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漠狼烟 > 第25章 明帝驾崩

第25章 明帝驾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耿恭掘地挖井,没想到一连挖了好几天,一滴水也没挖出来!大家渴得实在没办法了,只好从马粪里榨出点儿汁来解渴,你说那得是什么味吧?即使这样,也还是没挖出水来。耿恭可有点儿泄了气了,不光他泄气,疏勒城里所有的军民全都泄气了。

    哎!耿恭长叹了一声,说昔日李广利用刀刺山,有飞泉涌出。今天咱们大汉强盛昌明,自有上苍保佑,怎么能穷途末路到这等地步呢!有人提议,不如咱们趁着还有点子力气,出去跟北匈奴决一死战!就算战死了也比在这儿给活活渴死了强。

    耿恭也觉得有道理,他把手中的铁钎“噗呲”用力往地上一插:“点炮,出城!”他这话音儿还没落呢,就听“咕噜咕噜咕噜……”哎,从铁钎子周围,涌出来不少的清澈泉水!

    大伙儿一开始还以为出现幻觉了呢,使劲儿揉了揉眼睛,仔细这么一看,哎哟,可不真的是水吗!把大伙儿给乐的一蹦老高哇:“有水啦,有水啦!”好家伙,只这一瞬间,这口井的周围就跟炸了锅似的!嗬,有人手舞足蹈,有人连蹦带跳,有人大呼小叫,有人喜极而泣,这情绪,比国足拿了世界杯冠军还激动!这是不废话吗?人家那可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能不激动吗!再者说了,这可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儿,国足拿世界杯冠军?哼哼……嗨,我提这糟心的事儿干嘛?

    耿恭一看出水了,“噗嗵”他一屁股坐在了水里。这一下大起大落的,没点儿心理承受能力,还真受不了!这么大的耿恭耿伯宗,这时候也是大脑一片空白!

    范羌一看,咱们的耿将军这是怎么了?噢,乐傻了?那哪成啊?这水眼瞅着就上来了,你再不出来,非淹死不可!他赶忙吩咐耿恭身边的小校:“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把耿将军给扶上来!”

    “啊?对!”这些小校也才反应过味儿来,七手八脚、连扶带拽的,就把耿恭给弄上来了!

    范羌赶忙过来:“伯宗将军,你没事儿吧?”

    “啊?啊!我没事儿,刚才我是在想退敌之策。”他还在这儿摺呢。

    范羌好悬没乐出声儿来:“那将军是否想出来了?”

    “啊,他这个……嘶,我再好好琢磨琢磨!”好嘛,现想啊!

    耿恭一回头,就见有好些个小校用木桶,从这口井里往上打水呢,这水还没等打上井口儿呢,就有人开始抢了!耿恭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他大喝一声:“都先别抢,我有话说!”这些小校一听,那咱们先别抢了,听听耿将军说什么吧!

    耿恭“啪”一抖战袍,“腾腾腾”几步来到了一个高台之上,左手按剑,右手一抬:“列公听了!呼屠狗贼狡猾奸诈,他为夺我城池,擁绝涧水,断我水源,想让我城中数千军民活活渴死。但在列公数日辛劳之下,掘地十五丈,有泉水涌出,全赖陛下之洪福、我大汉之威德!今呼屠狗贼就在城外,咱们应一鼓作气,先退狗贼,然后咱们再举杯畅饮,为时未晚也!来,先打十桶泉水,随我蹬城!”说完,他一撩战袍,上城去了!

    大伙儿一听,噢,先不让咱们喝,等打败了匈奴再喝。嗨,不差这一会儿,先看看耿将军怎么退敌再说吧!“唏哩呼噜”大伙儿都也跟着上了城头!

    呼屠在城下等得早就不耐烦了。心说,耿恭喟,嘿嘿,你说你们汉军得到了天神的保佑,今天给你们运来神水,让我午时到城下来看,这眼瞅着午时都快过了,你这水呢?哼哼,别说水了,你们城里现在恐怕连泥巴都没有了吧?哼,等你们全都渴死了,我就能兵不血刃地拿下城池,这可是奇功一件!

    他刚想到这儿,就见城头之上“哗啦”门旗一闪,耿恭出来了!嗬,还是那么精神,那么威风!

    呼屠一看,噢,你终于出来了?那我得好好羞臊羞臊你:“哎,耿恭小儿,午时已过,你那神水呢?”

    耿恭微微一笑“呼屠,我这儿要是真有神水,你该当如何?”

    “哈哈哈,耿恭小儿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嘴硬呢?你要是真的有水,那除非是天神显灵!”

