重纠葛。
肃华一直没有处理他的原因,应该不只是念旧或者朝堂牵扯时机未到。以他的性子随便设套找个由头,杀一个十年之前有功勋的侯爷不会拖这么久。
听到失踪一个嬷嬷,她把所有的事情串起来,好像一团乱麻找到了线头。
肃程昊在位时的混乱腐败给了肃华许多机会,他能成功登上皇位英明贤能百姓拥戴,不仅是靠自己的用心布局权谋才能,也靠他爷爷叔叔的衬托。从被贬派到黔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谋划一切了,一部分势力早早渗透到当时的朝堂之中,为后路作铺垫。
肃国皇室传承几百年基业厚重。可肃敢肃程昊爷俩实属挥霍无度,肃程昊咽气的最后时刻躺在病榻上不紧不慢很是安然:“让他当皇帝,朕不怕他。他出身低贱谋逆成事,就算当了皇帝也永远名不正言不顺。国库空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这么大一个烂摊子,朕就是死了做鬼也要笑着上来看他如何操持~哈哈哈哈…”
他留下这些话,很开心的撅了过去,就再没醒来。
这确实是个烂摊子,须得有颠覆重新开始咬牙的狠劲和本事魄力才行。
肃华一登基,就组了个班子改革政策,拉拢民心,减赋税增福利。
这国库本就空空,如今国家营收下降,加之国库空空天灾频频。他既不能亏待跟他征战为他出谋划策的将士百官,还要一边权衡民生发展,所以为了钱的事不少忧心。
处决李敬之之事,这个前朝余孽也算给国库添了一笔。
说起李敬之,那会儿抄家收缴,巨额的金银珠宝,一箱箱的抬了一整天。
他权臣当道挑唆谗言,还剥削百姓挪用赈款贪污结党,多个罪名集于一身,数都数不过来,遭受万人唾弃。
但这并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很多时候大家所知道的,通常都只是上位者想让人们所知道的的罢了。
李敬之,一直以来都是肃华的人。
李敬之与永安侯曾是很好的挚友,从前黔王府内部的人都知道,武有原万荣文有李敬之,他们都是被肃华安排潜在肃程昊手边的人。二人被当时肃华复兴盛世的愿景和坚定信念所折服,甘愿做他的间谍和肱骨之臣。
当时朝政混乱不堪,从上到下,不论大小官员没有不贪腐的。各种团体勾结上下压榨百姓,一层一层的刮油鱼肉。如若李敬之不同流合污是根本无法打入这些官员的核心层,更无法做到更高的位置来帮助肃华成事。
“现在的朝堂,清流是根本不能可能有出头之日的,又如何能帮黔王实现大业,百姓如何脱离这苦海?又如何能护住这肃国百年基业?”
“这些钱你不拿,也到不了老百姓的手里。拿了这些钱去支援大业,等黔王当了皇上,百姓还愁过不上好日子吗?”
“不能做治标不治本的事,我等需洞见症结,鞭辟入里,责无旁贷。”
“敬之~你有可能会背上骂名,但是你要放心,王爷登基之时你做的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你将会是英雄。”
就这样,再多方劝说之下,以大局为重的李敬之,只能暂时摒弃了自己一直以来刚正清流的道德观念,开始与这些官员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那会儿的他们正值大好年华,不论如何付出,拨乱反正这样宏大的愿望和理想,足够支撑着这些怀有救国之心的热血少年郎在各样的环境中坚持走下去。
李敬之就这么顶着骂名在肃华的精心谋划指导下一步步做到了一品宰辅的位子,拥有了肃程昊绝对的信任和一人之下呼风唤雨的至高权利,为肃华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在肃华登基后,李敬之就被秘密关押起来没有了消息,后来他并没有被‘平反’而是背着之前谄佞专权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的千古骂名,处死了。
在此之后,肃华还接二连三的处理了一些与李敬之有关的人,包括原贤宁。
原万荣与肃华之间也多了很多说不清的东西。虽然肃华因他功劳卓著封了他侯爷爵位,可这也无法阻挡他们之间的隔阂,可能就以此为导火索,种种件件,才慢慢发展成了现在永安侯勾结朋党意图谋逆的局面。
而前朝肃程昊的皇后也就是原万荣的姐姐原贤宁,在李敬之被处死的那段时间莫名失踪了,皇上一直暗地派人追查她的下落,直到现在也没有消息。
对于李敬之的事,肃华一直严封死守,但凡谁人以此事做文章都会被暗部秘密处理。可雁过留痕什么事情都不会毫无痕迹。不知什么时候,坊间也有了肃华利用李敬之谋取皇位的一系列传言,之前温如沐被冤枉的送信一案就是写的这些事。
以上,就是立春所知道的其中一部分内情。
可这些或许也远远不是事情的全部。
肃华可能是有什么必须要找到原贤宁的理由,才与原万荣他们一家周旋至今。而现在皇上对原万荣荣的发难不仅仅是他逆鳞之心壮大,恐怕也是因为肃华查到了原皇后藏身之处已经动手了,而这个地方,就是刘府。
如今看来,那个消失的嬷嬷或许与原皇后有关,又或许就是原贤宁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