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80章
徐檀灵没有上朝,正在凿鲤室里制药。
一早上下来,他的制药台上已经摆满了抓好的草药。这些都是很常见的药,用来治疗很常见的病——伤风感冒、化瘀止肿……经过这两个月的游历,徐檀灵才知道这些病可以很轻易的夺去一个农人的性命。
在靠近山的地方还好,那儿还能挖到一些草药,但还有很多地方什么草药也没有,那里的医师目不识丁,靠着“作法”和简单的热汤来安慰病患。
许多人生病之后都是硬扛过来的,徐檀灵知道,一旦给他们这些药,他们会恢复得比其他地方的病患更快。
徐檀灵不知疲倦的配药、打包,京城内的草药有限,他也不想引起朝廷的注意,就差遣下人去周边购来草药。直到日暮时,桌子上的药物堆起来已经有半人高,但徐檀灵仍觉得不够,这些药,最多只能分给一个村落的人。
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薄弱了,徐檀灵锁上凿鲤室的门,一边向山下走一边想:或许自己该写一本医书,再该让下人抄写,下次带出京送给遇到的医师。这本医书应该简洁明了,如果能用图画来示意是最好。但徐檀灵在作画上并没有什么天赋,如果季经考在这里就好了,他的画是很生动形象的。
徐檀灵停住脚步,发现路边有一棵树,不知是何人新栽的,树的枝干蜿蜒扭曲,呈现出一种怪异之美。
应该是一株梅树,想必今年冬天就可以在凿鲤室附近闻到梅香了。
徐檀灵下了山,直接去了顾蕴府邸。顾蕴正在用膳,下人给徐檀灵添了碗筷,顾蕴便让其他人都退了出去。
顾蕴将内阁打算为皇上安排出巡一事告诉了徐檀灵。
顾蕴道:“沈大人此举十分高明,在皇上外出巡访期间,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劝谏他放弃在近几年讨伐匈奴,朝廷这边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调查到底是谁在鼓动皇上。”
徐檀灵皱着眉,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让皇上外出寻访,我怕会适得其反。”
“怎么说?”
徐檀灵道:“我和皇上谈过,他想尽快攻打匈奴,一部分是出于野心,还有一部分是出于焦虑,如果让他看到太多贫苦困顿,会加重他的焦虑,反而会使他再次对我们施压。”顿了顿,徐檀灵继续道,“我们的底线并非不可以攻打匈奴,匈奴可以打,但不可以用毒,我们的底线是不能用毒去讨伐匈奴。”
顾蕴道:“你说的也有理,但我还是倾向于支持沈大人的计策。皇上并不是孤僻封闭的独自一人去巡访,他的焦虑需要疏解,陪着他的人要告诉他那些贫苦困顿的根源,让他明白当务之急是安内而非攘外。如果让他继续呆在京城,单凭自己的猜想和地方官员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奏折,他就永远也意识不到百姓有多么需要休养生息。”
刘愉没有和其他官员商讨,兀自切断了疏解焦虑的途径,而只听信鼓噪之人的一面之词,再来向顾蕴和徐檀灵施压。顾蕴和徐檀灵是可以劝谏皇上,但效果可想而知,刘愉是来向他们寻求拥护的,而不是来向他们征求意见的,也就是说在他们面前刘愉并不理智。如果沈岱可以安排的十分妥当,使随行人员都是温和的防御派,且同情百姓、能言善辩,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使刘愉在巡访路上回心转意。
“的确。”顿了顿,徐檀灵继续道:“沈大人做这个决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二日,顾蕴再次向朴大人表达了对皇上外出巡访之事的支持,还主动提起徐檀灵对此事也持赞同态度。过了几日,内阁很快就拟出了奏折。刘愉到底是一个年轻皇帝,对任何可以调配大量官员和资源的事都显得兴趣盎然。
在看过奏折后,他当晚就将沈岱召入宫中,向他表示自己很乐意去民间寻访,嘱咐沈岱要亲自主持这件事,要将此事安排的滴水不漏。
在朝廷上下如火如荼的为皇上出京巡访做准备时,各地渐次进入盛夏,南北来往的风是一股一股的热流,配合着朝廷的忙碌氛围,将一切都推向饱胀充实的临界。
刘愉的注意力转移,对徐檀灵和顾蕴的态度又变得温和,徐檀灵就再次出京。