    “好!我就让你看看天神是怎么显灵的。来呀,往城下泼水!”话音刚落,就见这城头之上有十名小校,每人手里提着个木桶,放到垛口之上,往下这么一倒!“哗——”满满的十桶清水,全都给泼到城下了!

    “啊?”呼屠当时就傻了,这……这怎么可能?果真是天神显灵,给他运来了神水?看来给他运得还真不少,怎么呢?十桶十桶地往下倒,这得多少水啊?我的个天哪,这仗没法打了,咱们……干脆,咱们败吧!想到这儿,他手中大令一挥,带着这些个匈奴兵就败下去了!败回大营了?没有,他是拔营起寨,直接败回了匈奴王庭!

    呼屠这一败走,耿恭立即派人将涧水疏通,这水顺着河道又回来啦!嗬,这下疏勒城可就热闹起来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啊!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欢庆胜利嘛。这些老百姓首先得感谢耿恭将军,都说要是没有他,这座疏勒城早就成一片瓦砾了,咱们还不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哎哟,这些老百姓把耿恭将军都奉若神明啦!不光是这些百姓,就连军中的好些个军校,对耿恭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说咱们耿将军那是智勇双全呐,跟着这样的将军干,那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就算战死了,也心甘情愿!

    帅府里这时已经把庆功宴摆下了,杀牛宰羊,大排筵宴,喝着酒的时候啊,范羌就跟耿恭说了,说这次呼屠虽然败走,但是他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保不齐哪天他卷土重来!咱们不如从明天起,加固城防,多备粮草,以防不测。耿恭点了点头,一一记下。

    呼屠这一次又败回了匈奴王庭。蒲奴单于一听,嘿嘿,你又败了?这次是因为什么呐?呼屠就把他怎么与耿恭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怎么断了疏勒城的水源,耿恭怎么得到的神灵保佑,是这么这么这么回事,一五一十的都跟蒲奴单于说了。

    蒲奴听了之后也没责罚他,让他休息去了。刚打发走呼屠,就见有探事马飞奔到了大帐:“报——”

    把蒲奴吓了一跳:“报上来。”

    “启禀大单于,汉帝刘庄于八月壬子,驾崩于东宫前殿!”

    “什么?”蒲奴“扑棱”一下就站起来了:“你再说一遍!”

    “汉帝刘庄他病死了!”

    “啊!”“叭叽”他又坐那了。“扑棱”他一下又站起来了,大伙儿心说,咱们的大单于今天怎么了?怎么了?激动的!听到这个消息,可把蒲奴单于给激动坏了。敌对国的国家领导死了,你说他能不高兴吗?

    噢,汉明帝刘庄死了,蒲奴这么高兴?敢情。自从刘庄登基以来,一改他父亲刘秀的对外羁縻政策,羁縻啊?啊,“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对少数民族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说白了就是只要你承认隶属于中央政府,我就不管你了,你爱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你爱打谁就打谁。可刘庄奉行的是主动进攻战略,他先是派四路大军进攻匈奴腹地,祭肜、吴棠一路;耿秉、秦彭一路;来苗,文穆一路;耿忠、刘张一路!好在除了耿忠、刘张这一路兵马攻取了伊吾庐城、杀了我的呼衍王呼延寿,其它三路都是无功而返。然后你又派班超班仲升出使西域诸国,像什么鄯善国、于阗国、莎车国、疏勒国现在都归了你们汉朝了,你又派窦固老儿打下了车师国,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刘庄,你想干什么呀?你是想取得西域以断我的右臂,然后再大举进攻我的王庭?哼,你想得美!怎么样?西域还没等取下来呢,你就死了!嘿嘿!死得好哇!我听说你的太子刘炟今年才十八岁,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军事战略,西域又是我的了。想到这儿,他传下一令,命龟兹国、焉耆国、尉黎国和危须国发联军两万,兵发交河城,直取大汉西域都护陈睦;命右贤王逢侯发精兵两万,攻取车师前王,然后兵进柳中城,直取大汉戊己校尉关宠;以左贤王须卜为参军,呼屠、襄知牙斯为先锋,自己亲自统雄兵三万兵伐疏勒城,这次我非把你们都灭了不可!

