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家父刘皇叔 > 第114章 悔婚

第114章 悔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卢毓冷笑一声,没有答话,赵云却是在一旁说道:“公孙将军当年辅佐幽州牧刘公时,大破青州贼,威震河北,燕赵百姓多仰其能匡济乱世。在下那时也受乡里所托,带领子弟投效,意欲有所建树。孰料其人弑杀刘公,记过忘善,多所残害,故才托词兄故,离其而去……这也是为何临行前对明公言及‘终不背德’的缘故。”

    刘备想起往事又是一叹,忽然问道:“这次与你一同来的,可还有不少是当初白马义从的余部?”

    赵云答道:“界桥一战后,白马义从损失殆尽,我此次南行时在沿途用心招徕,约有三四十人愿意同行,算上苏氏的部曲子弟,共有一百余人。幸而有这些人护送,不然沿途盗匪,单我与夏侯兰等人,恐怕还未必能如此轻易。”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众人来到冀州的时候,袁绍听说有这样一支队伍意图南下,又听说里面曾有公孙瓒的人马,所以派人拦截。

    好在刘备听闻后,及时派出了袁綝充当说客,言及这些人都是刘备的妻族,特意南下投奔,这才打消了袁绍的疑虑。

    刘备听到赵云提及苏由,‘喔’了一声,他也知道苏由有几分勇力,只是想到他的背景,表情又复杂了些,对其的态度也不如对赵云那样热情。只简单的问候、嘉勉了几句,便将其安排到张飞的麾下,待遇与直属刘备的赵云、夏侯兰截然不同。

    而当刘备最后好奇的问起卢毓为何不举家投奔袁绍时,卢毓的答复让刘备极为高兴:“袁公只知先君而不知我,虽有供给过钱粮,又何济于事?唯有使君知吾等窘迫所在,不仅挂念先君、更挂记我等兄弟,仁义有名,这才愿举家托付。”

    卢植与袁绍没有什么交情,只做过半载的军师,还没正式上任。对袁绍来说,卢植对于他更多的只是利用其名气而已,卢植不在了,自然也不值得他继续花费太多心思,他的重心更应该放在豫州及冀州士人身上。

    刘备见卢毓小小年纪就有此才智,大为惊奇,又得知其在照料家人的同时还不忘读书,更是欣慰说:“卢公之学不绝矣。”

    说着,刘备看了一眼刘登,想了想卢毓的安置,便说道:“卢郎是我恩师之子,我自当如子侄视之,阿升。”

    刘登知道这是要将卢毓托付给他了,忙拱手道:“儿子在。”

    “你要好生照料,从今后与你同起居、同进学,切不可怠慢。”刘备认真吩咐道,尊师重道的年代,他必须要表现出对卢植一家的尊重。

    刘登当然不辞此命,把照顾卢氏的责任包揽了下来。

    天色已晚,见赵云、卢氏等人都面有倦色,刘备也不再多言,好生慰勉几句后,便吩咐袁綝将众人带去馆舍休息,打算明日再召集众人正式见面。

    众人退下后,刘登还留在远处,等到只剩他与刘备两人的时候,他才开口询问道:“阿翁,我听裴文行说,鲁国来使了?昨日正月初一,没见到派人来拜贺,想不到今天晚上才来,除了拜贺以外,不知是有什么事?”

    汉时有先秦遗风,地方州郡长官俨然如同古时封君,郡守与郡吏之间也有‘上朝’的说法,所以正旦朝贺时,下一级的官僚都会向上一级的主官拜贺。

    比如刘备就派了外交专业户孙乾往许县朝贺天子,沛国、梁国甚至陈国骆俊都亲自或是派代表来谯县拜贺刘备,麋竺等郡守回去以后,又会各自接受底下郡吏、县令的拜贺。

    豫州六郡,除了颍川太守夏侯渊、汝南太守孙香因为立场不同而没来拜贺以外,其他郡国基本上都来朝贺刘备这个豫州牧了,眼下也包括新任鲁相张辽所派来的使者倪顗。

    刘登的猜想也很准确,张辽派倪顗来不光是按规矩来拜贺刘备这个豫州牧,顺带对刘备的上疏举荐表达感谢,还提前带来了一个让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

    “年关前,袁术派出使者与吕布结好,吕布欣然接受,并为两家儿女订下了婚约,不日就要完婚。”刘备面色不虞,看了刘登一眼,冷笑道:“你这个新人做不成了。”

    “吕布有两个女儿么?”刘登神色淡然,明知故问道。

    刘备‘啧’了一声,板起脸说道:“我与你说正事呢,你当是玩笑么?”