走时,他乘着一辆马车,车里装满了他之前包好的药。他只身一人,一路很少停歇,直接到了靠近边疆的地方。
这里缺水、缺药,几乎什么都缺,唯独不缺贫苦和死亡。
到那里之后,徐檀灵在两天内就散完了药物,之后他又在那里逗留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人们治病。
期间,当地人向他讲述了当初匈奴攻占这里后他们死里逃生的苦难经历,其中一个女子的经历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她说当时家里只有她一个人逃出了城,匈奴大军就在她的身后,其他人让她继续跑,但她实在是跑不动了,所以就在夜里将自己埋在了沙土之中。第二天匈奴赶到了这里,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安营扎寨,他们将抢到的人和东西都带回这里,在她的旁边奸-淫-杀戮。
那女子说:“我以为自己已经死了,正在地狱里。”女子说这话时,她的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幼儿,她是陪她丈夫来看病的,她丈夫锄地时不小心摔倒腿受了伤。
徐檀灵将药膏贴在处理过的伤口处,她丈夫说道:“要不是那两位神将及时赶走了匈奴,我们现在可能真的在地狱里。”
徐檀灵没有接话,虽然他在民间听到百姓多对他出敬仰之辞,也都在盛赞祁丰之役的功绩,但来这里后,他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当初做的事情的确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同时,他发现当苦难被对应上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时是如此令人惊惧。他感到悚然和忧虑,朝廷里的那些官员,包括以前的自己,都离百姓太远太远,远到不知道自己做出的一个决定会使百姓经受何等的人间悲喜剧。
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却在同时架空了自己,因而才会上演百姓在生死前挣扎,而朝廷官员却在为钱权勾心斗角的事情。
那一刻,徐檀灵理解了沈岱当初的弃官离京,理解了他和李青大人不遗余力为另立贤明君主所做的努力,也理解了父亲在明知自己可能会被暗害的情况下依旧出战御敌背后的考量和无奈。
昏君和奸臣是可耻的杀人犯,他们以百姓为人质,将贤良之人逼仄到不得不采用不那么光明正大、甚至是阴险狠毒的手段做以对抗。
那一刻,当初击垮徐檀灵,使他下定决心要不择手段攀上权利顶峰的最后一件事——沈岱和李青的隐瞒和欺骗,都被他理解了。
除了在边疆行医外,徐檀灵还去了其他一些地方,其中有一些是他在年少时与沈岱的游历之所。
故地重游,当初给徐檀灵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极端贫困的人家现在的情况似乎好了一些,但依旧只是可以勉强糊口的程度。
徐檀灵在为一个老妇治病时得知,现在的徭役比以前轻了许多,像老妇这样基本没有劳作能力的人是不用缴纳赋税的。
老妇告诉他,她今年终于攒了一些银两,她的小儿子在赤元以前在当地巨室家里做苦工时,因为多拿了两个馒头被人活活打死了,那时她没有钱给他打一口棺材,现在她终于能为幺儿做一点事情了。
徐檀灵问她其他儿女的情况,老妇说她这一生命苦,只生出了儿子,五个儿子,幺儿被打死了,其他四个被征兵的人带走了,至今还没有回来。老妇说,正是因为如此她才会来治病,因为她还没等到自己的儿子,她还得守在这里,不能死。
靠着病患家里的招待,徐檀灵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在外坚持着。毒辣的太阳使他脱了几层皮,他的肤色虽然还赶不上季经考那么黑,但在夏末时估计也相差不了多少。
除了赶路时的暴晒之外,徐檀灵还吃了不少苦,在最热的时候连续几天不洗澡已经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他经历过被野狗扑追、赶夜路时跌入河中差点淹死,还有被人贩子骗走等等。
这短短的一个夏天,使徐檀灵在夜间偶尔回首过去经历时,只觉恍如隔世。