    汉明帝刘庄真的病死了?那还有假?刘庄于东汉永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5年秋八月,驾崩于东宫前殿,年仅四十八岁。刘庄,字子丽,出生于东汉建武四年,也就是公元28年,他的母亲就是大名顶顶的光烈皇后阴丽华。他的父亲刘秀还没起兵反王莽的时候不是说过吗?“当官就当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呀”!据说刘庄小的时候非常的聪明,十岁就通晓了《春秋》。建武十九年,被立为太子,建武中元二年,也就是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逝,刘庄继位。继位之后,刘庄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劝督农桑、兴修水利,对外主动进攻、开疆拓土、积极经营。虽然他的性格内向,脾气暴躁,可是他力行节俭,勤政爱民!在他执政的十八年里,东汉全国已经呈现出了盛世繁荣的局面,开启了“明章之治”的先河。

    刘庄死后,谥曰:“孝明”,庙号“显宗”,给他起了个谥号,叫“孝明”啊。汉代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里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汉文帝,应该叫汉孝文皇帝、汉武帝呢,就叫汉孝武皇帝,刘庄呢就应该叫东汉孝明皇帝。咱们为了叫着简便,就把“孝”字去掉了,就汉文帝、汉武帝、汉明帝这么叫了。

    在这儿呢,我想用一点儿时间,跟大家探讨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古代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谥号始于西周。就是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了,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了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这个人褒贬评价的文字。像什么齐桓公的“桓”、晋文公的“文”、宋襄公的“襄”,包括咱们前边儿说过的汉文帝、汉武帝、汉哀帝、汉明帝、还有后来的魏文帝、晋武帝、晋元帝等等等等吧,这些都是谥号。谥号还分美谥平谥和恶谥之说呐,它不是根据这个人生前所做的事迹进行评定吗?那些雄才大略、德高望重、勤政爱民、居功至伟的人才能享有美谥。像什么“文”、“武”、“康”、“明”、“仁”、“平”、“庄”、“景”这些都是美谥,刘庄的谥号为“明”,当然是美谥了,“谥法”云:照临四方为“明”!还有平谥呢,平谥就是没什么过人的功绩,像什么 “惠”、“愍”、“怀”、“哀”、“献”,这些是平谥;那恶谥呢?就是坏事做尽了,或者是改朝换代之后,对前朝的最后一位帝王给起的谥号,“桀”、“ 纣”、“ 厉”、“灵”、“炀”这些个是恶谥,隋炀帝就是个例子。谥法云:“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你说他做了多少坏事儿吧!谥号不光皇帝有,皇后和文武大臣死后也可以加谥号,你比如:光烈皇后、孝庄文皇后。大臣你比如司马光、范仲淹死后,都谥为“文正”;王安石呢,被谥为“文”;苏轼苏东坡?“文忠” 啊。这就是谥号。这里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谥号是人去逝之后,后人给加的。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就是陈道明老师主演的《康熙王朝》。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斯琴高娃老师演的孝庄太后,一上来就一口一句“我孝庄怎么怎么地!我孝庄如何如何!”也不知道是编剧发烧了,还是导演感冒了,“孝庄”是她死后,清圣祖玄烨在康熙二十八年追封的谥号,后来清世宗胤禛和清高宗弘历都为她加过谥号,到后来全称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难道说这个孝庄是死人复活了不成?后人称古代的帝王,在唐朝以前都是称谥号的,可到了唐朝以后,就改称他的庙号了,这是怎么回事?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了之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的意思。当时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像什么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像什么高宗武丁、中兴者曰“中”像什么中宗太戊,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你比如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为“高”,所以刘邦也叫“太祖高皇帝”,西汉时获得庙号的帝王很少,除了之前说的刘邦,还有就是汉文帝刘恒,庙号为“太宗”、汉武帝刘彻庙号为“世宗”、汉宣帝刘徇的庙号为“中宗”,东汉时期那就更少了,光武帝刘秀为“世祖”、汉明帝刘庄为“显宗”、他的儿子汉章帝刘炟为“肃宗”,仅此三位而已。可是到了后来,也就是魏晋时期,庙号被用滥了,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了。那么为什么到了唐朝,咱们就不说帝王的谥号,而称他的庙号了呢?其实到了唐朝,帝王的谥号被人为的拉长了,像李世民,他的庙号为“太宗”,谥号呢?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隆基,庙号为“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还算短的呢,清朝玄烨的庙号为“圣祖”,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你说这得多长吧!谥号最长的是他的太爷爷努尔哈赤,谥号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也有好坏之分吗?当然了,一般叫“祖”的都是好的庙号,像什么太祖、成祖、世祖、烈祖、圣祖,宗呢?太宗、文宗、世宗、仁宗、孝宗等等吧,这些都是好的庙号,你像什么惠宗、哀宗、思宗、僖宗都不是好的庙号。我们后人为了记事简便,所以在唐代以后称这些个帝王就不叫谥号了,谥号太长叫不过来,而改叫庙号了。而到了明清,我们也不管帝王叫庙号了,那叫什么?叫名字?那哪成啊!改叫年号了。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没有年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年号,此后形成制度。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年号为“建元”。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所以后世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万历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等吧。