    “吕布的承诺本来就如同儿戏,此人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也不是一次两次,阿翁难道还不知道他的秉性么?”刘登耸耸肩,开了个玩笑后,浑不在意的说道:“我从未将他的许诺放在心上,什么两家结亲,那日他居高临下,自以为势力强过我等,所以才有扶持之心。如今我军独自击败纪灵三万大军,据有豫州大半,他心生忌惮,带兵来攻都嫌太晚,遑论结亲?”

    刘备见他气度始终淡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患得患失,暗自点了点头,又听他言后,结合自己从倪顗口中得到的信息与自己的判断,更是担忧起来:“吕布既与袁术和亲,今年必会与之出兵图我,我军恐怕非彼等敌手,看来得联系曹操,一同携手才是。”

    说着,刘备忍不住用余光看向刘登,想到对方去年说服他与袁绍联系的同时也不能与曹操交恶,如今两家合作,彼此化解了腹背之患。

    倘若没有听刘登的,一味的以袁绍的势力强压,如今恐怕刘备面对的将会是曹操、吕布与袁术三方面的压力了。

    他话说到这里,看似是自己做下了决断,实则语气中仍有探寻之意,在等着听刘登的意见。

    刘登点了点头,轻声说道:“阿翁说的是,不过听说曹操明年将出征宛城,讨伐张绣、刘表,即便有心,恐怕也是无力相助。”

    “这……”刘备没想到这一出,微微皱起眉头,说道:“既然得不到助力,看来只能倾力一战了。”

    刘登隐隐像是抓住了什么机会,缓缓说道:“阿翁放心,袁术此人觊觎神器,野心昭著,即便吕布愿与之结亲,其麾下徐州士人却未必愿意担上这个不义的罪名,如陈氏父子必会竭力阻止。更何况袁术与吕布之间早有嫌隙,去年击败纪灵,我等假借了吕布的旗号,使袁术对吕布记恨更深。即便此刻他二人结好,恐怕也是面和心离,成不了气候。”

    听到这,刘备稍稍舒展眉头,然而一想起吕布的骁勇,还是有些忧心:“吕布麾下善战,倘若真的交兵,恐怕不易对付。”

    “我军难道是易与之辈么?孩儿麾下淮上义从,如今成军一年,训练得法,兵甲齐整,又历经不少战事,未必就比那陷阵营差了!”刘登抓住了机会,忙表现道:“何况阿翁仁德,仁义昭于豫州,深得人心,此乃人和,彼等远道率军来攻我,我军可据守坚城,以逸待劳,此乃地利。用兵三要,我军已得其二,谈何不胜?”

    他依稀记得吕布曾攻打过袁术、刘备,都将这二人击败,成就了他虎步淮上的威名,成为他最后的高光时刻,虽不知吕布是先跟谁翻脸,总之吕布的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刘备一方完全不用担忧这两家会联起手来,只需要整军备战,时刻保持警惕就是了。

    刘备被对方鼓起了信心,眉头一扬,很有气概的说道:“你说得对,他当初夺我徐州,不过是施奸计偷袭于我,倘若真与之交锋,胜负尚未可知!”

    说着,他又看向刘登,深思一会,说道:“等陈公入朝以后,你便再去管好你的义从,最好是真如你所言,不负所望才是……明日会与众人集会论及此事,你记得早起过来。”

    刘登抑制不住的欣喜,他借此事总算得以重新获得自主权,再不用每天当宅男不闻窗外事了:“谢阿翁!”

    “我也不指望你这段时日真能从书中悟到大道至理,无非是想磨砺你的性子,知道世间首重者,乃是‘仁义’二字,什么‘以利合,以利分’,这都是民间商贾小民才说的话,你可不能学这些!”刘备最后仍不放心的警告道:“诗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为君者、为臣者,倘若仁义不守、只行谲诈逐利之事,则下民又以何约之?”

    听了刘备这一番苦口婆心的话,刘登这才逐渐正色起来,确实如此,汉末三国时代大家都还讲些基本的仁义道德,直到最后以司马懿等野心家专事谲诈,道德水平滑坡,这才败坏了后世的风气。

    “阿翁教训的是,儿子今后定当以仁义为重,严明纲纪,使天下人有所依归。”刘登深知社会思想意识的重要性,他作为上位者不把道德当回事,一切以利益为先,那么其他人也会有样学样,天下没有道德约束,就会乱,可若是一味地追求道德高点,又容易陷入宋襄公的覆辙,所以这里就得看刘登的取舍了。

    刘备看到刘登醒悟的样子,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