    这就是谥号、庙号和年号了,谥号和庙号都是当事人去逝之后,后人给加的。谥号不光帝王有,皇后和文武大臣也可以有;庙号只能是帝王一人独享了。

    汉明帝刘庄去逝之后,他的儿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初”。汉章帝刘炟当时只有十八岁,可他性格和顺、处事宽容、爱好儒术,为当时的士大夫所尊崇。

    就在刘炟刚刚把自己父亲的丧事处理完毕之后,西域都护府的告急文书就像雪片似的飞报进了皇宫大殿。汉章帝打开一看,原来是北匈奴兵分三路,攻取大汉西域都护府,焉耆、危须、尉黎三国联军攻下了交河城,都护陈睦战死;北匈奴右贤王逢侯发兵两万,攻下了车师前国,前王涿邪投降了北匈奴,现在正与逢侯合兵一处,围攻柳中城;北匈奴蒲奴单于亲自带领三万人马,围耿恭于疏勒城。关宠上书求救,希望朝庭能派兵前来,以解两城之围。

    可把汉章帝刘炟给气坏了,心说好你个蒲奴啊,你趁我大汉国丧之机,出兵攻打我的西域都护府,杀我大将陈睦,兵临柳中、疏勒城下,你这是要把我在西域的这点儿兵力全包圆儿啊?真是岂有此理!当即吩咐:“来呀,宣众文武上殿议事!”

    功夫不大,众文武都到齐了。汉章帝刘炟把情况这么一说,说现在北匈奴蒲奴单于趁我大汉国丧期间,亲自率领三路大军进攻咱们的西域都护府,大将陈睦战死,交河城失守,柳中、疏勒被围,这事儿怎么办吧?

    司空第五伦抢步出班。第五伦?第五个轮子,备胎?哪呀,人家复姓第五,单字名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氏,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旬邑县。那怎么姓第五啊?他的先祖是齐国的田氏,西汉的时候被迁往关中一带。后来由于田氏这一族分支众多,就以次第做为姓氏了。据了解,现在的陕西咸阳地区,还有人姓这个姓呢!

    第五伦他想说什么呀?他说:“陛下,微臣以为,不宜出兵相救!”

    “噢?司空何以言之?”你为什么这么说啊?

    “陛下,现如今我大汉国丧未久,先帝尸骨未寒。您又刚刚继承了皇位,还有很多的国家大事没定下来呢,怎么能冒然出兵呢?我看柳中和疏勒两城丢了也就丢了,西域都护没了也就没了,小小的弹丸之地,不值得您派大军前去救援!”

    司空第五伦话音还没落呢,司徒鲍昱站出来了:“陛下,万万不可呀!”你第五伦说的这是什么呀?“陛下,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意思是说将士们冒死为国家开疆拓土,如果一旦遭遇险境,国家就要抛弃他们,这样做,不仅会让匈奴人变得更加肆虐起来,还寒了戍边将士们的心,试问今后匈奴要是再犯塞寇边,又有谁肯为陛下冲锋陷阵呢?

    汉章帝双手一扶这龙书案:“那鲍司徒的意思是……”

    “臣以为柳中、疏勒两部兵力加一块不到三千人,真正能打仗的也就是咱们的百十名汉军而已。可是他北匈奴集结数万大军,好几个月攻不下来,可见他们的战斗力也不过如此,以臣看来,他们也已经到了疲弱力尽的地步了。陛下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领精兵两千,多备旗帜,倍道兼驰,他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可解围入塞!”

    “哈哈,好!就依鲍司徒!”随即下令,命征西将军耿秉屯兵酒泉,以酒泉太守段彭为主将,鄯善国却胡侯兰虎尔为先锋,谒者王蒙、皇甫援为参军,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国兵合计七千余人,于永平十八年冬十一月出兵直取交河城!

    “……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后汉书·耿恭列传》

    “八月,壬子,帝崩于东宫前殿,年四十八……太子即位,年十八。”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

    “(永平十七年)二月,乙巳,司徒王敏薨。三月,癸丑,以汝南太守鲍昱为司徒。”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

    “(永平十八年)十一月,戊戌,以蜀郡太守第五伦为司空。”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

    ——《后汉书·第五伦列传》

    “焉耆、龟兹攻没都护陈睦,北匈奴围关宠于柳中城。会中国大丧,救兵不至,车师复叛,与匈奴共攻耿恭。”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

    “关宠上书求救,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才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力尽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以救之。”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